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38

  • 候位區利用天花板鏡面延伸綠意。

  • 鴨爐與烤鴨動態作為入口主景。

  • 空間素雅的基調下,使用人造燈光豐富景深層次。

  • 將北京傳統建築的元素融入空間裡,明示品牌發跡所在地。

  • 建築原有的四角柱帽柱與格狀屋面成為空間裡的強烈特色。

  • 梯間的藍色燈光是構成動線的功能部件,也是空間裡焦點。

  • 步上2樓,可見室內新舊材料接續,空間尺度開闊,予人深刻的臨場記憶。

  • 1樓平面圖。

四季民福馬連道店

北京 IN•X 屋裡門外設計公司 / 吳為

  • 設計者」北京IN•X屋裡門外設計公司 / 吳為

  • 參與者」劉晨陽 賈琦峰 李岩

  • 攝影者」鄭焰

  • 空間性質」餐廳

  • 坐落位置」中國

  • 主要材料」老青磚片、仿古磚、拉格宗石材、金磚、肌理漆、乳膠漆、斷橋鋁窗、榆木飾面門、皮革、胡桃木

  • 面積」381坪

  • 項目年份」2020年

  • 吳為

  • 吳為, IN.X屋裡門外的主持人暨創意總監,秉持「策略為先,設計為後」的設計理念,與中國多個知名餐飲品牌達成密切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主張以設計為品牌賦能,結合經營思維,關注品牌的歷史與新生,注入時代生命力,提供全考量、前瞻性的解決方案,同時也是中國新一代餐飲品牌裂變與更迭的見證人。

四季民福馬連道店緊鄰北京市麗澤商務區,位在紅蓮路與馬連道胡同西北交界處。回溯建築歷史,其落成於1981年,原本用途是紙廠存放紙漿與成品紙張的倉庫,隨著時代更迭,在紙廠廢棄之後,不同時期的輾轉用途已不可考,在城市經濟發展之下,為了增加建築的利用價值,長期作為周邊商鋪的倉儲空間使用。
 
委託改造的業主四季民福是知名的烤鴨品牌,成立已經有14載,迄今擁有20多家店面,以北京作為主要據點,此次新店擇址於這座舊倉庫,除了考量其享有地利之便,也期望能藉新據點再塑品牌形象來面對愈加年輕的客群,以及更加多元化的餐飲需求趨勢。也因馬連道店載負著清晰品牌形象定位的深重期許,設計師的改造藍圖主要發展為兩方面:其一,是創造顛覆性空間感受,以新穎的切入點為老建築更新再造,呼應品牌的企圖與形象;其二,調配場域尺度,重視舒適的用餐感受,改寫傳統中菜餐廳予人的嘈雜擁擠印象。
 
 

將老建築造成新劇場

設計師指出,原空間淨高約有6米,建築形式採用工業時代常見的無樑樓蓋結構,室內由35根柱帽立柱撐起,是當時典型的倉庫建築形態。而今為了因應餐飲營業使用需求,為室內新增了F型夾層,提升使用面積同時豐富空間層次。為了不使新增夾層壓迫樓層的體感,因此在1樓依現場條件向下挖深,確保兩個樓層均能擁有舒適的層高。
 
另一方面,設計師也思考將倉庫建築特色化為新空間的基因,適切地交融新舊元素。在建築量體上,重新梳理管線並裸露天花板、序列立柱,展呈建築結構的大器之美。由於品牌發跡於北京,因此嫁接在地文化作為視覺符號,將京城百姓的生活、城市景致與皇城建築等元素在空間裡綜合呈現,像是選用質地密實的故宮金磚,或是將京城民居常見的青磚鋪陳地面,與清水泥立牆共同構建出沉穩底色。考量餐廳僅在臨街入口有採光面,且室內縱深較長,導致內部採光不足,因而在照明計劃上,除了以人造燈光鋪陳照明層次,更在樓梯區用藍燈帶作為跳色,用以增強垂直動線的雕塑感,也將視線、動線帶引向上,誘人步至2樓廊橋,居高俯瞰環場動態,感受空間的恢弘尺度,加深臨場記憶。
 
 

讓細節催化社交活力

如何開創用餐體驗,為當地的餐飲市場注入新鮮活力,是此作的另項思考重心。對此,店內也因應社交功能重作編佈調整。有鑑於品牌各分店的候位需求量大,因此馬連道店在設計上特意擴大候位區面積,提升候位時的舒適性,此區也利用視覺亮點豐富感受,像是從天花板垂下的紅色藻井結構,利用鏡面延伸綠意來創造置身花園的錯覺,都為賓客編寫了別致的入場序曲。
 
再者,新設計也提升了吧台功能,將傳統僅用於收銀工作的區塊融入酒水服務,構建出另外一個社交場景,5.2米高的紅色立面向上延伸轉折成弧形頂面,與建築結構相接形成灰色水泥盒子,客人能在此區放鬆的小啜酒水,彼此自然的交流、互動,此一規劃符合了餐廳位於城市商務區,白領族群在下班後常以小酌助興放鬆,或是與客戶交流的客群需求。而動線編佈上,特意將鴨爐置於平面中心點,作為全場醒目主景,也為餐區順勢劃下回字型動線,提升各區的服務效率。將廚房設於空間最裡側,與臨街通道設有獨立出入口,方便進出食材並且杜絶與客人動線相互干擾,內部也設有貫穿兩層樓的專用服務梯,提升餐廳各樓層的傳菜效率,讓聚餐時的熱絡氣氛不被中斷,留下賓主盡歡的愉快回憶。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