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27

  • Frank Taichung 位於商場頂層,透過圓弧狀的玻璃可欣賞開闊的台中夜景。

  • 空間中處處可見品牌象徵角色「Frank」存在。

  • 吧台位於入口處,方便接待與引導客人。

  • 入口處牆體如孩童玩具,可以自由變換造型。

  • 金色天花板形塑奢華氛圍。

  • 整體空間開放,藉由座位區面向錯開視線,平衡隱私與社交機能。

  • 沙發區選用不同色彩,打造如一般居家客廳的舒適感。

  • VIP區以紅色調為主,與公共區域的桃紅呼應。門窗處使用塑膠門片保持隱私。

  • 置入英式警察電話亭,使酒吧更具有倫敦風情。

  • 戶外庭園區,以「遊樂場」為構想。

Frank Bar, Taichung

MLD Ltd. / 林馬克 鐘健豪 楊雅淳 侯小娜

  • 設計者」MLD Ltd. / 林馬克 鐘健豪 楊雅淳 侯小娜

  • 攝影者」海瑞揚影像工作室

  • 空間性質」酒吧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石材、木材、金屬、鏡面、壓克力、霓虹燈

  • 面積」300 坪

  • 項目年份」2018 年

  •      

  • MLD Ltd. / 林馬克

  • 林馬克出生於英國,曾於國際知名建築師公司 Powell-Tuck and Connor 工作,並完成眾多名人寓所及公共工程設計案。

  • 並於 1991 年創立香港商林馬克設計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MLD),以新穎設計理念帶領市場潮流為業界所熟知,尤其是商業空間,MLD 總能以其專業而前瞻的設計手法帶給經營者極高的商業效益,也同時取得於其專業領域裡之翹楚的地位。

  • 除了商業空間類型的案子外,MLD 同時也負責許多私人豪宅委託案,並獲得極高的評價,與台灣及中國許多知名建設公司配合完成多件成功的建案。

大大的霓虹燈光招牌立於建築物頂層,將夜色渲染成曖昧的桃紅,如同在向外招手,歡迎疲憊的都市靈魂來到此處,褪下白日的正經及壓力,開啟夜生活的序幕。Frank 台中延續台北的設計元素及精神,並為基地與台中量身打造不同的空間。

設計師林馬克提到,相較 Frank 台北位於大樓林立密集的商業區,Frank 台中則期待給予人更加休閒、度假的感受。基地位於台中知名商場老虎城的頂樓,四周皆為豪宅區,對面即為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的作品「台中國家歌劇院」,為了不浪費良好景緻,設計師將室內空間規劃為圓弧狀的玻璃牆,將台中廣闊的夜景 270 度盡收眼底,更保留將近一半的面積規劃為戶外庭園,在都市中另闢出一座桃花源。

 

霓虹色的遊樂場

不同於台北入口的低調,Frank 台中在入口處即使用了大大的霓虹招牌,如同遊樂園的入口,燈光將整個空間暈染上了鮮明的桃紅色,林馬克認為,桃紅色是代表夜生活的顏色,也是霓虹燈的標誌性顏色,能在夜晚發出炫目光芒,使人一眼便清楚看見。從玻璃門進入後,入口處右方設置一大面的 LED 燈牆,將牆體設計為如同孩童玩具洞洞板,讓客人在此處等待時可以自由變換彩色燈條的位置,林馬克分享道,他希望人們對於 Frank 台中的印象就是「好玩」,讓酒吧成為一種娛樂,就像一場電影或一款遊戲,帶給人們新鮮感。

走上台階後抵達了吧台區,以紅色為主色調,吧台位於整個空間的最高處,可一眼覽盡整個酒吧內的一舉一動,方便服務客人,吧台中央則置入如台式理髮院的旋轉燈柱,為空間增添台灣文化元素,回字型動線亦方便多名 Bartender 同時工作。吧台後方則為 VIP 包廂,設有獨立的出入動線及戶外庭園,整體延續紅色系色調,並使用鏡面牆體放大空間感受,窗戶部分則使用塑膠門簾作為遮擋,只得見隱約人影,保障 VIP 客戶的隱私,亦保留視覺開闊感。

沿著階梯向下,則抵達 DJ 區,中央的柱子由音響、揚聲器拼貼而成,設計師認為,音樂也是酒吧裡很重要的元素,在 Frank 台北亦有使用聲音元素在天花板,此次則因地制宜,將空間中央的結構柱以廢棄的音響修飾。同時於前方設置 DJ 台,使用一般家具搭造,並將音響隱藏於身後的柱體中,而非如一般酒吧、夜店將舞台搭建於高處,希望使音樂更加貼近客人。

對於林馬克而言,Frank 並非高級俱樂部,而是人人可以來消費、娛樂的場所,因此家具的選擇亦如同一般住家客廳,選擇許多不同顏色、材質的沙發拼湊而成,一如尋常人的家中會隨著時間購入新的家具,座位區與區中間的隔牆亦設計成書櫃的樣式,中間放著透明玻璃作成的書籍。

而公共區域的天花板使用金色,在霓虹燈的照映下傳遞出紙醉金迷的效果,燈具則設計為水滴狀自天花板落下,四周還有漣漪造型。林馬克分享,天花板的設計靈感來自他回憶中的英國酒吧,常常因為人潮眾多,熱氣與人們的汗水讓空間顯得非常潮濕。而從最低處的座位區通往寬闊的戶外庭園,設計師置入了許多如同遊樂場的元素,如涼亭、鞦韆、草地等,打造一處大人的遊樂場。
 

隱私與社交的平衡

林馬克提到,在設計酒吧空間時,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即為隱私與社交功能的平衡。他觀察到,在台灣,多數的酒吧及夜店設計相當隱蔽,也不會有如此寬敞的戶外庭園;但在英國,酒吧的歷史起源自人們一邊喝酒一邊討論政治、交換意見的公共聚會所(Public House),社交的功能更加重要,因此本作中避免使用任何牆體阻隔視線,而是以玻璃、塑膠等穿透性材質為主,所以人們可以看見他人,藉由眼神的交會而創造關係。

但林馬克也提到,酒吧不是僅創造一個開放的區域,並把人們全部聚集此處就可以促進對話與交流,先讓人們成為一個小群體,後續才會衍生其他的交流。空間應該非制式地劃分出小區域,讓人們可以具有安全感、與自己的朋友放鬆地談天,一如 Frank 台中以階層落差劃分區域,並透過座位的安排使視線向外,每個座位區中都有一兩步的距離,客人可以聽見他人談天的聲音,但視線範圍內又是自己熟悉的群體。

酒吧的象徵角色「Frank」,一個英國最常見的男性名字,朗朗上口、容易親近,而頭上的燈罩為 Frank 帶入一點怪異及趣味感,一如整體空間給予人的感受,一點點的奇異與非日常,融合居家客廳的舒適感,帶給台中一間值得多次探訪的酒吧。


採訪」林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