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本埠設計蔡嘉豪:閱讀環境和給予想像 是一切設計的起始點

迪化街百年葉晋發商號的華麗蛻變、蔚為話題的三峽禾乃川豆製所、新竹車站的微改造、全新國民法官法庭等,這些專案可說是大眾熟知的精彩作品,幕後的操刀團隊皆為由蔡嘉豪建築師所創辦的「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B+P Architects」。

近期,本埠設計完成了「屏菸1936文化基地」的常設展展場空間設計,甫完工便已在社群媒體上引起熱烈討論;而受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委託的「潮境智能海洋館」也已進入試營運階段,是北北基首座以海洋生物、科技發展虛實整合的水族館。除了面向大眾的公共場域外,團隊也承接了不少私人住宅案,《室內interior》特別邀請蔡嘉豪建築師進行專訪,來聊聊在設計的執行面上,他所重視的要點有哪些,以及在改造 / 興建的歷程中,所秉持的原則和概念,又該如何付諸於現實?    



蔡嘉豪

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B+P Architects創辦人。 
致力於以不同材料及空間,透過構築與活動想像的生活場所的可能。作品透過空間的建構過程,思索建築與生活的狀態,並關注材料構築與環境,同時探索城市建築具有時間、場所意義的生活樣態與空間架構,並探索氛圍特性;作品涵蓋公共與私人之建築、室內與策展,包含展場空間、住宅、商場、學校、車站、學校、水族館等,透過大小尺度的探討,更關注新舊併置的建築可能。




面對老屋活化議題,以「整理」手法來重現建築之美。

在成立本埠設計之前,蔡嘉豪任職的公司深耕於迪化街,十分關注老舊建築相關議題,持續進行改造、重塑之委託。2016年時,決定自立門戶成立工作室,由於他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巴特雷建築學院(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在替公司命名時,字母「B」的意象便在他心中萌芽,剛好B也是建造(Build)的字首,非常符合他的職涯志業。


葉晋發商號-米糧桁。主要設計採取減少碰觸、減少鎖固等不破壞歷史建築的原則。

而構築空間時,除設計概念外,更需要關注包含都市、景觀、營建施工等範疇,公司就好像一個整合各式專業的連結埠口(Port),「本埠設計B+P Architects」這個名稱因此而生。
 

禾乃川豆製所。

公司承接的首個專案,便是迪化街百年「葉晋發商號-米糧桁」的改造,此作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也讓大眾更加關注本埠團隊的動態,爾後,在蔡嘉豪的帶領下,團隊經手了眾多亮眼專案,更涉足各式展場設計,例如老醫院空間活化與協助弱勢青少年再生的「禾乃川豆製所」、教育部美感教育計畫成果展「紙屋簷」等,近期亦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進行新竹、嘉義等古蹟車站再改造;每次專案的歷練,都讓團隊對設計有更進一步的理解,能與不同的專業領域相互合作切磋,也是蔡嘉豪認為執業過程中最有趣的一環。


禾乃川豆製所。

閱讀和理解基地為首要

公司的核心精神,在於「閱讀環境背景」,這裡的環境,泛指建造建築時所處的基地及其周遭,你必須靜心閱讀、梳理所有痕跡,並將這些痕跡作為創造建築的根基,有了這個基底後,再透過設計手法做出回應;若是室內設計的委託,則會專注在既有面積中,找尋相關的蛛絲馬跡,來勾勒屬於居住者的未來生活樣貌。


潮境智能海洋館全區示意圖。

蔡嘉豪強調,不論是新建空間或是公共場域的改造案,他非常重視與背景的相互呼應,不論是實體的物理環境,或者是與人的關聯,所有的設計發想都蘊含著團隊經過考察後所得出的見解,期望替大眾帶來不同於以往的經驗,或是嶄新的觀點。
 

從2樓回望大型缸體。

至於在日常中,如何保有對設計的熱忱?蔡嘉豪說,他非常喜歡旅行,對事物都有探索的興趣,「觀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也因為敏銳的觀察力,讓他有著靈活的思緒。設計的初期,都是從「想像」出發,有了畫面後再輔以縝密的調查、梳理現實,讓想像和實際得以結合,「邊做邊調」是必經過程。


屏菸1936文化基地。利用金屬、擴張網等元素,符合空間的工業調性。


他也提到,自己並非對每項事物都有透徹的認知,此時就需仰賴團隊的協作,集結大家的力量,共同發想討論,再從中歸納出共識;最重要的就是,莫忘所有空間都是「生活」所需,因此要將自己帶入角色來思考,以創造貼近業主或目標群眾的更多可能性。


工作貓道。山形牆與巨大機械堆疊出層次。

登入會員,至名人堂專區閱讀更多內容。

資料及圖片提供」本埠設計B+P Architects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