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台北東區的Blivin Bakery,是一間結合烘焙和咖啡的複合式品牌,基地鄰近敦化SOGO、復興中學及仁愛圓環,人文風氣濃厚且交通便利。
位於東區巷弄的Blivin Bakery,是純植物性生吐司專賣店。由於基地緊鄰商圈和學校,外觀採簡約低調的型態。
主理人Melody說道,Blivin是一間純植物性生吐司的專賣店,所謂的「純植物性」,代表食物中不含蛋奶和任何動物性脂肪的原料,她和一起共事的夥伴們深信,素食不僅是對身體和地球環境良善的未來飲食趨勢,同時也替他們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力量與影響,因此以英文相信(Believe)的諧音作為品牌名稱,期待向大眾推廣、提倡嚮往純淨、沒有汙染又自在簡約的永續生活美學。
銜接室內外的階梯,平穩地引人入內體驗純淨。
將限制化為特色
既然「純淨自然」是Blivin秉持的理念,那麼該如何將此精神貫徹於店面中?開物設計的楊竣淞總監表示,業主予人的感覺十分溫和且舒服,對於欲推廣的理念有著清晰的條理思緒,雙方初次見面時,他聽著業主敘述的理想,腦海中立即浮現一幅關於空間的畫面和彩度,令他深感共鳴;而第一次造訪基地時,依舊保留著前身所留下的圍牆,令室內整體顯得陰暗,再者,基地的格局雖然十分方正,但其樓高頗為低矮,種種因素都讓設計師不禁思考著,該如何將這些侷限轉化成空間的亮點。
弧形天花板的靈感來自於山形吐司膨脹的表面;由於基地樓板較低矮,設計師盡量避免於天花板上設置燈具,以保持乾淨俐落的視覺效果。
楊竣淞聯想到,過往前往日本旅行時,時常造訪一些小店,這些店鋪極具質感,它們的條件或許不是這麼優秀,可能是樓板低矮,也可能是面積狹小,但只要清楚梳理出空間的個性,並賦予它獨特的體驗感,這些缺陷甚至可以成為令人驚豔的特色。
店內以多種層次的壁紙、溫潤木質及磁磚等語彙構築,交織出感官的多重感受。
以吐司作為發想的空間樣態
由於室內相較室外大概抬升了約120公分,設計師希望消費者從戶外進入店面內時,能充分體會寬廣至視覺壓縮的對比差異,再由室內回望外部,透過玻璃感受外部的開闊,藉此消弭樓板低矮所造成的壓迫感;楊竣淞進一步解釋,他以簡潔的手法處理天花板,視線所及之處幾乎未設置燈具,使視覺效果更為單純俐落,不會被過多元素干擾。
規劃了多種形式的座位,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
色彩與調性則利用純淨的白色以及原木質感相互構築,設計師將空間視為「一個好大的吐司」,以多種層次的壁紙、磁磚和木紋妝點細節,在白色基調中融入局部褐色語彙,緊扣品牌的主力商品-生吐司的樣態,讓店鋪和商品之間有著更緊密的連結,也令人感受到設計團隊的巧妙安排。
透過障子門彈性因應各種使用需求,讓Blivin不僅是餐廳,也可以成為集結、發散更多可能性的場域。
另一方面,考量到業主企圖藉由創立Blivin推廣純植物性飲食的益處,也期待以「一起創造」的核心價值,與更多人一齊探尋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在空間布局上,楊竣淞思索如何保有最大的彈性,獨立、卻又擁有最大的包容性。
障子門細節。品牌LOGO隱於其中,藉此維持立面的純粹畫面。
於是乎,設計團隊便以「障子門」營塑場域架構與光線投射下的柔和氛圍,透過障子門,室內可以被區劃成四個獨立空間,但必要時又能全面開放,以滿足多元的活動需求,讓Blivin除了是餐廳外,也可以是催化眾多可能性的存在。
六米寬的吧檯是空間中最具存在感的量體,其形體和色彩暗喻著麵包出爐的窯。
六米寬的吧檯選用粉色磁磚作為立面材質,象徵著麵包出爐的窯。設計師提到,之前曾造訪日本某些烘焙店,空間內規劃了平台,並將商品陳列於上,讓消費者和員工們能透過這座檯面有更深刻的互動;因此,他刻意將吧檯與後方工作區域的軸距拉得更開,使顧客及店員之間的相互關係變得更為模糊,雙方可以輕易對話、溝通,但因為軸距關係,並不會產生領域被踰矩或侵犯的感受。
檯面上的器具亦與空間調性相互呼應,扣合著品牌「純淨自然」的核心理念。
吧檯上的各種器具亦選擇以白色系為主,隱喻著Blivin所提供的餐飲跟生吐司,皆是從純淨源頭所誕生,在在貼合品牌的主軸。
淨化身心的一隅
至於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戶外座位區,在寸土寸金的東區地段更顯珍貴,業主與設計師期待打造擁有植栽綠意和天空詩意的一方天地,讓買麵包不僅僅是商業行為,更是體現美好生活的一種方式。
特別規劃了戶外區域,提供消費者與自然、綠意交流的機會。
楊竣淞認為,店鋪不應該對地域產生侵略性,因此透過增設戶外空間、玻璃材質等方式打開店面,讓室內外適切融合,讓顧客在這個由卵石和植栽構建而成的戶外區域,徜徉於天井日光之下,大口呼吸,享受片刻悠閒。
設計團隊利用通透的玻璃元素,消弭室內外的界線,也弱化店鋪對所在區域的侵略感。
資料及圖片提供」開物設計、Blivin Bakery
採訪」陳映蓁
影片拍攝、剪輯」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