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51

  • 溫潤的格柵滑門顧全了採光與隱私考量,同時減少視線死角。

  • 臨窗處的個室配以滑軌門片,讓使用者能自主變化空間。

  • 將起居廳安排於中心位置,作為親子活動的多功能空間。

  • 展呈建築結構,並順勢輔助格局分界。

  • 起居廳安排於中心位置,外圍環繞其他空間,避免衍生過道。

  • 對比建築結構的厚實外呈,開放式櫃架與燈具展現「輕量化」的視覺語彙。

  • 主臥房延續木色與淡灰色搭配的主軸,整體簡潔素雅。

兩册空間制作所 │ 翁梓富 / 朗居

聚焦成長型家庭的空間彈性。

  • 設 計 者」兩册空間制作所 / 翁梓富

  • 參 與 者」張欣宜

  • 攝 影 者」墨田工作室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鐵件、超耐磨地板、磁磚、木皮

  • 面積」29坪

  • 項目年份」2022年

  • 兩册空間制作所 / 翁梓富

  • 兩册空間制作所 總監

  • 2012 與2013 TID Award「居住空間複層」TID獎

  • 2014 TDA「2014善設計」、TINTA「台灣新秀設計獎」金獎

  • 2016 德國iF Award

  • 2017 金點設計獎、TID Award「居住空間單層」金獎

  • 2018 德國Red Dot Design Award

  • 2021 TID Award「居住空間複層」TID 獎

  • 2021 金點設計獎

 
若論家居空間的樣貌,有人在意物質標籤,有人心念綺想萬千,而之於兩册設計團隊而言,如何跳脫僵固思維,從使用者的需求本質來實踐理想,便是對住宅設計的最佳註解。
 
此案為一座屋齡約20年的華廈,業主夫妻與婆婆、一位幼兒居住在此,因家庭成員增長,希望將舊屋重理為適宜未來10年生活所需的規劃,關照長輩與幼兒的居家安全,以及提供孩子舒適的成長空間。
 
設計團隊回顧基地原況,由於建築位於市區巷弄裡,雖然環境清幽,但與鄰房棟距偏近,以致隱私與採光難以兼顧。此外,原有格局較為傳統,內部實牆不僅弱化了採光效益,同時也令廳房顯得封閉,間接影響室內氣流通暢,都是應當改善的重點。綜上所述,細思業主期許,設計團隊拍定以居住者生活為主軸,將改造重心傾注在親密家人情感,並從融合與開放等角度著手,重塑出一座開闊寬朗的家宅。
 
  

隱私與採光兩全


設計團隊認為,此作居住人口單純,建議室內儘可能開放,並利用彈性隔間,讓使用者能因應當下需求自主調配,切合成長型家庭所需。
 
整體平面布局思考,重視採光、視線之延續,格局配置服膺實用機能與化繁為簡等原則。為改善採光,在平面配置上減少瑣碎劃分,儘可能使場域開闊並連,將起居廳安排於中心位置,外圍環繞其他空間,避免衍生過道。另一方面,把阻隔採光的屏障拆除,臨窗處的孩房與餐廳改用格柵滑門取代實牆,汲引更多日光透入起居廳,改善腹地中段採光微弱的景況,並且助於室內氣流暢通。
 
為了避免壓縮屋高,不做平頂天花板,讓局部樑位露出並順勢輔助格局分界,而原本較為封閉的廚房也廓清重理,改為開放式廚區,與玄關、起居廳區相連,共構豐富的景深層次,一改過往幽閉舊況;上述安排,亦使室內動線轉而俐落、視野少有死角。與此同時,硬體配置力求簡潔,減少施作固定家具,讓居住者能及時關照長者與幼兒的活動安全,滿足親子活動的場地需求。
 
綜觀素簡的內裝,溫潤的格柵滑門成為立面焦點,它也內含了顧全隱私的考量,展開門片即可遮蔽外來視線,同時無阻窗外採光透入起居廳,化解暗廳景況。
 
 

用淨色沉澱心境

全室強調舒曠的空間感與視線延伸,考量開放式玄關與起居廳、廚區相連,立面主要採用雅淨的白色、溫暖的木色作為基調,配以柔和的人造燈光,使居住者一進家門即可感受寧靜寬闊的畫面,舒緩緊繃情緒。同時,白色立面無論在自然/人造光線的照撫下都能呈現柔和的勻射效果,助於加乘室內明度。相較立面的淡雅,天花板、局部地坪、廚區與臥房則採用灰色調,為空間平添活潑感,並且輔助場域示界。臥房延續木色與淡灰色搭配的主軸,重視舒適光照、排除繁複裝飾,助於居住者在私空間裡的抒壓鬆緩。
 
 

輕與重的對比

厚實與輕量的構合,是這座住宅的另項特色。對應建築結構的厚實外呈,除了利用櫃牆統整收納機能,開放式櫃架與燈光安排無不將之「輕量化」,採用金屬材質訂製櫃架,使其外觀更顯俐落,並且相襯天花板的線形燈帶,提升畫面整體精緻度。
 
展呈建築結構的灰色天花板對比纖細的櫃架線條,厚重與輕盈、濃重與白淨之間的轉換應用,令空間細節令人玩味。在縝密構思下,此作自平面一布局貫徹至物料質感,無不精心鑲合生活期許與務實機能,而設計團隊聚焦於使用者需求,跳脫炫技張揚之欲望,不僅令居家別具溫度,亦讓使用者在自主變化的彈性裡,書寫生活新篇章。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