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從設計到責任 漫談室內設計展變 袁世賢

社群普及與行銷當道的氛圍下,讓新一代的設計師能快速成名、累積經驗,但也因此衍生出許多問題。近年,關於設計的糾紛、侵權等問題層出不窮,設計師們該建立哪些觀念?消費者要如何自保?《室內》邀請到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理事長趙璽與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TnAID)理事長袁世賢,他們兩位不僅是優秀的執業設計師,也是室內設計產業的領導者,透過他們的視野與經驗,提供年輕設計師與消費者可供參考的方向。 

袁世賢



台灣 Next Design Studio / 呈境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創辦人兼執行長
台灣 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2022 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第十一屆(TnAID)理事長
2022 金邸獎 評審委員 
2022 德國iF DESIGN WARD 評審委員
2021 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第十屆(TnAID)秘書長
2021 台北市政府都發局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評審委員
2020 台灣室內設計週執行長


呈境設計 空間的形成由人類的立體感知而建立,生活的經驗、美學的傳達、材質的變 化、光影的引入是使空間的轉換更為豐富的表達。因此呈境團隊致力於透過 設計的方法,去呈現建立在生活之上的空間美學演繹,讓生活、空間、生命 更為美好及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 

當代設計師與過去在角色上的轉變?
台灣早期,因為教育與社會環境的關係,僅有裝修、裝潢師傅,並沒有真正的室內設計師;而當時的網路也不如現在發達,所以裝修業的人大多依靠口耳相傳來累積名聲。接著,隨著時代的轉變,擁有專業背景的室內設計師越來越多,一開始主要透過報章雜誌等的紙本媒體作為曝光媒介,後期有的藉電視節目來傳播,他們以精湛的實力以及作品吸引業主。 相比現在,設計產業在過去不僅較為封閉,設計師也處於一個被動的角色狀態。當今的時代,對於設計師來說,不管是設計作品的發表、 設計師群體之間的交流,甚至要提升在社會大眾之間的認知度,都比以往簡單很多。迅速與廣泛的傳播力,讓室內設計產業變得更為開 放和普及、室內設計師的角色也更加多元化。 

您會如何定義「好的設計師」?
「好的設計師」除了應對自己的業務、服務的業主負責之外,我覺得更要追求「設計的價值」;這個價值不是只體現在少數的人群中,而是能擴展至整個社會。將設計師的能力轉而運用在社會上,對於我們身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公共空間等的設計議題提出更多的關懷 和想法,讓社會大眾都能體驗到好的設計所能帶來的正面影響,進而提升大家對於設計力的認知。「好的設計師」能夠透過設計的力量去改善人們生活的方式。生活的方式並不是一定要追求高級、奢華或是富裕的生活,只要讓使用者感到適得其所,就是一個「好的設計」。
 

您認為「好的設計師」應負起哪些社會責任? 設計師應有哪些道德自律? 
在設計師應負的社會責任中,我認為城市美學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第一,設計師必須對自己的設計負責,他的設計不能影響其所處的周遭環境,甚至必須放眼至整個城市的美學,不管是室內空間、建築外觀,追求設計與美感之餘,也應該要與城市美學取得平衡。 

第二,當設計師有機會接觸到公共設施項目時,應更具同理心。因這些空間服務的對象是社會大眾,所以應以更為友善且便利的角度來設計規劃,同時在美感上也需與城市美學和諧共存。 

第三,關懷社會議題。因擔任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的評委,我才知道,台灣有一群默默在推動社區美學的人,這些人雖然都是非專業設計師,但他們卻運用自身能力,去改善他們觀察到的問題。設計最終的目的是「關懷人性」,設計服務的對象是「人」,所以透過設計師的觀察,找到、看到「人」的需求並做出被需要的設計,才是所謂「好的設計」。 


在資訊龐雜的時代裡,消費者委託設計時應有的自我保護意識?
諮詢時,消費者應請設計師提供工作流程、內容以及收費標準。設計溝通過程中,業主也應觀察流程是否融洽且是否有效率,若遇到問題,須及時提出並處理。進入工程期,同時也是糾紛最容易發生的階段,建議在每個階段,消費者都須與執行單位簽訂合約,將工作內容、付款期程訂定清楚,以法律保護自我權益才能彼此制約。 

在設計師與消費者溝通之前,應先建立的正確觀念?
設計師與消費者的關係其實非常奧妙,它不同於一般的買賣行為,設計師販售的商品是從無形,在與消費者溝通後,才逐漸成形並完成的,所以兩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至關重要。一般消費者並不了解設計背後的繁複程序,若溝通不確實,就容易造成對於設計結果想像的落差,所以設計師必須制定一個完整的溝通流程,與消費者清楚說明自己的作業方式與流程,減少後續問題的產生。 

室內設計產業目前的隱憂或亂象?
設計產業從接收案件、設計發想、製作簡報、業主溝通、產製 3D 圖、繪製施工圖、工程管理、結案驗收、拍照、媒體宣傳,每個環節都需要有專業的人員。但因為社群的發展、媒體迅速傳播,社會大眾看到的僅是最終的結果而忽略了過程,讓設計師這個職業被掛上輕鬆且高所得的標籤,導致很多人都想成為「設計明星」。我認為,這個問題必須從教育體制來改革,透過學校系統的分類、分眾,幫助設計產業人員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

第二,設計師是一個需要經過時間歷練的職業,因為時代的轉變,名聲與經驗的累積更加容易,也因此降低了創業的門檻。當設計師的經驗不足、基礎不好,為了生存可能會採取低價競爭的方式,這對產業來說不是一個正向的發展,反而會造成市場價格的拉扯。所以,我希望剛畢業的學生與年輕設計師們,在進入公司後,能靜下心來學習,打好基礎後再來自我證明,成為產業真正的助力。

第三,室內設計產業的門檻過低。除了教育體制的改變,我希望國家未來應針對室內設計產業提供專業證照,或是推動室內設計師的相關規範,不僅讓室內設計師的職業更受到社會尊重,也讓設計師與消費者都能有所保障。 


設計師應有哪些道德自律?
在設計層面上,因為設計的靈感來源很多,可能是自發性的想像,也可能是因為一張圖片、一部電影的啟發,這些內容經過設計師的咀嚼、轉換,最後會藉由設計的獨特語彙展現出來。不可否認,尤其在學習階段,有的設計需要依靠模仿來練習,但我認為,在模仿的過程,必須加上自我的想法並重新修正才是正確的做法。 在實質層面上,我認為合理的設計服務費用是設計師必須擁有的道德自律。一個合理的收費機制,才可以讓產業同行之間一起成長,而不是互相打壓和搶奪。而設計師在面對消費者時,傳達的資訊內容必須確實、曝光程度也需要合宜,應透過作品來發聲,而不是過度的渲染和誇大。 

在社群與行銷時代下,室內設計產業目前有哪些好的發展?
社群與行銷時代下,讓所有的設計師都有平等的機會,去展示他們的設計能力與作品,同時也讓設計產業被更多人看見,因此,它帶動了產業整體的正向發展。而且也讓設計師的行銷方式更加多元,除了宣傳作品,設計師也可以分享生活、自我品味、設計精神等,藉此吸引志同道合的消費者。

設計師之間也會因為社群的分享,而相互激勵、交流,引發一個良性的互動和討論。而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可以看到這位設計師更多不同的面向。但還是希望大家必須自我約束,自我行銷必須拿捏得宜,切勿過度放大和過分渲染。 


TnAID 對於產業的助力與責任? 
因為新時代的來臨,協會十分重視年輕世代的問題,除了要吸引更多年輕世代的設計師加入我們,也需要與他們有更多的互動與溝通。協會的責任是需要幫助整個產業的發展,所以我們會提供設計師相關課程來提升能力,而這個能力並不僅限於設計,設計師除了做設計,開設公司時還會遇到稅務、會計、法律等的問題,協會邀請專業人士透過論壇、講座讓設計師參與。我們希望讓設計師,尤其是年輕一 代的設計師,在進入產業時是具備更多能量的。

時代的轉變也造成一些隔閡,協會就需要負肩負起橋樑的角色。讓資深前輩、中生代設計師在面對年輕設計師時,找到一個合宜的溝通方式,可以是經驗的分享與討論,雖然很多過往的案例不一定符合時代現況,但它卻是一個良好的觀念交流。 


TnAID 未來發展的方向? 
我們希望能與學校合作,大專院校專注於設計教學上,但卻沒有與產業銜接。我們可以將建材廠商、家居品牌、相關從業人員帶進校園,讓學生們提前接觸、認識並拓展眼界。近期,協會也積極與學校討論人才媒合,希望帶動產業人才的發展。

協會一直以來也十分關注設計產業廠商的動向以及兩岸之間的設計交流,所以也將延續室內設計週的活動規劃,整合設計師與廠商之間的關係;而除了兩岸,我們也希望能有機會與歐美、亞太等地區的國家有更多的交流機會。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TnAID)
採訪」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