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64

二三國際《霓白皚宅》堆疊輕盈場景

江子翠重劃區因鄰近江子翠捷運站站,具有高鐵、台鐵、客運以及捷運雙線五鐵共構的交通優勢,加上附近即是板橋最為熱鬧的文化路大道,過橋即可進入台北市區,所以除了擁有地域關係的板橋在地客,也成為許多新興購屋族的首選地區。 空間呈現現代俐落且予人明亮舒適的感受。 《霓白皚宅》即是一間位於江子翠重劃區的住宅,屋主當初就是看準此區規劃完善的交通、商業與生活機能,還有休閒活動以及公園綠地。為了不辜負地理優勢,屋主選擇購入高樓層,將水岸景觀盡收眼底。 高樓層不僅擁有水岸景觀,採光也很充足。 居住成員為一對夫妻與兩個兒女。設計總監說道,屋主為金融產業背景,多年來早已習慣汲汲營營的生活步調,所以希望家中的風格是現代俐落且予人明亮舒適的感受。 選用柔和色調帶出空間的輕盈感,用偏暖調的象牙白,讓淨白的視覺之中多了份溫潤觸感。 為了回應屋主對於家的嚮往,設計團隊選用柔和色調帶出空間的輕盈感,用偏暖調的象牙白,讓淨白的視覺之中多了份溫潤觸感;揉合了溫度的白色,不再是靜默無語的色彩,而是用溫暖的語彙堆疊出輕盈的質感。 儲藏室,滿足屋主的收納需求。 將機能藏於無形 電視牆從窗邊一路延伸至入口玄關,結合了電視、機櫃、收納、展示以及一座鋼琴。這龐大的量體不單是公共空間的視覺主體,更滿足了屋主一家人的生活場景、收納需求與休閒嗜好。 電視牆從窗邊一路延伸至入口玄關,結合了電視、機櫃、收納、展示以及一座鋼琴。 為了讓這面櫃體不顯得過於沈重,設計團隊利用脫開營造出懸浮感,底座搭配灰色的大理石材增添層次,鑿空的空間則置入石製層板作為展示櫃,在線條的切割與燈光的輔襯之下,讓整體更顯輕盈與柔和。 餐廚空間,是家人平時相聚的重要場域。 這面牆作為場域中表情最為豐富的立面,設計師藉由脫開、懸浮、切割等手法,在比例劃分的結構裡,除了弱化龐大量體,還將機能藏於無形,並滿足對於設計美學的追求。 廚房,半開放式的設計讓公共空間更顯寬敞。 廚房透過玻璃結合鍍鈦收邊的拉門與人造石中島吧檯,為餐廚場域創造出多種隔間變化。平時輕食料理或簡單用餐時,可以敞開拉門讓公共空間更顯開闊與寬敞;需要大火快炒時,則可以闔上拉門阻隔油煙。 廚房,玻璃結合鍍鈦收邊的拉門讓屋主可依使用需求變換空間。 用設計勾勒自我天地 私區一共規劃了三間臥室。主臥室延續公區予人的溫潤調性,沒有過多繁複的設計或是過於搶眼的色彩,用淡雅的色調營造靜謐且舒心的休憩氛圍。床尾的櫃體則呼應電視牆的設計,利用線條分割將機能藏於無形,讓視覺更顯乾淨與利落。 主臥室,用淡雅的色調營造靜謐且舒心的休憩氛圍。 主臥室,櫃體利用線條分割將機能藏於無形,讓視覺更顯乾淨與利落。 而在國外求學的孩子對於臥室空間的設計都非常有想法,所以設計總監將他們對於空間的想像與喜愛的色彩,透過設計具體呈現出來。女孩房以淡粉色為基調,床底選用粉色燈帶呼應床頭壁面的霓虹燈飾,展現美式少女的夢幻氛圍。 女孩房,以淡粉色為基調。 女孩房,床底選用粉色燈帶呼應床頭壁面的霓虹燈飾,展現美式少女的夢幻氛圍。 男孩房則以藍色為基底,除了在燈飾中置入幽幽的藍光,書桌牆面的烤漆玻璃也帶有淡淡的藍調,讓藍不會過於沈重,而是優雅的點綴著空間。 男孩房,以藍色為基底。 男孩房,在燈飾中置入幽幽的藍光,書桌牆面的烤漆玻璃也帶有淡淡的藍調。 設計總監認為,家應該是每個人最放鬆、自在且感到舒適的境地,所以他希望讓家回歸於最原始、最簡單的樣貌;在《霓白皚宅》中他摒棄複雜的材質、繽紛的色彩,透過線條與塊體的穿鑿交錯,找到機能與美學的平衡。 二三國際有限公司 / 張佑綸 温奕謙 陳俊翰 馬焌容 是一群對生活充滿熱情與想法,並在業界擁有十餘年設計經驗的專業設計團隊。「生活為主、風格為輔!第一,永遠留給客戶!」是團隊共同的信念!全心打造機能與美學趨近完美、平衡的空間作品。團隊可以被信任與受託負,總是能夠將客戶對於家的夢想與想像帶到真實的世界。 資料及圖片提供」二三國際有限公司 編輯」歐陽青昀

台北田徑場設計優化 打造智慧化運動場景

Interior 364

杭州亞運台灣選手的亮眼表現、台灣大賽重回天母棒球場的座無虛席、台北大巨蛋啟用的熱門開幕戰、台北馬拉松疫後參賽盛況等諸多賽事,足可見運動瘋迷全台,民眾的熱忱與喜愛,彰顯著對運動環境的重視與標準持續提高。為回應大眾需求,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指導下,台灣設計研究院自2022年起,開啟與台北市政府體育局的合作,進行台北體育館的品牌與入口空間再設計,無論是空間或數位意象體驗,其改造成果皆廣受好評。   台北田徑場入口,空間導入設計、美感體驗與智慧永續,優化整體使用感受。 今年的台北體育園區改造,主要聚焦在優化民眾運動體驗,以及智慧化場域的基礎建置,樹立「結合設計導入、美感體驗與智慧永續」的典範,期待以最佳運動場館的姿態,迎接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盛事。 從建築到城市生活 台北田徑場是台北體育園區佔地最廣的場館,周邊300公尺的暖身場,擁有世界田徑總會WA(World Athletics)一級跑道認證,可容納2萬名觀眾,在國際上是極具規模的田徑場。然而,位於市中心熱點的優勢,卻因土地被高度使用,使場館被台北社教館、松山運動中心、台北體育館、台北小巨蛋等大量建築所包圍,遮蔽了原本開闊景觀與鮮明地景,弱化了整體形象與功能,宛若一顆隱藏在松山區的藍色寶石般失了光彩。   改造前定位不明瞭,場地廣闊的優勢被遮擋,視覺上略顯黯淡。 為讓台北田徑場的定位更清晰,首要任務是提升場館的功能服務,以與周邊社群相互交流、發展,因此台灣設計研究院與台北市體育局合作,攜手沛肯品牌視覺、彡苗空間實驗、大予創意、台達電子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部等團隊,一同重整場域機能,制定空間設計與整體指標規範,共創獨一無二的運動基地。   統一使用材料及色彩語彙,賦予空間整齊明亮的視覺感受。 台北田徑場建造初期被賦予諸多機能,後因2009年聽奧重建啟用,政府決定僅著重舉辦專業運動賽事,並於平日開放予市民使用。因此,設計團隊歸納出「練跑」與「國際級田徑跑道」的特色,並分析諸多運動場館視覺案例,從「型」與「象」的概念中取得平衡,以「松山區隱藏的寶石」與「市民能量的場域」為主軸,延伸台北田徑場的六角輪廓,形塑匯聚能量般的類寶石符號,並應用在不同場域的視覺形象系統、文字圖標,及各區指示標誌,塑造一致性視景,改善入口繁多、佔地廣大的雜亂感,具備園區聯外的完美門面。   以「台北田徑場」的六角框架為靈感,描畫類寶石符號,傳遞匯聚能量的意象。 讓設計優化使用體驗 由於台北田徑場的經營模式在國際上少見,不僅要面臨設施環境維護的困難,亦要考量各族群在使用上的需求。為找出優化方向,設計團隊透過近半個月的觀察,鎖定使用頻率高的市民機能,透過深度訪談與研究,根據人流熱點、場內旅程圖、使用不便處(場館資訊即時性、開閉館時間、賽事活動查找)、使用規範與周邊功能等面向,制定設計方案。 從田徑場ABCD入口聯外道路空間改善著手,運用智慧照明優化夜間光環境。 在綜合考量下,以人流大的四個入口節點為序幕,重整門面與必要功能,並加設數位面板建構資訊界面,藉藍芽感測技術,滿足便利性與互動感。而整體景觀則著重改造夜間美感照明,運用台達電智慧調光與科技,提供安全舒適的光源環境。   透過使用者研究,規劃民眾所需內容,開啟與數位的對話交流。 整合不同資訊流與設備裝置,將科技適宜且有感的導入。 另一方面,原先場館缺乏室內迎賓空間與形象接待大廳,因此設計團隊將原選手入口,轉換為呈現台北田徑場歷史沿革、場館資訊、重點賽事介紹、傑出運動員推廣空間等展示區,以加深眾人對場館的印象。希望透過巧妙的翻新手法,為場館帶來嶄新面貌,賦予民眾更多元的別樣體驗。 敞開大廳構築民眾記憶,同時設置推廣選手與活動數位內容的版面。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林靖諺

The Midnight Club 隱於都市的神祕酒吧

Interior 364

夜幕降臨、星月交輝,忙碌的上班族踏著輕快的步伐,在燈火闌珊的都市街道中來往穿梭,相談甚歡的人們、嚴肅疲憊的耳語,在繁雜的腳步聲中,或攜手、或獨身地尋找著放鬆據點,而位於東區的一間神祕酒吧悠然而至,不僅乘載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更可從中細品看似日常而絢爛的人生故事,提供一處悠閒愜意的消遣場所。 幽靜的光從窗景細膩穿透,營造神秘氣氛,引路人好奇駐足。   保留建築原有牆面,搭配燈光從下往上倒映出斑駁紋理,構畫老屋憶景。 The Midnight Club是間結合了懷舊與新潮的午夜酒吧,由於建築屋齡近40年,因此設計師決定保留原有斑駁感,嘗試從中注入嶄新語彙,構築極具老屋特色的流行新店。為滿足業主喜好,此作以工業風為主軸,將斑駁交錯的樑柱自然裸露,其牆面因侵蝕而留有的斑斑裂痕,如塗上一抹時間焦痕,訴說著一則又一則故事,呈現空間所蘊含的舊時景致。另外,為讓新元素與舊場景和諧相融,主要選用黑鐵、木絲水泥板、水泥地等材質,以其易銹蝕、稍微磨損的特點,隨時間流逝表現最原始的自然風貌。 空間色彩主要以深色調鋪陳,搭配暖黃光影營造午夜氛圍。 星月相映 與夜共舞 遵循空間脈絡,入口門片以黑鐵件構畫框景,佐以網狀玻璃營塑工業感。緩步而入,為更加突顯舊牆所富有的紋理質感,透過光影照映出牆面龜裂細紋,並添入現代語彙,勾勒舊物翻新之姿。整體布局主要分為動靜兩區,動區一樓藉隱約透出的燈光,倒映出交錯人影,構建熱鬧的神祕之景,引人駐足觀望。 入口門片由網狀玻璃與黑鐵件構組而成,勾勒出些許工業氣息。 作為空間亮點的吧台,酒櫃背牆以原有樑柱為中心,左側鋪設黑鐵顯其斑剝花紋,與右側舊牆相呼應,特別的是,為使新語彙與之相融,施作過程中,設計師將左側鐵件牆留置兩至三星期,經氧化後再塗上保護漆,呈現更加自然的磨損感,描繪一致性視景。 具色彩感的酒櫃牆以中央樑柱為中心,左牆鋪設黑鐵與右牆原始面和諧相融。 為契合店名「The Midnight Club」,在吧台上方裝飾以紗窗構組而成的星雲,以其柔軟性形塑輪廓,搭配吊燈營造午夜氛圍,並藉金屬網透出的隱隱光點,描畫彷若星空般的景象,讓人們無論身處何時,當沉浸在昏暗神秘的情境中,皆如接近午夜般地悠然閒適,打造不受外界影響、別有洞天的放鬆場所。 以紗窗的柔軟性質描繪星雲輪廓,佐以圓形燈飾呈現漫天夜空感。 動靜皆宜 由於業主在客源的定義上較廣泛,因此除了布置恬然小酌的悠閒場景,在二樓亦安排了寧靜柔和的餐酒館氛圍,透過舊牆的保留,表現其細膩裂紋以突顯懷舊風韻,並減少在裝修上的施作,圍塑素雅的視覺效果,同時滿足投影幕牆需求,藉間接光映烘托舊有場景,勾勒些許潮流韻致。 純粹素淨的二樓圍塑寧靜氛圍,細心規劃燈光引導視線;細看水泥地坪可見舊時留下痕跡。 另一方面,看似簡約大方的工業風中,設計師注入了許多巧思,為呼應主題午夜感,主要照明皆由下向上暈染,如夜晚的城市街景,漆黑暮色襯托著點點光景;為改善狹長格局所造成的擁擠感,設計師規劃燈光路徑,引導整體視線、放大空間感受。 樓梯第一階利用玻璃磚增添亮度作提醒之用,並保留玻璃裂紋與空間相呼應。 在機能上,考量顧客安全,樓梯第一階利用玻璃磚,搭配燈光顯其瑩透感,如發光體般提醒著酒酣耳熱的人們,兼具美感與功能性,設計師表示,起初因擔心具現代感的質地與空間不符,所以特別採用看似陳舊且留有磨損痕跡的玻璃磚,展現舊物故景。 為改善狹長格局的擁擠感,細心規劃照明路徑,放大整體視覺效果。 全作將空間設計與環境融合、形為一體,軟裝也與之配合以深色為主調,讓整體視覺聚焦在唯一彩色面吧台區,讓顧客進入場域,即能感受老屋的醇厚與流行的新潮所交織而成的午夜景致。 The Midnight Club平面圖。 The Midnight Club 設 計 者」隱作設計 / 鄭安志 廖圃陞 攝 影 者」Dayform Studio 空間性質」酒吧 主要材料」黑鐵、大理石、木絲水泥板 面    積」一樓:20坪、二樓:20坪   隱作設計 / 鄭安志 隱作設計創辦人經過台灣及上海多年豐富的行業經驗,積累了廣泛的空間設計項目,包括酒店、辦公室、住宅、餐廳、展覽室和醫療設施,才於2019年成立於台灣,這就是為什麼團隊對一個人在不同時間點的需求和問題擁有獨特的洞察力。團隊認為設計應該是生活中問題的答案以及使用者需求的轉譯,擅長從用理性的思維從空間中的問題找到答案,用感性的對話理解使用者最貼切的需求,回歸使用者需求及空間問題的整合,規劃出最貼近使用者需求的空間。   資料及圖片提供」隱作設計 採訪」林靖諺

茉香詩韻 MO茉Jasmine餐廳

Interior 364

LDH DESIGN團隊從花道中汲取靈感,運用純一的設計手法,以簡潔而系統的設計語言還原MO茉 Jasmine餐廳的「茉意蘊」。   餐廳入口以純粹濃厚的色調和玻璃的剔透感做出虛實對照。   入口處以整面墨綠藝術牆鋪底、晶瑩的玻璃磚堆砌出模仿屏風的意像,沉穩的色彩與通透的光影虛實相依,讓雅致的內部空間若隱若現,耐人尋味。   包廂內部牆面延續入口的墨綠色,維護整體的一致性。   沉金色勾勒出字型,佐以燈光鑲邊,將餐廳的大名點題。厚實的墨綠色運用從入口延伸至餐廳內部,深綠色肌理感大理石和微水泥、透光大理石、藝術玻璃等等空間主材,用色簡約平實,搭配柔和的光線,讓心靈為之沉澱、遠離室外的塵囂。       雕飾結構   設計聚焦於整體開闊的空間感、流暢的行走過程以及小憩時不受干擾的舒適度等多方感官體驗,讓人在用餐過程中感到舒適、放鬆且愉悅。   入口轉角的酒櫃牆和天花板的透光雲石斑斕的光影相互輝映。   空間規劃順應原始結構的長縱深,將隱私性更強的包廂置於平面的兩端,散座區和廚房則安排在腹地中段,以狹長走道營造枝蔓般的形象,串聯不同的功能,貫通各個分門別類的場景。   吧台的燈飾是一抹翠綠,宛如一顆翡翠,將輕奢而含蓄的氣氛烘托的恰到好處。   設計團隊透過天花板不同的設計型態雕鏤環境層次,進一步加強各區域之間的氛圍差異,在有限空間內營造豐富的視覺變化,拓寬體感效果。   狹長走道串連不同功能區的出入口。   巧妙切割的斜屋頂是取樣自傳統建築的現代轉譯,斜面的暖黃燈光透過大理石溫柔的暈開,在人為精工雕琢的環境中予人天光的聯想,宛如茉香彌散,將雅緻的氣息浸染於每個角落。       茉光麗影   設計發想於古人對茉莉的婆娑麗影的高度贊嘆,設計師極力篩選、簡化MO茉 Jasmine中的室內擺設,利用燈光與建材互相配合,共同營造出平實卻雅致的煙火氣。 天花板的斜面做出天窗的異象,在飽和的色調中帶入通透感。   桌椅、地面採用灰藍色系為主,令整體空間內散發典雅氣息。燈光含蓄地灑落整個空間,給予圍坐而談的人們充分的私密感與安全感。   像浮雕一樣的天花板建構空間的遊走意趣。    也藉由溫暖爐火為靜謐空間增添恰到好處的溫度,散座區的分隔島上燃起搖曳燈火,為整體調性偏冷的空間在視覺上增添些許溫暖,進而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鬆弛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散座區冷調的配色形成優秀不搶戲的背景,與插花相輔相成。    屋頂局部點綴的燈光,造型輕盈、簡約,在照亮空間的框架結構的基礎上聚焦於餐桌本身,營造良好的就餐氛圍,也將空間主角還予餐桌上的美食,如同茉莉花語,本真誠摯。   分隔島的爐火點亮視覺上的暖意。       含蘊待發的空間意趣   正如老北京人喝茶習於刪繁就簡,取一個直筒高杯水燒開,丟一把茉莉花茶進去,熱水燜泡幾分鐘,任茶葉自由舒展,待溫度稍降就能入口。而喝茉莉花茶的習慣一旦融如民間飲食,便根深柢固。   散座區藉由桌椅間的安排合理運用空間而不顯擁擠。    時至今日,人們泡茉莉花茶仍是依據長久以來沿襲的傳統,續上兩三泡,待茶味淡薄,杯裡的葉底不倒,再抓茶葉續上。等熱水一沖,新茶的香氣上來,舊茶的底味還在,茶香新舊融匯,這滋味就很北京。   餐桌的燈飾造型簡約,藉由燈光的方向將來客的視線聚焦在桌面上。    餐廳空間的色、形、質都是為了營造空間氛圍、建立空間印象,而空間則可以引導人的五感、感染人的情緒、治癒人的心靈,從物象到意象,MO茉 Jasmine餐廳宛如一壺茉莉花茶,融合古韻,卻又化繁為簡,心懷詩意,回歸設計本質,使每個使用者的身心皆沉浸其中,在「茉空間」中碰觸「茉意蘊」。   走廊和餐桌間的隔板在保留私密性的同時,也保留了空間的整體性,沒有完全隔斷。    資料及圖片提供」LDH DESIGN 撰文」江瑜  

醞釀時光 AGE HOUSE

Interior 364

宛如通向異時空的洞型入口,前門鏤空的Logo和大門邊浮雕的Logo形成對比。 毗鄰西子湖畔的AGE HOUSE坐擁主城區的稀缺生態資源,於青芝塢立足。因過去農居林立的村落形態,如今大多蛻變為民宿和餐飲業態的旅遊業者,老闆阿康經歷了1990年代酒吧的興起、到千禧年的鼎盛期,再到如今以場景為主導的夜經濟復興,和前身即為農舍改造而來的AGE HOUSE一同留駐在杭州西湖邊,參與並見證這個區域的行業結構在時空背景下的跌宕起伏。 青磚裸露的牆面和門邊的怪石、花木,融入人文的設計和自然的清新。 PIG DESIGN盡可能保留建築主體原先的結構,將這間藏身於植物園邊的酒吧為回應當代青年文化和消費習慣的轉變,進行細節上的調整和修飾。   以古樸青磚取代原立面的白牆,令其更加貼合當地濃厚的人文氣息,圓形洞入口邊緣則以燈光和青磚堆疊的馬賽克鋪陳漸層效果,門邊上的Logo濃縮了三潭印月的具象輪廓,出自李文強的手繪創作。     積極進取的三角含義   一如品牌名所指涉的時間與年代性,AGE HOUSE持續經營了十餘年,在這段歲月中完成從美式酒吧至西餐結合酒吧的複合模式的過渡。 一樓吧台整體以大小不同的三角拼接成形,以燈光描摹加強邊角銳利的輪廓。 裸露的牆體搭配薄染水霧的落地窗,和梁架吐露時光浸染的建築基調,三角和圓形作為核心的視覺元素,賦形於不同尺度和比例的功能體塊。一樓整體空間受制於低矮的天花板,藉由將酒櫃向上延伸至座位區末端,以心電圖般高低起伏的線條形式橫向拉扯、延長物理空間的視覺高度。 承重柱規整地將吧台正面一分為二,上下左右互相對稱的畫面宛如水面的倒影,加強空間層次。 吧台兩側分別充當倉庫和回餐口功能的序列三角形裝置,堆疊厚度不一的三角形圖案進一步將品牌概念立體化,以其尖銳的稜角象徵進取和力量。四個洗手間以門板上的水滴數為標識,藉由水本身無形無相又變化多端的型態特點,暗示AGE HOUSE具有無限可能的未來潛力。   天花板和吧台桌上互相呼應的酒櫃長短並不一致,既延伸了視覺上的空間高度,也提供不規整的趣味。   一樓處處可見的三角形以不同材質和大小作為兼具實用性的點綴。用餐區採用不同材質的地面,呼應窗外的花園。 一樓吧台側面的用餐區貼近玻璃牆面,模糊室內外的邊界,比起吧台前的氛圍,更加輕鬆、貼近自然。 包容變通的圓形隱喻   鏈接垂直交通的樓梯,以承載時間藝術的牌坊形制為靈感,簡潔的階梯結構線條形成「之」字型反覆折疊的架構,再次擴充視覺上的空間效果,支撐台階的節點同時提供照明,上下漫行之間的三角與圓形燈具則隱喻格局與空間主題的微妙過渡。   曲折迴旋的樓梯側面加強延伸空間。 二樓在被保留的坡屋頂結構之下,場景意象卻增加更多穩重的弧度線條,不同於一樓處處飽含銳利指向的三角形概念,二樓明顯偏重強調於圓形包裹感,上下通用的黑底水磨石地面沿用作為基底,確保整體的一致性,而半圍合式的吧台背景、弧形環抱系統的沙發椅、象徵聲波信號發射與接收的LED「播放器」,則以層次豐富的堆疊環繞營造厚實的包覆感,同時不致使空間留下沈重印象。   二樓的空間以圓弧造型和一樓的設計形成差異,從不一樣的角度探討整體敘事的主題。    歷經變遷的餐飲空間   基於餐廳酒吧空間的社交基因和屬性,AGE HOUSE融合了集體記憶、場所敘事、生活方式的時空變量,回望PIG DESIGN過往豐富多元的酒吧空間作品集,有關時間性的延伸思考是貫穿其中的一條設計邏輯主線。   二樓吧台環繞的型態形成不帶壓迫性的包覆感。 AGE HOUSE的變化本身映射餐酒館回應時代的變化,新一代消費群體對於飲酒文化和用餐空間的期待,伴隨物質基礎和思維眼界的提升,慢慢開始講究精緻;在擺脫浮華的跟風之後,回歸理性消費與個性生活相平衡的「後物質價值觀」,在在顯示人們的需求不再僅止於滿足單一感官,而是尋求更進一步的心靈昇華。   階面相對入口兩側厚實的牆面,被光影勾勒出清晰的線條和輕盈的質感。   時間的洗禮如篩子,通過層層篩選留下過去的精髓、融合當下的感悟,展望更好的未來,AGE HOUSE在漫長的時光中累積種種經驗,不斷自省、蛻變,蘊育出新的生活形式和生命狀態。 廁所門板上的水滴裝飾和牆上形似水窪的不規則鏡面一再強調水的流動性。 資料及圖片提供」PIG DESIGN 撰文」江瑜  

十三厝當代藝術館 古厝新生

Interior 363

斑駁錯落的古厝是蘊藏時間的載體,潛藏其中的空間表情訴說著悠久歷史,倒映樸實而純粹的生活型態,而位於福建徐家村的「十三厝當代藝術館」是建於清末的古厝,穿斗式的木構架貫穿空間作主結構,「雙坡懸山頂,主座柱础石雕。」斜屋頂與石雕柱高挺矗立,精緻細膩的木雕工藝,為空間勾勒出絲絲古韻,彰顯建築所蘊含的傳承意象,樸實無華卻又令人回味無窮。 原始格局條件良好,前後院的雙天井使整體空間擁有極佳光景。 建築原始格局保存良好,前後院雙天井搭配梓院賦予極佳採光,展現經典的閩侯式民居。此次黃鋒設計受業主所託,將古厝改造成集藝術館、圖書館、辦公及商業接待於一體的複合式空間,藉由提取中國園林連廊元素,將「屋中造園」的概念應用於場域。   以「平橋」手法串連場域,改善參差不齊、高低不同的問題,規劃順暢的觀展動線。 透過橋樑的連結,創造平整的「T台」視野。 由於原始布局並不連貫,各區域間參差不齊,門檻亦高矮不同,因此設計團隊將「平橋」概念注入其中,使空間彼此串連,創造類似「T台」的意象,改善交錯不平的視野,梳整出順暢的觀展動線,觀者可在展廳內移步異景,體驗空間的變化,同時欣賞藝術品,感受古建築獨有的淡淡古意。   充滿古意的展間,各類藝術品陳列其中與空間和諧相搭。 新舊相會 碰撞火花                                                                                                            為保持前後展廳過渡的完整動線,在正堂東西兩側廊道間置入暗色鋼構,以及圓潤的光面異形不鏽鋼量體,提供可稍作休憩的「驛站」,讓整體更具連貫性。設計團隊透過結合新舊語彙的手法,讓舊情境與新場景相互交織對話,力求新材舊物,形成獨特的空間感受與視覺效果。     作為「驛站」具現代感的不鏽鋼量體與舊語彙融合,呈現獨特的視覺效果。 步入正堂,設計團隊將此處規劃為圖書館,利用玻璃圍合成開敞明亮的方形空間,輕透的玻璃材質勾勒出輕盈之姿,透明帷幕形塑出開闊的通透感,在古色古香中,增添了些許現代氣息,在婆娑光映間影射出老建築所保有的歷史痕跡,成為引人矚目的視覺亮點。 以輕透玻璃圍塑而成的圖書館採光極好,其通透感勾勒出新舊場景的交相輝映。 轉向後院天井,為善用空間在院中造園,利用鋼板與玻璃自然圍塑出一處茶亭,將藝文與休閒氛圍巧妙融合。 後院規劃茶室,在休閒氛圍中注入藝文氣息。 另外採用耐力板構築現代「圍牆」,並置入藍白可辨的光色,在若隱若現間,充分保障接待的隱私性。隨著四時交替,漫步在充滿清幽古香的現代展示空間中,欣賞錯落有致的生態造景,於喧囂城市中獨享一隅靜謐。 利用耐力板圍塑場域,使接待區保有隱密感。   藍白光色隨著四季交替呈現錯落有致的生態造景。 全作旨在平衡古建築與新空間的融合相生,從正堂即可見古厝的精神內核,而其中的「書房」更著重隱喻了業主想傳遞的「迎天下客」初衷,完整表達其所期待的企業形象表現。 古厝新語的融合、玻璃帷幕的書房畫龍點睛,完整表達企業形象。   十三厝當代藝術館 設 計 者」黃鋒室內設計 / 黄鋒 許小靈 林佳 攝 影 者」朱潤資 空間性質」住宅 座落位置」中國 主要材料」鋼板、耐力板、地塑 面    積」574.75坪   黃鋒室內設計 事務所創立於2012年,在上海和福州均設有公司。團隊致力於探索建築室內外的融合方式,融入對當下文化與趨勢的觀察理解,創造多元創新與高辨識度及兼顧專案高度落地性的空間設計機構。團隊從事室內外改造、室內設計、軟裝設計執行和專案管理工作,為業主全程提供專業且全面的設計服務。主要媒體報導及獎項:ArchDaily、GOOOOD、美國室內建築雜誌(INTERIOR DESIGN)、FRAME雜誌和MARK雜誌、ID+C雜誌、韓國DECO雜誌、台灣INTERIOR雜誌、a+a雜誌等;榮獲包含日本JCD商業環境設計獎、全球AMP建築師獎、亞太室內設計獎(APIDA)等國際獎項。   資料及圖片提供」黃鋒室內設計 編輯」林靖諺    

新時代文化中心 平谷社區圖書館

Interior 363

圖書館建築鋪設大量玻璃窗,形成內外通透的效果。 這座圖書館位處於平谷區住宅社區的東南角,緊臨生活服務區入口,圖書館範圍含括建築體的地上三層建築,上海嚴暘建築設計工作室藉樓層區劃功能,大致上分為公共休閒區、閱讀區,兒童教育區等三大區塊,並令空間保有留白餘裕,以供未來使用者自由發揮。   分層別類的新社交中心 一樓的定位是「社區客廳」,結合輕食咖啡、臨時展覽、電影放映等功能,設計者希望在此樓層將展覽、咖啡、活動、交流融為一體,造就一個多功能的綜合性社交場所,促進附近居民到此享受更多閱讀之外的互動交流。   一樓的「社區客廳」,以開闊的空間對比擺放位置相鄰的座椅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促使人們在此交流。   一樓咖啡廳,讓人在享受閱讀時可以體驗到咖啡香,舒緩緊繃的精神狀態。 一樓咖啡廳吧台側面羅列出不同形式的座位,以供來客根據不同需求和人際關係選擇最合適的社交距離。 二樓則包攬主要藏書,包含自習室、創客討論區、公共閱覽區和電子閱覽區,提供更多閱讀自習、辦公等用途,此樓層主要供作民眾尋求安靜閱讀、自習、討論等思想工作的核心場所。 二樓自習辦公區設有置物櫃,並在允許範圍內盡可能設置大量座位,確保最大程度容納來者不受雜物打擾、安靜消化和處理資訊的空間。   二樓個人閱讀區適合更注重個人空間和隱私的人,並於書桌上提供補充照明。 三樓主要服務家庭與親子活動,設置兒童閱覽、家庭圖書館、兒童放映廳,創造一個適合兒童閱讀、遊戲與親子互動的空間。   三樓兒童閱覽區配合兒童的身形擺設更加小巧的桌椅,室內燈、書桌和書櫃的輪廓圓潤,兼具童趣和提升安全性。  三樓親子互動區以環形座椅圈出大致範圍,以蘋果綠包覆既是牆面也是座位面的部分,打亮整體空間色調。 引入自然光源的閱讀空間 在前廳,設計師利用內外通透、挑高三層樓的玻璃幕牆予人鮮明印象。圖書館建築藉由南面玻璃幕牆模糊室內外的界限,將環境景觀延伸至室內,並讓休閒交流空間的座椅面外擺置;各樓層比臨採光天井的區域均作挑空處理,以玻璃牆框圍樓面邊界,令挑空區的自然採光能灑落穿梭,每一樓層都可享有明朗開闊的視野。 大幅落地窗模糊內外空間的界線,讓一樓的閱讀空間貼近戶外的綠植,為室內營造公園般的清新氣息。   延續上述空間特性,設計師在建築中心以光為重點,植入「光牆書階」和「光之容器」兩個主題。   將內外可見的牆面和書架結合,以階梯和走道相連,搭建立體且多層次的光牆書階。 所謂光牆書階,是利用前廳面向街區的玻璃幕牆,通過層層書牆引導主要視覺點,堆疊燈塔的視覺意象,以此建立社區的精神堡壘。   打通建築中心使其留白,使光線如流水般傾倒而下,將整座圖書館轉化為內外通透的光之容器。 空間裡,以米白和木質調乾淨分明的色調為主體,搭配溫暖的自然光,層疊轉折的樓梯讓遊走於其中的人群能從多樣化的角度欣賞光線在玻璃窗間的路徑和書牆堆砌的思維迷宮。   利用挑高的中庭採光,將整棟建築轉化為一個承裝自然光的容器。 光之容器則是利用中庭採光,將整棟建築轉化為一個承裝自然光的容器,透過不同天氣和時間點的光線變化,帶動室內不同的情緒轉換,也期望營造一種儀式感,一種氛圍,讓人在這裡沉靜下來,讓空間融入自然,賦予情感、意境及趣味性,希望人們能透過空間光影感知到日夜交替和四季遞嬗等時空變化。      二樓個人閱讀區適合更注重個人空間和隱私的人,並於書桌上提供補充照明。 新世代圖書館的存在反思   設計團隊認為,當今城市圖書不再囿限於傳統的閱讀功能,更包含多元使用與社會意義,如:藉由社區圖書館來營造文化與教育氛圍吸引消費者參與,或是提供社區服務。圖書館是社交的能量場,讓人們能相約在此小聚,也是提供人安靜思考與獨處的空間。圖書館不僅是愛書人從閱讀中感受到精神滿足,更是為大眾提供社交、活動、休閒、放鬆的多功場所。   建築的玻璃幕牆使內外光線達成流動與互相反饋,室內可以接收自然光,室外也能透視人工光源帶來的照明。 上海嚴暘建築設計用貼合當代需求的思維,結合大眾對圖書館傳統定義的期待,以社交功能吸引群眾,讓圖書館成為社區民眾喜愛聚集的場所,磁吸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們,共同重塑社交與生活方式,使圖書館成為社區裡名符其實的文化符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上海嚴暘建築設計 撰文」江瑜  

FILA旗艦總部 展現企業未來動能

Interior 363

「FILA」為世界知名的義大利運動休閒品牌,也在台灣深耕許久,深受潮流人士喜愛。商品融合義大利經典設計與創新元素,同時隨著新世代流行趨勢推陳出新,業主希望為台灣的FILA總部帶來新氣象,提供員工更好的工作環境,旗艦總部整體規劃由拾葉設計負責。 本案為FILA台灣旗艦總部。結合展示與辦公機能,期以全新面貌面向未來。   葉佳隴設計師表示,由於業主提出「不更動原始結構」的要求,以此為前提在舊有地點重新裝修,因此在整體設計規劃上,企圖在原有空間架構下注入新的元素,再利用材質、色彩相互呼應,描繪出品牌的朝氣。   玩轉LOGO,彰顯形象 基地坐落於熱鬧的台中市區,外觀大面積運用既現代又原始的不鏽鋼材質,突顯總部的大器俐落,再透過FILA LOGO的翻轉,創造整體的趣味性,例如正面的FILA BOX LOGO、兩側則為FI及LA的組合,再配上每季更換的帆布穿插其中,讓立面成為對外展示的第一道印象。 外觀的不鏽鋼立面質感大器,施工上需特別小心,以免因碰撞而產生凹凸。 FILA LOGO與每季更換的帆布讓企業形象輕易躍入大眾眼簾。   本作結合了展示與辦公的機能,一樓特意將入口延伸至展示區域,形塑舒適的空間體驗。 入口處的動線被延伸放大至展示區域,櫃台後方LOGO引用義大利國旗綠、白、紅三色。 利用灰色特殊塗料打底,賦予空間簡約沉穩的個性。 最內側的會議室則利用萬向軌道區隔出不同大小的空間,門片可自由開闔,滿足各式會議型態。 最內側的會議室以萬向軌道區劃場域,彈性因應各種會議型態。 展示區域以條燈搭配嵌燈做重點照明,讓視線聚焦於商品上。 整體而言,動線保持單純及直覺,尤其注重上下樓梯到各樓層的感受,另一方面,為保留二、三樓辦公空間的隱私性,各層樓梯對應處設置了形象牆面,做出轉折變化,將主要橫向軸線一分為二,讓員工或造訪者可先沉澱後再藉由直向軸線進入各機能場域。 隨處可見以不同形式呈現的品牌LOGO,緊扣企業核心。   注重上下樓層行走的感受,弧形語彙形塑了柔和層次。 經典配色強化企業識別 整個旗艦總部內融入了許多型態不同的FILA LOGO,例如一樓櫃台後方的LOGO擷取了義大利國旗的綠、白、紅色調;二樓人資室玻璃上則展演了FILA歷史沿革牆,並利用紅色線條與形象牆做整合;三樓端景牆同樣呈現FILA BOX LOGO,處處緊扣品牌形象。 二樓、三樓為辦公空間。利用紅色立面整合。   設計師進一步解釋道,由於同事會穿著FILA服飾上班,因此辦公室特別選用灰色系特殊塗料打底,局部點綴不鏽鋼色系,並穿插少量FILA LOGO的標準色紅、藍兩色,塑造柔和一致的調性,也彰顯品牌獨特的藝術美感。 局部點綴LOGO的經典紅藍二色,突顯特色。   嚴謹思緒擘劃辦公場域 葉佳隴分享,在設計辦公空間時,他特別注重動線、軸線的關係,也講究氛圍的營造。有鑑於本作需於原始架構內配置全新的平面機能,管線垂直位置需盡量在同一塊,各部門的格局也需細膩思考,例如二樓財會室與人資室之間以影印室隔開,確保隱私獨立性。  人資室與財會室之間以影印室做劃分,強調場域間的獨立性。 而三樓辦公區域的斜天花則為原始屋頂結構,考量到鐵皮材質容易因西曬造成室內溫度較高,且樓高最高點有近380公分,易導致回音問題,因此設計團隊於天花表面貼附鑽泥板,取其多孔構造創造良好吸音性,同時可作為屋頂隔熱之媒介,另外亦有調節濕氣、防火耐燃等特性;而鑽泥板的顏色也替灰色系空間帶來一絲溫潤。 三樓斜天花貼附鑽泥板,滿足隔熱、吸音等需求。外部的綠意植栽讓同仁在繁忙工作之餘也能喘息。   FILA旗艦總部大量利用LOGO豐滿的幾何字形作為設計的延伸,同時融入「身悅動、心優雅」的企業理念,展現躍動卻也優雅的氣質,使總部成為展望未來、歷久彌新的存在。 夜晚時分。利用光及線條營造出速度感。   FILA旗艦總部 設  計  者」拾葉建築+室內設計 / 葉佳隴 林姿儀 參  與  者」洪鉦庭 攝  影  者」WEIMAX STUDIO / 鍾崴至 坐落位置」台灣 主要材料」不鏽鋼、特殊塗料、玻璃 面       積」220坪   拾葉所創造的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專屬於每個人獨特的風格,人文、品質、藝術、純粹。追求自然的空間,合諧的比例,搭配著清晰的設計,自始至終不著墨於華麗的裝飾,不浮媚於流行,對設計的態度始終如一,就如拾葉的寓意,學藝作畫,宛若入林摭葉,需仰取俯拾,不斷積累。獲獎紀錄包含TINTA金邸獎、亞太空間設計大獎、iF Design Award、紅點設計大獎、亞洲設計獎、義大利A’Design Award等。   圖片提供」拾葉建築+室內設計 採訪」陳映蓁

與自然共鳴的棲美地《春武里》

Interior 363

  入口處的木質大門、手寫指路木牌和陶土娃娃擺飾表現出樸拙可親的東南亞風情。 位於「西雙版納、清邁和龍坡邦」大金三角文明之心的告庄,孕育了豐富生態和文明,方糖設計融合了在地特有的傣、泰文化和雨林環境,以現代語彙與大自然進行一場和諧的共同創作《春武里》。   立面圖。中央廊道為兩棟建築間提供目的性的區分,也因其開放性的結構,不完全隔斷整體的關聯性。 鳥瞰圖。大量綠植將建築包覆其中,為牆面無法遮蔽的角落提供視覺上的隱私。 《春武里》以宛如一座小型雨林的整體設計,一條中央廊道將空間一分為二,左右兩側分別是以餐廳和水療SPA館兩種功能性做區分的建築,廊道本身兼具連結和分隔的作用,使身處其中的來客可依循不同需求輕鬆來往,也確定人們在不同區域間用餐或享受SPA時,能保有個人行動的私密性。   設計師在美化自然生態的手筆中極力淡化工業痕跡,使人為的造物藉其取用自然的材質,融入周遭環境。  竹棚、桌椅和掛在樹間的吊燈體現手工的質樸感,增添人文溫度。 將人為結構巧妙融入自然環境 甫從《春武里》的入口踏進,東南亞得天獨厚的燦爛陽光便透過茂密的綠葉篩落,灑在紅磚和青石板鋪就的地面,縫隙間的青苔滲透與泥土濃厚的連結;竹編的承重柱和屋頂除了體現傣族特有的傳統工藝,其編織結構也與周遭草木遙相呼應,遠看似葉脈、近距離觀察又彷彿樹幹的紋理和枝枒。 庭院以樹木或紅磚環繞,模糊了室內與室外的邊界。 樹木的生長穿插在建築結構中,營造樹屋般天然的童趣。 配合當地濕熱的天氣,設計團隊利用竹子不易導熱的特性,令整棟建物採開放型式,單純讓空氣自然地於空間內部流動。夾在廊道和一樓用餐區之間的小花園另設有水池,供來客穿過廊橋往返,踏行在木板與繩結搭建的小橋上,平添野趣。  建物採開放型式,單純讓空氣自然地於空間內部流動。 有趣的是,這座新的人造空間並沒有排除遠早已在此扎根的「原住民」痕跡。小鳥的住所經過少許人為藝術加工,被完整地保留下來,每一處設計細節的成就都建立在維護和融入自然的基礎上,將建築本身化作雨林的一部分。蟲唧、蛙鳴、鳥囀,搭配水聲潺潺,自然和風中就能讓人感受沁涼靜美。  竹編旋梯延伸室外空間,在被綠植包圍的同時,也將綠植圈在廊道的範圍內,彼此交織,加強建築與外在環境的融入感。 行人走在旋梯當中,引發在雨林內、樹林的枝枒間漫遊的聯想。 隨著建築內部結構一同生長的大樹一路延伸至三樓的頂層,與其相對的戶外餐廳則由設計師仿照熱帶雨林植物寬大的葉片形狀,打造兩座寬闊且立體的竹棚,將泰半戶外空間籠罩在它們的庇蔭之下,設計師秉持「取形於自然」的理念,從在地環境原生存在的形態汲取靈感,將學習成果還諸於建築設計中。     引用自然的療癒力沈澱身心   SPA館的竹製旋梯如同纏綿在樹幹上的藤蔓,自建築體由內而外延伸出空間,拾級而上,沿途在享受陽光的同時也能感受綠蔭,無形間淡化內外世界的壁壘,這裡不僅有獨特的觀景體驗,也更加強調自然的治癒力量。   室內空間通透,與環境綠意相依。   兩館室內都選用大量木製和竹製家具,透過這些材料共同營造出置身於密林當中的氛圍,濃郁的乳白牆面呈現出粗糙質地,搭配造型樸拙的大地色陳設,整體空間顯得寬闊而寧靜。   越深入建築其中,牆面由粗糙轉向細膩,加深包覆的私密性,沈澱整體氣氛,營造繭內環境般舒適。 探索SPA館的內部,是空間、身體與自然同頻共振的奇妙體驗,SPA館以極簡主義為靈感,由寧靜以致於深邃,夯土牆面和木質地板皆以自然色澤示人,創造出一種深度的平和。在這裡,來客所能接觸到的木與竹,呈現了一種經由時間反覆打磨而煥發的溫潤與手感,世界的繁雜紛擾在此將被靜默吸收,使人們在純粹的環境中找到呼吸和沈思的空間。   室內陳設簡潔,搭配仿照自然光的暖色調照明,從視覺上的清淨帶來心理上的寧定。 《春武里》種種不加矯飾的建材構築與自然共處的美好體驗,空氣賦予清新,植被賦予生命,石頭賦予原始力量;看似質樸,殊不知這一切都是自然所能賦予的最高禮讚,飽經社會文明薰陶的人們得以在此短暫放下世俗的牽絆,與生命最初的來源地和諧相融。    資料及圖片提供」方糖设计 撰文」江瑜  

賦予新生:城市角落裡的《5 X 7鵝所》

Interior 363

「最可持續的建築是已經建成的建築。(The greenest building is one that is already built.)」— Carl Elefante。 臨河而落的《5 X 7鵝所》,原是變電站的備用房,後因應業主需求,將其改為BSH鵝絨寢具品牌觀光工廠的參觀休憩點,滿足遊客動與靜的活動所需。建築團隊採用適應性再利用策略,通過對現有建築層高的有效利用,打造一處適合公共、社區及遊客的休閒空間。在改造面上,建築團隊在有限預算下,保留舊建築結構,同時延伸作為主入口的雨棚,轉換方盒形態。造型特殊的雨棚,不僅可遮風擋雨,亦在建築框架中形塑「再建設」樣態,創造具雕塑感的新結構量體,而其抽象化鵝腳掌輪廓,為建築帶來趣味活力。 原建築為變電站備用房,後將空置建築改造為觀光休憩點。 建築外觀以中性灰色調為基底,利用肌理漆大面塗刷外牆塑造簡約質感,入口雨棚則以天然鋁扣板,以及橙色烤漆鋁板重新妝點,藉其橙色立柱跳脫色彩框架,為角落增添活力生機,成為引人矚目的視覺亮點,建築團隊表示,天然鋁作為可回收材料,其輕質性使安裝更為容易,減輕原建築結構的沉重感,並以其耐腐特質確保耐用性。 設置大面開窗,佐以天窗提供充足採光。 為圍塑充沛光景,除了敞開大面窗景,亦部分搭配圓形小窗,均勻輕灑於室內,在開窗比例的適當調整下,有效鞏固原建築外牆保溫性能,並結合東南面開窗與屋頂天窗,拓展室內採光面。 亮色烤漆樓梯點綴空間,自然串連上下場域。 步入室內,建築團隊重新布局,運用原建築6.8米層高特點劃分為兩層空間,並在一樓吧台區南面增設橙色烤漆鋼板樓梯,縱向串連一樓吧台區及二樓茶水間。樓梯上方屋頂天窗,為二樓及樓梯通道捎來充足採光;面向戶外立面大開窗,可俯瞰周邊河景,同時為小空間構築更為通透的視覺感受。   以巧妙手法靈活布置,塑造兼具茶飲休憩及展示的功能空間。 《5 X 7鵝所》不僅作為BSH品牌總部對外茶飲休憩空間,同時延伸其展示功能以最大化靈活布置,創造共享使用空間,並借垂直立面,設計不同尺度陳列架,滿足後續對商品擺設的使用機能。室內亦延續建築材料語彙,由此連結內外之景,構建完整的連續性視感。   透過設計翻轉舊建築樣貌,結合嶄新語彙以延長其使用週期。 全作展現團隊對建築的重新思考,透過具可靠性解決設計,以滿足空置建築所面臨的不斷變化性,在特定功能需求下,為空置建築適當開展、改造,增強建築面對新需求的使用價值,從而延長其使用週期。 5 X 7鵝所 設 計 者」大犬建築設計Greater Dog Architects 建 築 師」辛晉 胡志红 設計團隊」郭林昂 王睿 唐瑗蔭 沈修文 攝 影 者」Metaviz Studio 空間性質」住宅 座落位置」中國 主要材料」鋁板、烤漆、肌理漆 面    積」24.2 坪   資料及圖片提供」大犬建築設計Greater Dog Architects 編輯」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