設計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1932年出生於德國威斯巴登,是德國著名的工業設計大師。1947年,進入威斯巴登藝術學院(Werkkunstschule Wiesbaden)攻讀建築和室內設計。1955年,投身德國家電企業Braun,隔年開啟與家具品牌Vitsoe合作的契機,1961年成為Braun首席設計師,1981年受聘為漢堡設計學院教授。


《Dieter Rams(迪特.拉姆斯):作品全集》

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曾經闡述他的設計理念是「少,卻更好(Less, but better)」與大家熟悉、由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司·凡·得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對比出有趣意涵。他領導百靈設計部門超過三十年,產品橫跨咖啡機、電腦、收音機、視聽設備、家電產品與辦公室用品,經典作品如留聲機SK-4、D系列幻燈片投影機、RZ57模組化家具系統、606通用貨架等,為世界各地博物館收藏。

在七十年代後期,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日益擔憂這個世界處在一種「由形態、顏色和噪音所組成的混亂」裡。意識到自己也參與在這個世界中,於是他向自己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我的設計是好設計嗎?」


 “少,卻更好(Less, but better)”–迪特.拉姆斯 

為此,他提出的好設計的十項原則,分別是創新的、實用的、具美學價值的、簡單明瞭的、不突兀炫耀的、克制的、經久耐用的、周密的、環保的以及愈簡單愈好的,這十項條件也被奉為設計最高準則和美學典範。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強調以功能、實用為核心,乾淨俐落、簡約優雅的設計,對前蘋果首席設計師Jony Ive、深澤直人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本書堪稱是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的設計生涯全紀錄,以「Braun與設計研究」、「文字翻譯即是設計」、「設計教育大轉型與未來」、「運用人工智能與拓展智慧」、「工業設計師的角色變革」五大時序呈現。從1947年的手繪草圖拉開序幕,到2020年最新一版的606通用貨架,277個作品、300餘張高清全彩照片,彙集了他長達七十三年的永恆設計。透過珍貴的收藏與研究資料,讓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國際設計大師的創作歷程、設計哲學與標準典範,也盡窺前半世紀世界工業設計領域的潮流變遷。



精彩內容搶先看

譯者序

初步探討Dieter Rams的設計哲學
從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到整合設計(Integrated Design)
 
何謂設計? 設計的定義為何? 設計初學者、設計老鳥、設計教育者對此問題通常有不同見解。這是一個歷久不衰的設計話題。其中我喜歡的一個說法是,設計一詞的英文Design可看做De-sign,也就是decoding signal。簡單而言,設計是一個如何把信號或是訊息重新排列組合(curate)的過程。 
迪特. 拉姆斯(Dieter Rams)是大家所尊敬與熟悉的工業設計大師。他的作品與設計思考不僅是Braun的一個重要設計里程碑,也是引領當時工業設計與產品設計的典範。Rams的設計能充分體現如何運用設計達到水過無痕的訊息創意重組過程。 

ㄧ、Braun與設計研究
 
我自己開始使用Braun的產品與體驗可以從高中時代家人所贈的一台百靈電動刮鬍刀說起。Braun給我的整體感覺是一種工業感強、科技感重、精準、簡潔俐落的設計風格。在翻譯《Dieter Rams: The Complete Works》之前,我和Braun品牌之間已經建立起了私人的情感聯結,巧的是,我的大學畢業設計作品Nursing Kit還在當時入圍了學生類別的Braun設計獎(Braun Design Award)。 
 
二、文字翻譯即是設計
 
在這本書的翻譯過程中,我深受本書作者Klaus Klemp的文字與Dieter Rams的設計作品啟發,同時也讓我獲得不少新的靈感。以下幾個方面我想要記錄並分享給這本書的讀者:設計教育轉型、智慧與人工智能以及工業設計師的角色變革。 


資料及圖片提供」臉譜出版
編輯」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