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2021 建築/室內設計系所線上畢業展

因應疫情突然升溫,新一代在開展前數日緊急停辦,改以線上展方式進行。而除了新一代提供的管道外,不少系所亦架設屬於自己的畢業展線上網站,或透過社群網站、電子書等方式將同學們的作品統整呈現。室內雜誌開放此一平台予台灣建築/室內設計相關系所發表畢業展資訊,以線上串連的方式,展現 2021 年畢業生們的心血結晶與學習成果。

(校系依字首筆畫排列)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零時零分》




00:00 子夜,夜幕低垂、萬籟俱寂,唯正在畫圖的我們桌前的燈光尚未熄滅⋯⋯
顏色的佈局旨在呈現靜謐深夜中的燈火,一片深邃的藍中亮出一些鵝黃,而這盞燈,為我們照亮了未來的通道。而藍黃的光影暈染到主視覺0000的金屬表面上,使畫面產生空間感。
由許多線條構成一個漸變、通透的環,而環內再產生四個環。從主題00:00出發,每一個圓圈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事件或一個階段,我們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設計人生中掙扎並試圖定義自己。

新一代設計線上展作品:https://www.yodex.com.tw/exhibitor/129

Facebook   Instagram
備註:周邊商品預購中,網址:https://www.surveycake.com/s/BY8Go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Turnaround Time》




特展主題名為Turnaround Time(轉迴時間),原意指資訊工程中一項任務從被處理器承接到完成的反應時間,單看字面的話卻容易被誤解成操控時間回到過去的意思。
名詞的雙面性代表對於當前時代的另一種解讀:雖然疫情限制人類不能隨意投擲幻想,但也同時帶來一段終於能直面困境的時間。
另一方面也說明,對於我們而言,畢業設計是學習歷程中一段面對自我懷疑與掙扎的整備時間,同時期望自身透過對在地歷史脈絡的執著,在特殊的時空背景下能藉由設計打開更多接近建築的視角。

Facebook    Instagram
備註:為配合政府防疫警戒升級及松山文創園區關園,待疫情緩和及相關規定更動前,現階段將以線上作品集網站及虛擬VR展為主要展覽形式,原先松山文創園區實體展的部分,則作為備案,若屆時相關規定有所更動則如期舉行。網站及線上展間網址會在日後公布於 Facebook 及 Instagram 專頁。

 

東南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追藝築夢》




如純白的紙飛機,承載著希望和夢想,並對美好的未來充滿嚮往,想要飛的更高更遠,創造記憶的旅程,構築屬於我們的理想世界。

線上畢業展網站:https://www.twnid.com
新一代設計線上展作品:https://www.yodex.com.tw/exhibitor/157


Facebook    Instagram

 

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在初日之前的夜幕》




「初日」即是早晨太陽剛升起時;「夜幕」又好比漫長無邊的濃厚之夜。
設計過程中,有太多因素能讓思考陷入掙扎,卻總能在夜裡的寂靜找到答案。靈感湧現使人們忘卻時間的腳步,再次抬起頭時,黑夜已不再。
時常妄想著延續每個想法豐沛的夜晚,但追求完美的心,在初日來臨時也要迎刃而解。
「初日」與「夜幕」形容的或許不僅僅是日與夜的更迭,更反映了在自我要求中努力的過程,與看見成果時的感動。
把握生命裡每個「初日之前的夜幕」,將會見到更耀眼燦爛的晨光。

Facebook    Instagram

 

建國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 15th 畢業設計展




數個晝夜裡,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與記憶,透過記憶的拼湊,建構出一隅屬於自己的小空間,恣意的天馬行空,捕捉稍縱即逝的每個瞬間;大膽的想像未來。 

線上畢業展網站:https://2021ctu15th.mystrikingly.com/
電子書:https://issuu.com/xurxu4805/docs/___-11_compressed


Facebook    Instagram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M Effect》




M代表
極大(maximum)與極小(minimum)
世界構成於兩者間
而效應代表影響(effect)
一件事情可以從兩個角度檢視
一個世紀回望的一瞬時刻切片
一個動作喚起的一場巨大轟鳴
這樣的微小代表的是極致
那樣的巨變代表的是牽絆
我們手下每一筆
是過去分秒積累
是未來光景期盼

Facebook    Instagram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N³⁴》



後疫情時代|因應疫情衝擊後,微觀百工群像與生活樣貌,空間新詮釋。
數位化時代|置入永續、智慧化,於空間型態變化。
新商業模式|共享概念的商業時代,創新與轉型,空間的再創造。

新一代設計線上展作品:https://www.yodex.com.tw/exhibitor/47

Facebook   Instagram



銘傳大學18屆建築系《Mirror-Spatial imaging 空間成像》



「光線遵守反射定律而被面鏡反射,反射光線進入眼中後即可在視網膜中形成視覺。」這是鏡面成像的原理,使得人們開始看清自己的面貌,也讓人們開始思考自我。
「Glass self(鏡中自我)」是由Charles Cooley在19世紀間提出的理念-「每一個人對他人都是一面鏡子,反應出他人所表現過的事情。」而建築也如同一面鏡子一樣,由設計者投射主觀意識和潛意識而成的空間設計,而這個過程不斷的反射在實與虛之間,淬鍊出獨特的自我。

Facebook    Instagram
備註:原先 6 月 11 日至 14 日於松山文創園區的畢業展因應政府三級防疫警戒取消,將改為線上展覽,詳情請見臉書專頁。




資料與圖片提供」各大建築/室內設計系所
編輯」林慧慈
如有意願參與本次企劃,歡迎私訊室內雜誌臉書或IG,文章內容將隨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