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專訪台灣設計研究院 張基義院長

「設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全球,它在國家經濟、文化、社會當中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與日俱增,因此政府於2020年成立國家級設計研究院「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TDRI),運用「設計力」整合政府跨部會的資源,期許設計成為重要的施政價值和發展策略,並持續引領產業和社會永續發展,增進國民生活價值。作為設計界的領航者,《室內》雜誌特別專訪台灣設計研究院張基義院長,請他分享對台灣設計發展的觀察和願景。

張基義:培養設計的「跨域人才」,是未來發展的主軸

台灣設計研究院的前身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兩者最大的差別?
台創時期主要是在培養設計專業人才,以及推廣輔導設計相關活動,較偏向價值的實踐。升格成台灣設計研究院後,則專注於執行設計政策、社會服務和公共服務等面向,需積極向下打底,做設計生活美學教育、導入五感體驗等,最重要的是,培養「設計跨域人才」,無論是公部門或民間企業,都希望可以透過設計,創造價值,我自己也期許設研院可以成為跨領域者聚集的平台,而非僅是專業者的交流平台。


張基義院長參與台灣設計研究院舉辦的活動之側拍。

Q 今年金點設計獎執行期間適逢疫情盛行,在收件、評選上是否有進行方針調整?而疫情又為全世界的設計圈帶來什麼影響?
2020年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很特別的一年,人類可說是沒碰過這麼大規模的疫情,完全打亂了全球各方面的佈局。金點設計獎是一個由台灣出發,面向全球的獎項,每年都會邀請國際知名的設計師一同加入評審行列,由於疫情關係,今年大師們無法親臨現場實際參與評選,但藉由線上視訊的方式,他們不僅全程參加,也有更多時間與國內的評審們互動討論;我們也擴大了今年的國際深度,過往僅決選時才有國際評審的加入,今年則於初選及複選皆有。我個人觀察到,雖然疫情使人們無法自在地飛行或跨越邊境,但透過網路模式,反而使國際連結更為即時和直接,以我自身為例,我有幸擔任世界設計組織(WDO)的理監事,往年都是一季開一次理監事會議,現在則改為每個月線上開會,大家互動的機率更為頻繁;另外,因為發生了無法預期的病毒肆虐,全球的設計開始大量關注人類共同面對的議題,如社會、醫療、永續設計等,也開始進行改變系統、跨領域、跨世代共創與合作等事項,疫情是個大挑戰,但或許也帶來了些許助力。
 
在防疫、醫療設計方面,您覺得台灣可發展的優勢有哪些?
大家都覺得台灣很小,台灣確實小,但也因為小,只要有一個好的觀念,就很容易結合設計和製造,做跨界合作,這份彈性反而是未來面對國際的優勢。就像這次疫情期間,台灣在醫療數位管控有良好的發揮,口罩也能快速即時的配發給大眾;在經濟部與衛福部合作之下,設研院也於輔大醫院策劃了智慧防疫病房,設計力的整合,讓民眾看到跨單位合作的契機。


台灣設計研究院所策劃的智慧防疫病房。

Q 請談談台灣設計研究院的角色定位。
設計不是單一面向,應該是跨領域的整合,設計力的導入,可以帶動國家創新,創造品牌的軟實力,而設研院在推動設計力的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要「打開同溫層」。我們把整體設計力分成金字塔的三個部分,一般常見的設計專業、產業輔導等多屬於中間階段,除此之外,設研院更計畫由教育和生活面切入,著重於面向大眾的基礎打底,架構更扎實的基盤,提升設計、美學的觀念;如何將設計力引入金字塔頂端的公部門決策階層及民間企業高層,亦是設研院的關注的焦點,現在有許多地方政府開始重視城市設計,我覺得這是好現象,在民間,由於台灣中小企業居多,在產業快速變動的現實下,應該形成聯盟,再佐以設計創新的可能,藉此與國際競爭。這些都是設研院的任務和定位。
 

「公共消防設備再設計」是由設研院、內政部消防署等單位共創合作,針對「公用滅火器」和「室內消防栓箱」提出兼具安全、便利、美感的消防設備示範。

Q 在數位行銷的年代,如何拉近設計與民眾的距離?又該如何將美感教育向下紮根?
教育部和設研院都有持續在推動美感教育,不管是課程、教科書,或是空間等,希望提供學子有別於傳統的教育設計環境,另一方面,各種展覽的推廣如台灣文博會、台灣設計展等,皆已跳脫商展交易的模式,而是由台灣的文化論述、地方品牌、地方城市治理等方面,進行統整後的呈現。因為疫情,大家開始反思生活的意義,也更願意去追尋心中理想的生活畫面,如何提供更有品質和高端的五感體驗,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驅動關鍵,所有產品都需要經過設計,才有可能更貼近日常。至於如何透過數位模式拉近與民眾的距離,設研院將設計作為一種溝通方式,除舉辦實體展覽外,我們更全力發展線上形式,例如社群媒體的規劃,或我自己也在台北電台開了一個叫「設計台灣」的podcast,分享台灣豐沛的設計能量和人才,這些受眾都不是設計師們,而是一般民眾。我期許設研院可以成為台灣設計內容的產出者,並透過各種載體推廣和鏈結。

 

「北花線公運美學計畫」是設研院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動的一項示範計畫。改造11輛新車,從車體外觀、資訊設計、車體內裝優化等項目著手,顛覆民眾對公共運輸的刻板印象。

您對於未來台灣設計的願景與期待。
「設計改變台灣,世界看見台灣」,這句話雖然像是呼口號,但是我的衷心期盼。這十幾年來,大家逐漸理解設計不單只是造型和美學,而是應該可以改變流程及策略,我對於設研院的領導方針也很清楚,就是希望能夠藉由導入設計力,帶動產業、企業、社會的創新;從今年的金點設計獎中也可以觀察到,全球的設計者面對各式挑戰,皆嘗試利用設計回應問題、解決問題,企圖建構新的生態性,也創造一片新藍海。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