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64

第31屆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下)

居住空間金獎 新加坡私宅/如恩設計研究室 從四合院汲取靈感,使建築成為連接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紐帶。設計團隊試圖透過空間形式的表達來探索共同居住和集體記憶的概念。 原址鬱鬱蔥蔥的植被沿著緣線形成自然的綠化帶,這一景致在設計中被保留了下來;新建的兩層住宅圍繞著中庭的紀念花園而展開,連接所有的公共空間,而花園作為先母的紀念場所,佔據了露天庭院。 休閒及娛樂空間金獎 武商夢時代摩爾影城/壹正企劃有限公司 電影故事通常開始於都市。此案的設計主題便是「城市」,設計靈感來自於城市的鳥瞰圖,並將城市動感具象化。 大廳地面、牆身、座椅、吧台均用天然石材打造,為控製成本和重量,天花板是拍攝福建水頭石材紋路後轉印至金屬板製成,城市道路交叉後形成的地塊,則藉由空間中的幾何量體呈現,而獨立個體又形成新的面域。 購物空間金獎 物象之外/譚慧明設計事務所 這是位於商場內的藝術漆銷售空間,在固定的行為路徑裡透過巧妙的空間設計引導觀者的身體行為與情緒感知,結合藝術塗料的多樣性,遞進產品的植入,客人在行走中了解產品並建立品牌印象,以達到更好地滿足商家展示展品和銷售產品的目的。 設計美學上以中國園林為靈感,取遊園意象,咫尺空間裡轉譯當代審美哲思,以此探討人與空間感知的關係。 樣板空間金獎 重構山居/研質共設 在山城重慶,山居始終是深入城市靈髓的自然生活理想。 設計以自然為主題,以開闊的視野將綠意與山脈融入室內空間,保障居住私密性的同時,突破內外界限,嵌入木製品家具,厚重感的物件以原木色為主調配合自然,使得天光、雨水、溫度與清新空氣都變得可觀、可感,戶外庭院也成為家庭場景的自然延伸。 小型居住空間金獎 開放的自由/古月空間設計工作室 其實,空間沒有定式,生活也沒有。 在注重體驗感的當下,空間與空間的邊界已變得逐漸模糊,因此設計團隊打破原本零散的空間布局,採用弱化邊界的設計,但又透過地面、櫃體等形式形成軟分隔,以既開放又獨立的手法來呈現整個空間,打破了傳統邊界帶來的束縛,追求視覺效果上的通透感,使空間視覺上有一種開放的自由感受。 工作空間金獎 老鼎豐北京/如恩設計研究室 如恩設計受邀為創立於1911年的中國老字糕點品牌老鼎豐設計總部辦公室及概念旗艦店。 此案的設計靈感來自老鼎豐的傳統中式糕點,如同形態各異的糕點在模具中成型一般,原磚砌外牆雕塑了澆築於其內的混凝土結構,而內部大小不一的開口與留白,則構成了零售空間、展示空間以及辦公區域。 學生組金獎 嬋娧/Hong Kong Design Institute - Chi Wing Chan 此案旨在透過瑜伽和冥想來解決香港日益普遍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寧靜的地方提供一個溫馨、安靜的環境。 在設計元素上,融合了瑜伽中的力量和柔韌性;左翼的直線代表瑜伽的力量,稜角象徵穩定和力量;右翼的曲線和圓形則代表瑜伽的靈活性,象徵著敏捷和適應性。這兩種風格的融合代表了瑜伽中陰陽的平衡,帶來身心的和諧氛圍。 資料及圖片提供」香港室內設計協會HKIDA 編輯」歐陽青昀

第31屆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上)

Interior 364

第31屆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APIDA)從2023年4月開始徵件,評審團在歷經數個多月的評選與討論後,於12月14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頒獎典禮、公佈獲獎名單,表揚和鼓勵傑出的室內設計作品以及設計師。 主辦單位香港室內設計協會 (HKIDA)表示,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APIDA)已邁入第31屆,自創辦以來一直備受業界高度的認可,不僅是許多年輕設計師以及頂尖室內設計品牌的指標,更已成為著名的室內設計大獎之一;期望透過獎項表揚傑出的室內設計作品和設計師,同時希望提高業界的專業水準和操守。  本屆除了延續過往11個不同空間類別的獎項,還特別新增了新銳設計公司獎,希望藉此鼓勵新的設計團隊與年輕一輩的設計師,包含用餐空間、酒店空間、設施及展覽空間、公共機構空間、休閒及娛樂空間、居住空間、小型居住空間、樣板空間、購物空間、工作空間以及學生作品。 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會長潘鴻彬說道,本屆共收到超過600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作品,包括香港、中國大陸、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 馬來西亞、印尼、墨西哥等地區。從投稿作品的多元性可以看出,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APIDA)已經成為室內設計流行發展與趨勢的重要指標。典禮當天頒發的最後一個金獎是由PONE普利策設計公司的「火把社區」獲得,「火把社區」是為城市外來建設者和他們的孩子設計的避風港,協助他們融入城市的一件公益項目。此項目讓我們不單看見設計的美學,更真切地感受到設計帶來的力量。 作為指標性的室內設計大獎,協會表示,今後依然會秉持著目標、繼續不懈地推動室內設計的流行發展與趨勢,期待日後能與大眾一同再次見證觸動人心的設計項目誕生。(得獎名單請參考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網站:https://www.apida.hk/) 新銳設計公司金獎 一持工作室 「始源–如我們所念,呈現–如我們所創。」2018年,由陳思安和李雪雯在香港成立,「一如.持之」是設計團隊秉持的精神,「源.創」則是設計理念的核心。不採用標準化的公式,而是為每一個作品孕育具感染力的設計形態,為每位客戶帶來多方面的新價值。 因為深信,每個專案都應有其始源的塑造性。設計方案不僅源自於對其策略性和視覺藝術思維的考量及思考,也延續到最終用戶的切身感受與品評,來凝聚下一個更成功的計畫。 用餐空間金獎 海東生 · 和牛火鍋/西安殷朝偉空間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此案位於山西省太原市,一座歷史悠久的北方城市之中,設計團隊感知,即使城市發展的進程勢如破竹,但對於在地人來說,關於故鄉、黃土、窯洞的記憶,依然深深的根植在血脈裡。 所以,他們大膽的選擇暖紅色,旨在強調「存在感」;在灰色建築下,透過亮色的體塊,呈現出在北方大地上空間作為「個體」屹立出的鮮活生命力。 設施及展覽空間金獎 曲江藝術博物館擴建/如恩設計研究室 曲江藝術博物館位於西安大唐不夜城––大雁塔的南側。 業主希望在博物館的東入口處建造新的標誌性建築,擴建項目以「城市紀念建築」為設計概念,設計團隊為了盡可能減少對原建築的影響與干預,仔細斟酌擴建部分的體量和細節;不僅實現了博物館擴建所需的文化與商業功能,也成為了城市肌理與社會歷史的具象縮影。 公共機構空間金獎 火把社區/PONE普利策設計 火把社區是位於廣州番禺的一個公益服務中心。設計初衷是為異鄉的城市建設者建立公共生活的方式,讓城市外來建設者和他們的孩子在城市獲得有尊嚴、有溫度、有力量的生活。 設計團隊保留青磚、瓦片、斜屋頂原始建築,再加入玻璃盒內置木框架的新元素,透過新舊結合,讓新建築和舊建築之間形成對話,成為讓情感共融的場所。 酒店空間金獎 深圳南頭古城有熊酒店/如恩設計研究室 設計團隊將位於南頭古城的一棟居民住宅,改造成為共有十一間客房的精品酒店。 設計師試圖將日常生活的景象融入於設計,人、物件和他們所處的環境,都是此次設計的靈感來源;為了延續城中村的市井煙火,設計團隊對原建築進行切割,將外部景象引入的同時,也在內部創造出全新的公共空間。 資料及圖片提供」香港室內設計協會HKIDA 編輯」歐陽青昀

2023 台灣光環境獎 光的指引 與之共存

Interior 363

「台灣光環境獎」今年已邁入第六年,由國際照明大師周鍊擔任主席,並邀請夏鑄九、張光民、李乾朗、郭中端、薛琴、吳瑪悧、官政能、楊澤等九位專家組成評審團,於11月24日頒獎典禮上揭曉得獎名單,由「嘉義火車站廣場」、「思映之間」、「虎尾鐵橋」、「THE DARK LINE 時空暗線」等四項作品獲肯定,評審團特別獎則頒予「艋舺龍山寺」。今年更增設新秀獎以作鼓勵,並由「框框裡的風景」榮獲,期透過新一代設計師的參與,一同提升台灣光環境。 評審團主席周鍊於致詞中提到,此次參賽作品涵蓋種類多樣,包括自行車道、公共藝術、文教機構、車站等領域,所涉略面向十分多元,但皆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每次的評選過程中,作品所蘊含的溫暖動人最具吸引力,「不用一見鍾情,但要日久生情。」期許透過光與環境的互動,感受光影相映間的多彩交織,就如整平土地讓大樹自然生長、遍布開花般,以光淨化心靈與環境,為社會帶來正向力,打造更為多元且安全的台灣光環境。  2023 台灣光環境獎 新秀獎  框框裡的風景 / 曉房子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介紹」 高雄市立美術館圓形廣場前的公共廁所「框框裡的風景」,因所處位置較低,存在著通風及採光不佳等問題,設計團隊打開新窗口與創造弧型牆面,引入大面自然光並增加空氣對流;同時以低色溫的間接照明,解決原先直接燈光過強的問題,使光線柔化樓層板,增加視覺開闊度。透過開放、明亮等設計語彙重新定義廁所,塑造彷若美術館般的質感氛圍。 評語」 以弧形牆柵欄的線條語彙,巧妙將公園自然光引入室內,當光線穿梭在純白空間時,照映出帶有綠意的自然光感,呈現「光」的細節層次,建築如一件坐落於廣場的雕塑品,當民眾隨上下階梯移動,彼此間會產生獨特的互動關係。 得獎感言」 我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在有限條件下創造有趣空間,很幸運能夠遇到願意接受創新的業主及建造廠商,在疫情嚴峻情況下一同排除萬難,合力完成本案。設計初衷純粹是想讓人即使在廁所,亦能感受到自然光線及通風,因此保持初衷、透過設計解決問題,最深感受是要勇敢往設計目標前進,遇到問題不輕易妥協,才能將空間完整呈現,改變使用者感受。關於如何引光是設計重點之一,起初猶豫將廁所開口的隔柵拆除,擔心過於「開放」,但發現民眾時常在明亮開口處休憩、互動,反而形成另一種美好風景。  2023 台灣光環境獎 得獎作品  嘉義火車站廣場 / 沈庭增建築師事務所 艾歐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作品介紹」 1933 年台灣首座現代鋼骨鋼筋混凝土車站完工,隨著都市交通的發展,站前廣場存在著車輛壅塞、人行道需求等問題。考量車站功能主要是傳遞運輸、作為人的流動聚散空間,因此以景觀照明為主、建築照明為輔,讓車站本體避開雜亂管線,透過謹慎投光,重現其主樓及兩翼的古典秩序,並依據行人動線,增設曲線候車棚,藉雨遮的照明次序呈現豐富層次,從外到內、由暗而亮,扮演引導旅客及進出站轉換心情的角色。改造後車站大廳配合戶外景觀的低色溫,將色溫調整為4000K,使整體視感更趨一致。本案所有照明設計皆以民眾為出發點,將溫暖舒適的光環境自然融入生活,沒有過多的燈光、色彩,回歸照明設計的本質。 評語」 廣場輕巧的雨遮,讓老建築的古樸能優雅地重現,並提供車站和城市間美好流暢的銜接。白天的廣場有日光的層遮、疊影,夜間的燈光則成為空間中的引導。以民眾的需求為本,創造日常裡陪伴人們行走、往返或休憩的舒適生活場域。 得獎感言」 二、三十年過去,如今燈具光源幾乎只剩下LED,由於一路看著照明產業的改變,看著越來越多人著迷LED,忽略了照明設計的初衷與本質,所以過程中總需比以前更費力與業主、建築師、燈具廠商們溝通。很幸運此次遇到最完美的團隊,支持信任專業顧問的業主、有著相同理念認真負責的建築師、專業及全力配合的設備廠商、營造單位,一同成就好的照明設計。很感謝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這幾年對於友善光環境的推動和努力,及各位專家老師們的引導,更感謝他們對我們團隊的肯定,期能持續設計更多好的作品,為提供良善的光環境努力。 思映之間 / 蔚龍藝術有限公司 Daniel Buren 作品介紹」 位於環狀線板橋站的「思映之間」,是法國藝術家丹尼爾.布罕(Daniel Buren)的大型公共藝術。藝術家整合車站周圍環境與元素,並將行人動線及時間的概念融入其中,以慣用的8.7 公分條紋的藝術語彙、搭配9 種色彩板材及月台15 種彩虹列柱,運用高明度、高彩度、高對比的色彩組合,營造強烈的視覺效果。隨著在空間移動,旅客得以沉浸於色彩變化、時光流影之中。 事實上,這件公共藝術是整個車站站體空間的整體創作,也就是塑造藝術化車站,範圍共有五個部分:戶外12 根墩柱、站內手扶梯壁面天花板、月台門及門柱、月台層LED 燈、車站大樓外牆。其中,月台上方的兩條LED 帶狀燈罩,特別訂製寬8.7 公分、長200 公分的燈具1706 組,藉由DMX電子控制器設計顏色變化,打造出光影流動、彩虹般的燈光效果,結合原有的環境光源,營造舒適的車站空間和愉悅的候車氛圍。 評語」 本作品運用整體環境的複雜性,以簡單幾何、色塊、光等元素,讓人感受空間中的和諧性與秩序感,創造公共藝術與環境的連結。作品融入站體,讓光結合日常通勤氛圍,為市民的生活注入光與人文新觀點。以整座捷運站體的角度來思考創作、費心整合,對於都市的交通美學極具啟發性。 得獎感言」 最困難的部分是藝術語彙是使用8.7 公分的條紋,因此環狀線板橋站整體牆面的配置,皆需依據藝術家的設計調整,讓牆面的每部分依照8.7 公分的倍數作分割,才符合藝術家的創作原則。感謝業主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對這件作品的重視,甚至連站內的消防設備及指標皆配合藝術家設計進行調整,以讓全站達到整體性的設計。非常感謝2023台灣光環境獎評審委員及主辦單位,這個獎項對台灣整個夜間環境美學獲得更多的重視,也讓這件作品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與欣賞。 虎尾鐵橋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作品介紹」 近百年歷史的雲林縣定古蹟「虎尾鐵橋」,是虎尾作為糖都「百年糖業」的歷史見證。雖然現已不復見火車穿越鐵橋的場景,但藉由照明的巧妙設計,以動態燈光模擬火車行駛意象,使大眾得以重返往日時光。整體橋樑以4000K 冷白色光凸顯鋼骨結構之美,並以隱藏於步道扶手、橋體結構間的3000K 暖色間接照明,貼心地避免燈光直射的刺眼及眩光,確保行人遊橋動線的安全。 在構思的過程中,團隊深刻體會到虎尾鐵橋豐富的歷史底蘊,以及在地文化魅力。雖然長達427 公尺的鐵道的交通運輸功能現已不復存在(現為人行步道),但在民國四、五O年代曾見證虎尾糖廠砂糖產量的輝煌高峰。時至今日,虎尾糖廠仍是全台唯一以「五分車」載運甘蔗的糖廠,每年12 月到隔年3 月的製糖季,那股甘蔗的甜香依然在虎尾鐵橋上瀰漫著,如同時空的訊息,傳遞著昔日故事。而正是這些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激發了靈感,希望將「五分車穿越鐵橋桁架的景象」,藉著夜晚燈光的演繹,讓光重現往日榮景。 評語」 橋體結構的冷白光勾勒鐵橋鋼骨的建築精神,橋面步道的暖色光,則和諧地照顧行人的步伐。手法純熟不鋪張,以光的推移模擬火車駛來的歷史場景,以低調精準的主題色光景,賦予古橋隨四季更迭的生息與美。橋身幽微的照明布局,讓人文與自然景觀完好融合,增添夜間美好的生態體驗。 得獎感言」 很榮幸沁弦今年能再次獲得「台灣光環境獎」。2023年沁弦正好成立滿十週年,過去五年裡,我們年年參與這一照明界的年度盛會,也很幸運地榮獲了多座「台灣光環境獎」的肯定。藉本案的設計歷程,我想我們設計的不僅是照明,更是時間的橋樑,連結過去與現在,希望照明設計不僅可以是光的藝術,更可以映現在地人文底蘊,讓光成為歷史和共同記憶的載體。 THE DARK LINE 時空暗線 / 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米及米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ARTEC 3 STUDIO 作品介紹」 北台灣牡丹、三貂嶺之間的「THE DARK LINE 時空暗線」總長3192 公尺,原為封閉近40 年的舊隧道,擁有有機地貌、苔蘚蕨類、蝙蝠棲息等豐富的自然生態。設計團隊以有節制、低亮度、看不見光源的照明設計,突顯舊隧道與地貌本身的場所精神,將對生態的影響程度降至最低;走入其間,微弱的光線使人打開五感,進而能細細感受、品味這條路徑獨特的生態、聲學、色調與氛圍。從設計、施工至開放初期,經歷不少人質疑為何隧道的照明不再打亮一點,大家才能更清楚看環境。 但是,如果再打亮,許多生物就離開了。經歷一年多使用,觀察到當人們來到此地親身體驗後,反而因為暗的環境放慢了步調,感官也更加敏銳,能更感受到隧道裡細微的環境變化以及隧道內外的明暗對比。「共享棲地」的觀念逐漸被認同,業主及維管單位不再單以「人」的需求考量光環境,隧道持續維持著晦暗的環境,夜間亦完全關燈不對外開放,透過掌控環境品質奠定地方活化基礎。 隧道壁面上燻黑的煤煙記載了火車行駛時期的光景;魚、蝦、蝙蝠等生物的進駐描述隧道廢棄後的暗黑環境;光環境也持續在刻劃這隧道的歷史,現在由於打光的關係,壁面上長出許多蕨類。光環境讓「THE DARK LINE 時空暗線」成為一條可閱讀隧道百年來連續性的變化,連結了人與環境的關係,是文化資產活化的成功案例。 評語」 「光」在本作品的隧道中,如同空氣般恰到好處。鏤空的鋼條透出日積月累的地景面貌,行走於其中能感覺到時間性,在規律中卻產生細緻的驚喜。細膩的手法讓光展現建築體的質感,呈現不同層次及對話關係,以對生態環境的尊重,賦予廢棄隧道全新的生命及動力。 得獎感言」 「THE DARK LINE 時空暗線」,不論是人造還是自然光源,雖非主角,卻是體驗環境特質不可或缺的元素,與環境不能脫節也不能搶戲。我們更為了隧道的生態環境,「暗」成為共享棲地的重要手段。很開心評審認同這樣的設計理念,與其說,有了光線,人們才能體驗環境的本質,我們更想表達的是,光線就是本案環境的重要成分。  評審團特別獎  艋舺龍山寺 / 原碩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集結宗教信仰和傳統建築工藝於一身的龍山寺,是人們生活與精神的神聖殿堂。過去因缺乏妥善的照明整合規劃,牌樓的跑馬燈、強烈眩光、亮度分布失衡等問題,使廟宇隱沒在喧鬧的環境之中。照明重整後的龍山寺,燈具被巧妙隱藏,照明方法成熟溫潤,精準均勻地從不同處投光、相互堆疊,展現出建築工藝和寺廟的神聖優雅;燈光提供視覺及精神上的指引,讓人能安心駐足,專注與信仰對話。以周邊街區整體思考,讓龍山寺重新在熙攘的街道中,靜靜地透出安定有力量的光芒,重現信仰「光」的平靜氛圍,烘托出背後的社會意義。  入圍決選作品  日常家話_ 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改造 / 浩建築師事務所 一起設計Atelier Let's 瓦豆WEDO Lighting 已有70 多年歷史的鹽埕第一公有市場,設計上從整體環境改善的角度出發,優化內部空間。首先打開遮蔽天花,重現木結構屋頂的建築之美,並引入自然天光,增加市場的採光及通風;同時仔細計算日光的軌跡,避免日照直射攤位影響保鮮,顧及攤販的需求。而從屋架汰換的舊木料,再利用變成具設計感的燈具點亮市場,延續其使用價值。藉由引光入室,重新活化傳統市場。 入圍感言」 修繕完畢後,將沒落的傳統市場攤商與消費者彼此連結為「日常家話」,屬於鹽埕第一公有市場的光今昔時空相映,其歷史傳承意涵感染著來訪者,再次讓人們感受傳統市場獨有魅力。(浩建築師事務所) 鹽一市場的活化計畫始於2016 年叁捌地方生活所企劃的「鹽埕水上人家」,而城市的改造是漫長的,鹽一市場相較其他消逝的傳統市場是幸運的,透過眾人努力能被保存下來;我們也是幸運能與鹽一市場相遇,並看見重新點亮市場的光。(一起設計Atelier Let's) 最難的是將在地攤商需要的光,與空間中適合的氛圍達成實用與美感平衡。從塔槽高聳爐火,轉變為一座充滿文化活力的城市,感謝生活在這裡的每個人,文化從來不是一蹴可幾,而是扎實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盼當代人做的每件事,都能留給下一代更美好的台灣。(瓦豆WEDO Lighting) 南海書院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台灣藝術教育館是國內唯一以藝術教育為發展任務的國立機構,館舍歷經不同時期的更迭,建築源流已有近百年之久,被指定為台北市歷史建築。入口的神橋以及漢、和、西洋混合建築樣式的建築立面,是整體視覺重點;照明聚焦於建築細節與景觀,第一展覽廳更使用燈控系統融入自然光源,使空間隨著時序有著細緻表情變化,園區由外而內連成一氣,塑造優雅而靜謐的氛圍。 入圍感言」 「南海書院」為「南海學園」建築群重要的成員之一,這次的夜間光環境優化計畫能入圍「台灣光環境獎」,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榮幸與鼓舞。希望照明優化後的成果,讓區域裡的光環境更加得宜與優雅,更期待它像是我們在這裡撥下的一顆光的種子,在爾後的時日能開花結果。讓「南海學園」不僅僅是台北市內早期的重要文教區,更能成為市內新的優良光環境模範與文化地標。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Studio Millspace 編輯」林靖諺

2023台灣建築獎

Interior 361

2023台灣建築獎日前名單揭曉,由《壽山動物園》、《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並列首獎;《波光市集》、《新竹永恆之丘》、《維豐橡膠辦公大樓》獲佳作;由《太平國小》榮獲「建築轉生特別獎」、《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奪得「都市活力特別獎」。 今年評審團由建築師張哲夫、建築師張瑪龍、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薛丞倫、建築師黃明威等人所組成,經過現場實勘與決選會議後,評審團提出「人性尺度掌握」、「在環境中具建築獨特性」、「積極和環境對話」、「可感知的身體性」等概念,但由於每案條件皆不相同,若要以共同價值作為評選標準略顯困難,且從239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因此為展現12件入圍作品所代表的台灣建築獎進步,今年特增設兩件特別獎-「建築轉生特別獎」、「都市活力特別獎」,給予參賽作品更多機會以做鼓勵。    首獎  壽山動物園 /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AxB 建築工作室 已有35年歷史的壽山動物園,以更貼近新時代使用型態的動物園為改造主軸。邱文傑建築師將兩座原本封閉的獸舍敞開,形成通風採光井(山屋),並規劃四座下沉式展館吊掛於空橋下方,上方則以空橋串連成平面以外的遊園迴路,讓原本平面的動物園變立體。 評審認為當漫步在空廊遊園時視野會更加遼闊,步下展館觀賞動物,不僅能被動物圍繞其中卻又不打擾牠們,建築師的設計思考,不僅只於一個漂亮的建築,而是更進一步思考公共活動面向,將人與動物間的關係聯繫、相互貼近。   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 / 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科技藝術館位於北藝大校園軸線的端點,作為新媒體藝術的實驗基地,與原本校園中兩邊對稱的建築樣式不同,郭旭原建築師利用四根柱子將「黑盒子」與「灰盒子」抬昇於空中作為建築主體。   評審認為,山坡上的大學為數不少,經典如東海、靜宜、朝陽等校,但具軸線性的大學唯有東海大學與臺北藝術大學,兩者空間軸線正好呈九十度,端點的處理則有異曲同工之妙,東海大學的軸線端點在路思義教堂旁草坪屬虛空間,而腹地有限的臺北藝術大學則將建築架高,讓軸線在底下翻轉後導向虛的山頂。處理手法不僅只對建築形式的尊重,而是對校園空間理解後,提出周到的解決方案。  佳作  波光市集 / 曾泊銘建築師事務所+嶼山工房 基地位於南寮漁港臨港邊直銷中心的波光市集,作為南寮漁港進行一系列規劃的一部分,林聖峰老師以SRC的波浪屋頂,CLT的結構集成材版牆與鋼構完成的水平棚架,打造容納港邊70個攤商的市集。 評審認為本案擁有相當高度技術與設計能力的呈現,利用簡單的材料,達到非常嚴謹的視覺藝術性,細看所有細部皆處理極佳,不僅呈現乾淨俐落的構造,創意背後所富含的嚴謹邏輯,使市集如藝術館般坐落於此。   新竹永恆之丘 / 十彥建築事務所+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人口處於正成長的新竹市,為因應10年塔位需求而興建,建築師以材料、生命、光線為全作主軸,期望詮釋出一個安靜、懷念的紀念空間。   評審認為建築師做得決定十分準確,且能貫徹到底,內部傾斜的牆面試圖將天然語彙引入室內,刻意帶進光線、植物,與莊嚴的納骨塔內部自然相融,在在展現著建築師的心意與力量。評審表示,納骨塔是台灣民間生活很重要的一環,設計者利用建築扭轉傳統納骨塔陰暗印象,以新的建築樣貌,改善民間習俗對社會的正面影響。   維豐橡膠新建辦公大樓 / 呂昆益建築師事務所+691點創創設計+劉克峰 本案是私人業主所委託企業總部設計案,評審認為在都市中常見的長條街廓地形,經常需設法隱藏水塔、屋突等問題,但劉克峰老師利用將建築由中間挖空的解法,不僅巧妙且新穎,塑造建築自然而唯美的雕塑感。   如此解法除了能回應房屋的物理環境條件,提供足夠的遮陽阻擋熱傳導,改善了陽光穿過核心層高聳量體所導致的西曬問題,亦與物理環境、微氣候、光線處理等和諧結合。此外,將設計從建築貫徹到物件(燈光、扶手、紀念品)的Total Design,充分表現了設計創意及建築的整體性。    建築轉生特別獎  太平國小 / 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為讓人們願意到訪已廢棄的太平國小,建築師以一座外掛樓梯,可回望城市的瞭望台,以及一座18米高的空橋連接後方登山步道,吸引眾人回到此處,賦予建築發出餘光的機會。   評審認為本案是過渡性且逐漸消失的建築,同時間接反應了台灣社會少子化的現有狀態。對於非文資建築如何鼓勵民間合作延續其殘存價值的方式,此作引導了極好的方向,讓一個被棄置在山上的封閉式校園,成為整個都市空間的部分指標。    都市活力特別獎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 翁祖模建築師事務所+Manuel Alvarez Monteserin Lahoz 本案基地臨近高雄港,建築師以仿生建築概念,設計一棟音浪塔主場館,其中包含一個展示空間,以及基地以U型分布的六個小型室內展演空間。評審認為本案規劃多元,空間層次多且功能複雜,但建築師在建築空間或都市環境的處理上皆做了十分全面的考量,看似複雜內部卻是井然有序。   從量體和形式而觀,主場館所有牆面皆由兩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框架結構,第二層則是百葉,降低了大量體所帶來的壓迫感;西側以低矮建築與周遭環境銜接並設置有遮簷的戶外空間,圍塑極佳的戶外活動環境,在當地高聳而立的建築,為高雄城市帶來嶄新活力,因此特別頒予「都市活力特別獎」。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 編輯」林靖諺

2023 Good Design Award

Interior 361

2023 Good Design Award從今年4月4日開始接受申請後,共收到5447件來自世界特地的申請作品。10月5日,主辦單位公布2023 Good Design Award的獎項結果;並於10月25日揭曉Grand Award的得獎作品。 Good Design Award是日本自1957年開始,為了解決市場上設計盜用、仿冒的問題,因而訂定的「好設計商品」準則,同時舉辦的獎項。作為國際重要的產品設計獎項,也是日本唯一針對整體設計品質進行公開評鑑的獎項自創辦以來秉持著五大理念:人性、真實、創造、魅力以及倫理,去參透每個作品的面向。 2023 Good Design Award 2023 Good Design Award的主題為「設計及其結果」,不單探究設計出來的作品,而是以這個設計的存在可以創造什麼樣的未來,作為評選的討論點;跨越事物本身和設計想法的界限,轉而分析設計創作過程及其背後的各種哲學和挑戰。 評審副委員長Yuko Nagoyama提到,在評選時有一位外國評審委員的話令她印象深刻,他指出,現今的國際設計獎項都比較重視全球議題,但Good Design Award卻特別關注地方議題,例如地區振興、本地生產本地消費以及微型社區的發展;不只是來自日本國內的作品,就連海外的參賽作品也是如此。 YAMAZAKI KENTARO DESIGN WORKSHOP的「52間の縁側」獲得2023 Good Design Grand Award。 今年共選出1548個獎項,並從BEST100選出20個金獎與12個特別獎,還有6個Long Life Design Award,肯定這些歷經時間考驗的長青設計作品。Grand Award由YAMAZAKI KENTARO DESIGN WORKSHOP的「52間の縁側」 獲得,此項目是一個照顧老年人的社會福利機構,以日本傳統的門廊「緣川」為設計,讓當地人也可以自由進出使用。而台灣共有三件作品榮獲特別獎項,分別是獲得Gold Award的「2022 Mattauw 大地藝術季」以及獲得Best 100的「台東慢波計畫」、「解凍格陵蘭」。  GOLD AWARD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 2022 Mattauw 大地藝術季以「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為題出發,經過三年的長期踏查蹲點,結合上游鄒族部落、中游曲流鄉村、下游水圳田塭,進行水分子的倡議、藝術扎根教育、生態食農創意、流域文資再生四方面能量的媒合。作為全國首屆以溪流全域為主體、藝術行動為媒介的大地藝術季,主辦單位期望「以身體交換身體」,號召民眾跳出人類中心的思維,走入曾文溪的萬物生命場域,展現水文化的美學新意與新時代的公民倡議。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 評審團表示,雖然現在世界上有許多地方性的藝術節慶,但很少有像Mattauw大地藝術季這樣深度關懷在地氣候的。他們的態度可以作為一種示範與榜樣,從人文主義的藝術創作,轉變為透過與自然和周遭世界對話為核心的藝術作品。  BEST 100  台東慢波計畫 台東慢波計畫是銜接「慢經濟」的施政方向,開啟對台東「慢活」的多元想像。此計畫以 PPPP模式推展,包含Problem(吸收公眾意見)、Podcast(將公眾聲音呈現與傳遞)、Plan(產出未來計畫、政策)、Project(用設計回應在地議題)四個階段。希望用設計改變城市治理,逐步將台東打造成理想生活方式的城市。 台東慢波計畫。 評審團說道,台東將設計帶入城市治理的議題裡,這兩年來,共提出了約2378項地方提案,共創了15個公共計畫。這個計畫展示了如何建立一個由當地人自下而上領導的社區,實踐新民主主義的概念。 《解凍格陵蘭》 面對氣候變化,沒有人是局外人!《解凍格陵蘭》環境教育紀錄片,透過喚醒大眾的氣候意識,讓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的所有人都有前進的力量,讓觀眾不再只是一個觀看者,而是一個參與者。當個人作為一個社區聚集在一起時,我們就擁有塑造永續未來所需的改變力量。 《解凍格陵蘭》。 評審團提及,歐萊德作為領導業界的公司,過去以產品榮獲多次獎項,但這一次,他們透過行動,提高人們對全球氣候變遷的認識。透過採訪科學家、政治家等,以及在現場收集的資訊來證明氣候變遷是每個人的事情。 資料及圖片提供」公益財団法人 日本デザイン振興会(JDP) 編輯」歐陽青昀

2023 TID Award 聚焦設計倫理與公共價值 (下)

Interior 361

 金獎  陽明實驗山屋  格式設計有限公司/王耀邦 彭一揚 李翊勤  《陽明實驗山屋》前身為陽明山國家公園公路旁、 閒置30多年的廢棄警備駐在所。以設計能量與品牌思維導入國家公園服務體系為目的,與陽明山國家公 園管理處成為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一座結合大眾體驗 休憩、生態教育、設計品牌力的山中小屋。 空間布局上,山屋作為棲居於自然中的主要命題,以呼應自然 山系的木質調為基底,拆除原本的塑膠天花板,保留最大面積的開窗,將山間雲霧與光線迎進空間中,一樓設有火山咖啡及登山資訊站;二樓則收納微型展內容。  得獎感言:藉由作品《陽明實驗山屋》讓大家離開室內、進入大自然,再暫歇在山屋裡,思考自我、自然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感謝這份際遇,讓我們得以整合設計並轉化我們對自然的感受與體會。空間設計是格式設計展策執行專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榮獲TID Award金獎對 我們來說具有極大的價值與意義,我們將繼續在設計的道路上創造出更優秀的作品!  金獎  靜蘭灣美學館 水相設計有限公司/葛祝緯 郭瑞文 張宇辰 黃雅琳   《靜蘭灣美學館》位於曲水蜿蜒、山巒重重的柳州, 設計團隊認為與其以造型模擬地景,不如效仿古人以筆重建心中山水,突顯心中最深刻的磅礴情懷。 藉光影塑造山高水深、材質立面重現入深林的心境轉折,將自然寫入室內姿態;透過人在結構間曲折、攀爬、 仰望、俯視的多向觀點,甚至地坪反射倒影的虛實輪廓,再現人在山中漫遊的姿態經驗,之字型迴廊結構呈現山徑蜿蜒、又穿又繞擴展的心靈空間,見山還是山。  得獎感言:我們希望此場域如同舒展一卷多視角的水墨風光,綜合哲思與詩意、超越對表面地景的認知,純粹感受狀態改變與心境契合。因此,透過行為的分析統合建 築與景觀的思路,想像穿梭室內如登山修習,在結構間曲折、攀爬、仰望、俯視的多向觀點,得以再現人在山中漫遊的姿態經驗。   金獎  亭  福州市東形西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李超 陳志曙  設計團隊將空間立意為「亭」,在繁華市中心的CBD一隅建造一座亭,希望可以激發人們從更多的視角視察街道、感受城市。 此案被設計成三段遞進空間,分別為公共造景區及巨大壓低的屋簷營造的灰空間、半公共客座區可靈活開放閉合、以及室內客座區。它從不同的高度、角度和位置,限定出了不同的景象,為人們創造了趣味性的觀察角度,在這個空間中人們擁有自主選擇性,去選擇自己的視角與體驗。  得獎感言:感謝TID Award評審對東形西見及作品的認可,工作室的作品再度得獎我們依然非常興奮。這次獲獎的項目是在繁華市中心,我們透過設計希望能激發人們從更多的視角觀察公共街道、感受城市生活,感知身邊。最後感謝專案業主對專案落地的支持與認可,讓我 們的設計有了最大的發揮。恭喜東形西見設計事務所,榮譽屬於團隊。   金獎  臺中市立圖書上楓分館  洪大為建築師事務所/洪大為  藉由自然感知,輕輕訴說基地故事,讓人們可以安靜聆聽圖書館自身的豐富空間及環境。進入圖書館,北向大面落地窗引進恬靜柔和的光線,與戶外緩緩起伏的地景,交織成一幅流動的立體山水畫;各樓層的閱讀空間藉由輕盈的鋼梯串連,將戶外漫遊體驗延續到室內,其中,中性的家具與軟裝輕巧的妝點了空間。 三樓的另一側是延伸至天際的戶外草坡,隨風搖曳的 芒草、與外牆紅磚映射的夕陽,使白牆暈染上一抹淡紅色的光。  得獎感言:上楓圖書館是我們事務所第一個案子,從提案投標到完工 啟用剛好滿五年,一路走來有許多 人需要感謝。這個案子很幸運我們的業主夥伴全程正向積極與我們對話,設計上給予充分的創意空間及信任,讓我們可以將環境帶入室內,戶外風景作為牆面,自然光線成為材料,使閱讀的經驗是輕鬆卻又如此豐富。   金獎  紫金山院  南京名谷建築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潘冉  金陵毓秀地,坐擁文人雅集中最理想的自然人文環境。一樓規劃門廳、茶亭、餐廳等功能區域,以「對偶遊園」為題,以堂為軸,逐層鋪開敘述。廊道蔓延至二樓樓面,如絲線般將包廂、功能區、廁所串連纏繞。服務、品飲、蘊思融為一體,將「賞」、「樂」帶入現實體驗。 這時,呈現的不再是一個設計作品,它類似一場戲劇,一切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有關的藝術形式都被組織調動起來,將夢化為詩,喚醒信息時代大眾生活的文化需求。  得獎感言:感謝TID Award給予名谷設計的殊榮。《紫金山院》坐落在南京紫金山中,與美齡宮相距50米,鍾靈氍秀的空間,三千平方公尺的園林景觀,融入武俠精神的場域表達,賦予了餐廳的可識別性。我們將東方古典文化元素與建築、自然及美食進行了碰撞,化繁為簡,身處其中,能領略到紫金山的視界感悟,重回山中生活的恬靜悠然。   金獎  火把社區  PONE 普利策設計/梁穗明  《火把社區》是位於廣州番禺的一個公益服務中 心。設計團隊希望在密集的村裡做一盞燈,指引著方向!保留原始建築的青磚、瓦片、斜屋頂,加入玻璃盒內置木框架的新元素,透過新舊結合形成對話。 空間的構建如加減法,形成多維度的使用功能;創造出「外部式的內部」,在有限地條件下,改善封閉壓抑的空間感受。透明的盒把建築邊界消除,充分獲得陽光的同時,也讓社區和村落共融,同時讓遇到困難的孩子在密集的村落裡更容易找到這個庇護場所。  得獎感言:感謝主辦單位授予這個獎項,感謝《夢想改造家》節目組和所有為此努力的人。在做《火把社區》這個公益項目時,我們希望從設計的方向思考改善各類人群間的情感問題,感謝TID Award也關注到這個項目,貼近生活、回應時代不同層面需要幫助的人群,我們相信世界會越來越美好。   金獎  Coffee Law 結晶  CPD Interiors(Cheng and Partners Design Office) /王偉丞 謝嘉駿  於台北市東區預定拆除之老建物內,展開使用期僅136天的項目,「解構」成為挑戰的解決方案。順應基地的粗獷斑駁現況,回歸建築基礎材料運用,將拆解為12*12公分的鍍鋅鋼鐵,疊砌成咖啡吧台,除了藉組裝施作易於控制時程和拆卸回收,也象徵著建築施工的縮影,並用裸露管線和泥作牆,承接懷生建物滿載的記憶。 視覺原型則來自結晶體意象,藉光線反射於不同角度鏽面,塑造冰晶狀氛圍,以超現實感瓦解時間意義,訴說過度的本質,同時回應同一場地裡的策展主題。  得獎感言:謝謝TID Award肯定, 讓我們確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 上。CPD Interiors從慣性材料著手,持續思考資源永續利用,《Coffee Law》是我們思索都市永續的珍貴成果。我們更深信共好, 從品牌主到現場施作師傅,倘若沒有大家的密切溝通與專業交流,這個結晶不會如此美好。    金獎  泉。場  共序工事/洪浩鈞 黃媛筠  《泉。場》位於新北市三重頂崁工業區內,為台灣常見的典型街屋,與周遭環境有著相同的鐵皮加蓋、違建等不受規範的建築樣貌。設計上以「新型態工廠」作為概念,擷取常民材料解構後重新整合,融入當代設計及周遭環境景況,鐵皮屋頂上的蘑菇頭、室外機、水塔來陳述當地的特色。 在建築外立面上,掛著農業常見的蘭花防塵網布,如畫布般反應周遭環境,過濾那些以往必須遮掩的物件,使其成為框景並強化在地性,使工廠不再只是工廠,而是與周遭對話、連結的地方,創造出新型態工業區的生活場所。  得獎感言:非常感謝TID Award的 評審委員們讓我們的兩個作品::《泉。場》及《浮撫 - 竹光國中層間美術館》獲得肯定,並有機會讓更多人看見,從一個期待能打開工 業區的種子,到改變學校走廊成為孕育藝術與美感的沃土,創作就如同畫一個圓,每次都是一場回到原點的嘗試與挑戰,繼續前行。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 CSID、本屆獲獎各大事務所 撰文」歐陽青昀 

​2023 TID Award 聚焦設計倫理與公共價值 (上)

Interior 361

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 Interior Design Award, TID Award)作為指標性的設計獎項,從創辦以來為台灣以及亞洲的室內設計領域帶來新氣象。2023年第十六屆TID Award從1月9日開始徵件,經過3個多月的徵件與一連串審慎的評選過程,於6月9日公佈入圍名單,緊接著在7月15日公佈74件TID獎得獎作品,最後在9月5日的頒獎典禮上揭曉眾所期待的金獎、新銳設計師奬、評審團特別獎以及年度大獎的得獎名單。  喚起共鳴的公共議題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趙璽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使全球社會面臨重大考驗。既有生活的停滯、人群關係的改變、國界關閉、種種巨大變動與災難,資源的缺乏與制度崩潰,使得人們不得不思考面對生活的全新態度與視野;隨著疫情逐漸趨緩,設計圈應該更積極的應對全新生活模式的來臨。  今年的評審團特別獎頒給《實驗木場》,鼓勵其設計回歸材料研究、提升在地美學的理念。而年度大獎則頒給了《北捷中山站改造再設計》,評審認為台灣的交通服務空間在設計產業的努力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除了快速便捷也兼具美感實踐。  TID Award自2007年舉辦至今,數十年的經驗累積與經營之下,已是亞太及華人地區室內設計專業的重要競賽。致力在亞太地區持續發掘具有潛力以及優秀的設計作品,鼓勵原創風格、發揚設計精神,也期望透過空間設計為時代發聲。本期《室內》介紹本屆TID 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的金獎、新銳設計師獎、評審團特別獎以及年度大獎的作品,並收錄得獎者感言,作為創作心得的重要回顧。 (獲獎名單依據TID Award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年度大獎  北捷中山站改造再設計  形構設計/方俊能 方俊傑  捷運中山站「再」設計作為示範特色站,空間設計上以一種微整型的方式,以捷運詢問處為中心往兩邊開展。捷運中山站是少有在都市發展脈絡中可以持續繁榮的場域,所以此次設計企圖以當代的方式,隱喻投射過去到現今、新舊融合的都市意象。 將詢問處退縮近3米,使其能與中山地下街直線串連,同時簡化型態,去除雜亂的張貼物,調整燈光並減少分割,自然而然地突顯其所在位置。設計團隊表示,整個空間設計就是在平面上畫了一條粗一點的線,然後在粗線裡規劃空間。  得獎感言:捷運中山站的改造因為公共性強、人流高,一開始就設定要以低限、不搶眼的方式來 設計,感謝評審看見了它,這案子集結了跨領域團隊從調研溝通到指標、產品及空間,是個完整的團隊合作。空間會吸人,不管 好空間壞空間都是,被好空間吸引,我們會由心底產生愉悅感,被壞空間吸走,大部分人會無感, 以為那就是日常,也說不出哪裡不好。為避免被壞空間吸走,越來越無感,我們希望利用公共場 域做出日常的好空間,吸引人, 讓大眾的一般日常,有因為空間而生的愉悅感,且不具侵略性,這是我們在公共空間改造上努力 的目標。   評審團特別獎  實驗木場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陳冠帆 陳韻愉  《實驗木場》是以木都嘉義為基地,舊監獄日式宿舍群為核心,企圖打造一新舊結構相融的「實驗木工 場」;將城市裡傾倒荒置的停滯空間注入新生命,配 合嘉義對木構「研究」及「加工」的機能需求,於再利用修復設計時重整結構系統進而突破空間跨度的限制,並因應日式宿舍建築各部位的條件,嘗試提出符合現代空間需求之特殊木構新結構方式。 延續嘉義 「木都」的特色及價值,期望能作為全市超過 6000 棟木造舊建築更新與育成之實驗中心,更進一步推廣舊監歷史脈絡、木結構的文化美學與技術傳承。  得獎感言:設計的過程中,結構元素是我們學習與掌握的基礎,原型結構從深入研究各種元件,包括形狀、大小、材料、甚至實驗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使用;然而單純用結構來表現是不夠的,在我們的設計中,我們還希望透過新舊元素的交錯與現代美學做結合,並將空間化為我們想要表達的故事與情感,除此之外,設計、施工、使用者密不可分,因此只有三個主體都有一致的理念才能成就好的作品。    新銳設計師獎  善侒.安吉深溪  泛域設計/朱嘯塵  《善侒.安吉深溪》是一間位於安吉天目山北麓的一間民宿。坐落於浙江西北部的安吉縣,原本就是觀光度假勝地,然而,作為這一片山頭海拔最高的房子, 《善侒.安吉深溪》就猶如一座理想之城般,於青山、鳥鳴、空氣、雲海中遺世獨立著。 民宿由「需」、「頤」、「赤」三棟獨立的半山連排建築構成,共有17間客房;因為位處半山腰,高處視野無任何遮蔽物, 所以每間客房都能直面竹海山林,搭配地暖、浴缸、私湯等設施,享受沐浴自然的舒適情境。  得獎感言:我很榮幸獲得2023年度TID Award新銳設計師獎,這個獎項屬於所有一同參與,付出心血的伙伴們,對於我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設計項目,更多的是一份情感的託付。我們對項目中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擁有前所未有的一份熟悉,這一份熟悉是因為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而產生,我深信這一切是隨著時間慢慢的生長,這伴隨著我們與這片土地,這裡的人們與這邊發生的故事。    新銳設計師獎  Studio in SH  簡線建築/林薰  《Studio in SH》為某設計品牌位於上海的辦公室。空間設計秉持著純粹簡單,並延續了形隨機能的設計理念;基地原本是由兩個獨立的空間組成,設計團隊嘗試將兩個狹長空間打通,合併成一個長寬相等的方正場域後,在室內營造出一個有入口、樓梯、夾層和屋頂的新建築。 而從室內設計到家具軟裝與設備等,彷彿都在回應二十世紀建築和產品設計鼎盛的年代記憶。  得獎感言:很高興在32歲拿到了TID Award新銳設計師獎。從業以來,一直希望自己的設計是具有探索性、實踐性。工作室成立至今幾乎每年都會參與TID的參賽評選。終於在這一屆拿到了大獎。感謝TID Award與協會的各位評審老師的認可!  新銳設計師獎  斑泊  伴境空間設計/林承翰 黃家憶  斑泊,是事物歷經時間催化,遺留痕跡、流露本質。《斑泊》餐廳以抒發台灣情懷為題,創造充滿台灣意象的餐食體驗。為呼應品牌的核心理念,空間靈感汲取自台灣街道風景,將一座5米5的鐵皮量體置入空間焦點位置,而領檯、過道、機關、樓梯和夾層等機能應運而生。 空間中的鐵、磚、竹與木為台灣常見建材,刻意將鏽化鐵皮以木框包覆、竹片經等距切割後編織、碳化藺草壁板直立呈現,藉由溫度、律動來展現出時間性的手法,彰顯材質純粹之美,回應精緻優雅的料理。   得獎感言:「室內設計」攸關業主人生中重要的一段旅程。它改變人的生活方式、影響店家的營運及顧客行為、豐富使用者的感受經驗。我們享受於探索中獲得啟發、喜愛與業主長談後確立生活的意義。是這些過程滋養我們,促使獲得不斷 前進的養分!謝謝《斑泊》及協助案件的夥伴們。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 CSID、本屆獲獎各大事務所 撰文」歐陽青昀 

2023台北老屋新生大獎「BEST 10」

Interior 359

由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主辦的2023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於今年8月8日公布眾所期待的得獎名單。 2023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表示,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至今已邁入第23屆,民間老屋新生的創造力非常豐沛,不論是空間經營者、設計者還是施工單位,都是老屋新生的重要推手。 網路人氣獎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老屋使用逐漸多元化的趨勢下,他們已經很難用單一類別來評定老屋新生的作品,因此本年度決定以不分類的方式進行徵件。 網路人氣獎 薛智偉‧坣娜猶台文化交流協會-薛智偉猶太社區中心 獎項除了延續以往的評審團特別獎、網路人氣獎以及去年才新增的整建維護特別獎,本年度透過精選10件得獎作品「BEST 10」,希望傳遞老屋新生的價值與台北老屋新生大獎一直以來的核心理念。 BEST 10 山本口金店 BEST 10 明眼設計–實驗辦公室重慶北路–鈕釦街1號館 台北老屋新生委員會以「創新提升」、「可持續性」、「生活想像」、「社會共好」四大指標作為評選標準,選出最具代表性的10件作品。這10件作品皆展現出老屋的多元空間使用與設計手法。 BEST 10 都市螢火蟲-台北地下街Y26出入口更新設計 BEST 10 ISLAND133 例如,「單車Space Station」雖然是一狹窄的住宅空間,但設計團隊以工業設計的手法,利用多元的機動性以及精巧的空間收納術,豐富大眾對於小坪數空間的使用想像。 BEST 10 單車Space Station 「相信世代 University Café」則承襲眷村的互助精神,藉由打造共享空間,提攜青年世代。 BEST 10 相信世代 University Café 「小紅厝-月經博物館」則是以國際的視野,於街區巷弄內推廣月經平權的行動,讓大眾重視此議題。 BEST 10 小紅厝-月經博物館 此外,參獎作品「臺北醫學大學之教學大樓」在委員會的討論之下,肯定其以參照文化資產標準進行修復,保存該案之於台灣建築史的價值,亦傳達老屋保留對於校園發展的重要性,所以給予「評審團特別獎」的肯定。 評審團特別獎 臺北醫學大學之教學大樓 而「Carguru Plaza」(太古黃帽汽車廠)作品,其具有設計美學的建築物立面,作為台北市工業廠房改造之典範,頒發「整建維護特別獎(立面修繕)」。 整建維護特別獎 Carguru Plaza 考量老屋的持續經營實屬不易,台北老屋新生大獎今年還新設了「經營貢獻獎」。從歷年得獎作品中經營5年以上的老屋,選出2011年獲得商業建築金獎的「青田七六」與2018年獲得非住宅類銅獎的「鳳嬌催化室 Fenko Catalysis Chamber」,以表揚經營者對於老屋經營的貢獻。 經營貢獻獎 青田七六 經營貢獻獎 鳳嬌催化室 Fenko Catalysis Chamber 本年度的得獎作品除了賦予老屋新生命,更為城市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期待這些作品能引動更多夥伴投入老屋整建維護的行列,讓台北成為有文化底蘊以及富有活力的一座城市。 BEST 10 Project TBS -An Experiment of Time  一場關於時間的實驗 BEST 10 SIDOLI RADIO 小島裡   2023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得獎名單  BEST 10 最佳十件作品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歷史建築再利用 ISLAND133 山本口金店 小紅厝-月經博物館 Project TBS -An Experiment of Time 一場關於時間的實驗 相信世代 University Café SIDOLI RADIO 小島裡 單車Space Station 明眼設計-實驗辦公室/重慶北路-鈕釦街/1號館 都市螢火蟲-台北地下街Y26出入口更新設計 經營貢獻獎 鳳嬌催化室 Fenko Catalysis Chamber 青田七六 評審團特別獎 Carguru Plaza 整建維護特別獎-立面修繕 臺北醫學大學之教學大樓 網路人氣獎 薛智偉‧坣娜猶台文化交流協會-薛智偉猶太社區中心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歷史建築再利用 資料及圖片提供」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編輯」歐陽青昀

2023 TID Award 用當代性與在地性,建構獨特空間風景

Interior 359

2023年第16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 Interior Design Award, TID Award)競賽,從今年1月9日開始徵件,經過一連串審慎的評選過程,於6月9日公佈入圍名單,並在7月15日揭曉眾所期待的TID Award得獎名單。 今年,各類組別共收到數百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作品,共有116件作品入圍,74件各類型作品獲得TID大獎。歷經三年新冠疫情的影響,雖然投稿件數無法與往年相比,但作品內容反映疫情後的世界,型態與風格都表現出有別於以往的全新樣貌。社會的變化、價值觀的變動和生活模式的改變皆影響著設計的思維。其中,公共空間是所有設計者不得不面對的議題,  尤其在展示空間、商業空間與辦公空間中所呈現出人與人的新關係,影響作品各方面的表現。住宅空間亦是今年獎項的重點之一,雖然投稿來自世界各地,但作品卻擁有相當高的同質性,使人反思大眾的生活型態是否真的在疫情的影響之下,有了某種樣板雛形?又或者設計師們應該如何突破當前的套路,找出生活的真實性格。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趙璽說道,世界歷經了一段嚴苛的考驗,環境變遷、新的生活模式、業主的需求以及建造條件等,讓設計從而往現實紮根。但他期望,每一位設計者能夠邁出步伐,勇敢嘗試與表達,不受現實所束縛,真實回應當代性與在地性,在空間型態、樣貌和材料構法等各種面向上,建構獨特的空間風景,尋求富有時代精神與新意的動人作品。期待在未來的設計作品中,設計者在面對當下的時代與環境時,能夠透過自身的體察,展現出獨特的設計思維,試圖回應後疫情時代的生活想像。  自台灣室內設計大獎開辦以來,致力在亞太地區持續發掘具有潛力以及優秀的設計作品,鼓勵原創風格、發揚設計精神;希望優秀的空間設計者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機會,透過作品挑戰常規,尋求他們心中好的空間表現以及更高的生活價值與設計追求。本屆的TID金獎、新銳獎、評審特別獎以及年度大獎等獎項,將在2023年9月5日的頒獎典禮上揭曉,請與我們一起期待。 ( 以上時間與名單如有異動,請依據TID Award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2023 TID獎名單  居住空間類  單層 一人宅的想像 蟲點子創意設計/鄭明輝 大安L宅 蟲點子創意設計/鄭明輝 無限 HODDI 禾邸設計/林之豐 光跡 十幸制作/蔡昀修 趙玗 戴紹安 沉。層構建 南方事務所/李政倫 王俞晢 自然奧義 尚藝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俞佳宏 克制的瘋狂 古月空間設計工作室/胡哲  悠 隱作設計/鄭安志 Y House 長波設計/王立慶 黃唯聆 張世府 暮木 工一設計有限公司/工一 陳威辰 龔庭立 蔡凱竹 複層  一塊“參毛玖” 云行空間建築設計/潘天云 何宅 福建磐洲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李振杰 光影 - 空納萬境 劉捷設計事務所 - 國廣一葉/劉捷 極簡風頂層複式 沒有設計/劉暢 巷弄裡的一抹清新 蟲點子創意設計/鄭明輝 微型  回型寓所 本直制作/郭鎮榮 陳威誌 家·藝廊 向度設計/曾致豪 透 円設計/吳啟安 黃心妍 歲月靜好 山明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劉慶成 陳純宜 Hsu Residence / Between 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 孫偉旻 賴俐伶 盒中盒 蟲點子創意設計/鄭明輝 獨棟住宅  中壢。彭宅 馮文志建築師事務所/馮文志 田田傢 十分建築|王喆建築師事務所/王喆 郭小甄 陳娸瑋 王婕欣 實品屋 | 樣品屋 天朗樣品屋 工一設計有限公司/工一 張綺芳    商業空間類  零售空間  梵己展廳 之一 (香港 )設計/凌英麒 QUEEN SHOP Lifestore 初向設計/曾國峰 陳宗億 周大福重慶大悅城店 壹正企劃有限公司/羅靈傑 龍慧祺 個人工作空間  齒科實驗室 大向設計有限公司/曾祥坤 盒子內的狂想曲 詩墅設計/白智勇 庄燕云 旅館空間  善侒·安吉深溪 泛域設計/朱嘯尘 大地眺望台 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邵唯晏 賈昀芝 廖珮君 張昭衛 從心啟程 徜徉山海間 呈境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袁世賢 魏良曄 楊尹華 李尉彤 餐飲空間  kafeD 無界 CPD interiors/王偉丞 Tor Dāy 植室設計/鍾韶紜 陳宥諺 Lagom 13 杭州喜叻空間研究/高成 紫金山院 南京名谷建築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潘冉 覺旅咖啡 工一設計有限公司/工一 陳威辰 蔡凱竹 蒔光漫鑿 根果設計/趙順義  亭 福州市東形西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李超 陳志曙 赤顏 今古鳳凰設計機構/葉暉 陳堅 斑泊 伴境空間設計/林承翰 黃家憶  娛樂空間  武商夢時代摩爾影城 壹正企劃有限公司/羅靈傑 龍慧祺 展售空間  LAK 概念店 PONE 普利策設計/何思瑋 靜蘭灣美學館 水相設計有限公司/葛祝緯 郭瑞文 張宇辰 黃雅琳  工作空間類  辦公室 MUUSA FillStudio/楊躍文 ZSM 辦公室 臻筑設計工作室/詹益臻 Studio in SH 簡線建築/林薰 理想者的庇護所 福州市東形西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陳志曙 李超 流光轉繹 敘研設計有限公司/陳建廷 東譽營造企業總部 一一建築 / 粘晉榕建築師事務所/粘晉榕 Li Yang 開發辦公室 合風蒼飛設計有限公司/張育睿 吳家勳   生產空間  泉。場 共序工事/洪浩鈞 黃媛筠  公共空間類  文化空間  珠海星河糖廠文化博物館 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彭征 張博 臺中市立圖書上楓分館 洪大為建築師事務所/洪大為 機構空間  龍泉國小圖書館 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 孫偉旻 張智硯 映紀 大器聯合設計/黃裕傑 鐘啟彰 浮撫 _ 層間美術館 共序工事/洪浩鈞 黃泓維 彩虹星球 寵物告別館 沒有設計/劉暢 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臺北市仁愛國小健康中心 米索空間設計有限公司/詹明 旎 長友大輔  交通空間  北捷中山站改造再設計 形構設計/方俊能 方俊傑 服務空間  陽明實驗山屋 格式設計有限公司/王耀邦 彭一揚 李翊勤 火把社區 PONE 普利策設計/梁穗明 國立台灣美術館大廳服務台 漢玥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蔡明宏 翁新婷 高雄市立美術館圓形廣場廁所改造 曉房子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許晃銘 陳葳 歷史建築再利用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 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歷史建築再利用/王禹婁 邱玟瑄 楊書林 實驗木場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陳冠帆 陳韻愉 共和路壹號 福州大成室內設計有限公司/林開新  展覽空間類  文化展覽 2022 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 GLASSPEDIA 透明大百科 彡苗空間實險/鄭又維 曾郁翔 吳孝儒 吳庭安 創造之城 - 高雄 _ 2022 台灣設計展產業館 極製設計所/游麲 許茗晴 江瀚 陳巧妮 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 格式設計有限公司/王耀邦 彭一揚 李翊勤 曾印立   臨時建築與裝置類  臨時展會空間  Coffee Law 結晶 CPD interiors(Cheng and Partners Design Office)/王偉丞 謝嘉駿 木光之城 _ 2022 台灣文博會嘉義館 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蔡嘉豪 臨時裝置 徑光 無制設計工作室/吳玗恆 杜人傑  空間裝飾藝術類  藝術裝置  靜波 形構設計/方俊能 方俊傑 黃良毅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 CSID 撰文」歐陽青昀 

2023 TID Award入圍名單

Interior 357

2023年第16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 Interior Design Award, TID Award)競賽,從今年1月9日開始徵件,經過3個多月的徵件與一連串審慎的評選過程,於6月9日公佈入圍名單。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趙璽表示,評審團用了八天的時間仔細審視每一個作品後再進行投票,並持續長達六小時的複審會議,反覆討論出今年的入圍名單。他認為,參賽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最優秀的,一直以來 ,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所選擇的都會是獨立思考問題、反饋社會、尋找出當代最積極的設計概念及室內設計對生活產生的影響, 恭喜所有入圍作品、設計師、執行施工團隊及充分給予信任的委托方與業主。 自台灣室內設計大獎開辦以來,致力在亞太地區持續發掘具有潛力以及優秀的設計作品,鼓勵原創風格、發揚設計精神。本屆的TID金獎、新銳獎、評審特別獎以及TID年度大獎等各項獎項,將在2023年9月的頒獎典禮上揭曉金獎得主,請與我們共同期待。(以上時間如有異動,請依據TID Award 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入圍名單  居住空間類  複層 巷弄裡的一抹清新 蟲點子創意設計/鄭明輝 極簡風頂層複式 沒有設計/劉暢 共享式親子住宅 直合設計/張鵬峰 光影-空納萬境 劉捷設計事務所-國廣一葉/劉捷 一塊 “參毛玖 ” 雲行空間建築設計/潘天雲 轉折 天沐設計事業有限公司/黃正軒 大巧若拙 大塊設計/施佑霖 何宅 福建磐州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李振杰 Jazz 工一設計有限公司/張豐祥 袁丕宇 王正行 陳家邦 蔡凱竹 貼近想望 好適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何俊毅 廖亮宜 廖芳萱 微型 Hsu Residence/Between 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 孫偉旻 賴俐伶 回型寓所 本直制作/郭鎮榮 陳威誌 家 藝廊 向度設計/曾致豪 盒中盒 蟲點子創意設計/鄭明輝 BY公寓 Mr來設計工作室/付蓉 歲月靜好 山明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劉慶成 陳純宜 三三 潘冠宇建築師事務所/潘冠宇 蔡文琪 透 円設計/吳啟安 黃心妍 獨棟住宅 院景 淨設計/陽岱融 陳相妤 迴家 淨設計/陽岱融 陳相妤 中壢。彭宅 馮文志建築師事務所/馮文志 田田傢 十分建築|王喆建築師事務所/王喆 郭小甄 陳娸瑋 王婕欣 實品屋|樣品屋 UNISEX 新共居關係 二三國際有限公司/張佑綸 温奕謙 陳俊翰 劉承儒 天朗樣品屋 工一設計有限公司/袁丕宇 張豐祥 王正行 張綺芳 萬科棠樾 LSD Interior Design/葛亚曦 劉佳 空間抒懷 HODDI禾邸設計/林之豐 墨染敘境 維耕設計/林志龍 蘇楠凱 鄭鈺潔 吳佩書  商業空間類  購物空間 相與無相 福州市东形西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陳志曙 李超 零售空間 梵己展廳 之一(香港)設計/凌英麒 周大福重慶大悅城店 壹正企劃有限公司/ 羅靈傑 龍慧祺 QUEEN Lifestore 初向設計/曾國峰 陳宗億 個人工作空間 盒子內的狂想曲 诗墅设计/白智勇 庄燕云 齒科實驗室 大向設計有限公司/曾祥坤 曲觴流影 初宇制所/江奇鴻 潘勒姆髮型沙龍 源原設計/謝和希 旅館空間 善侒 泛域设计/朱啸尘 大地瞭望台 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邵唯晏 賈昀芝 廖珮君 張昭衛 從心啟程 徜徉山海間 呈境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袁世賢 魏良曄 楊尹華 李尉彤 餐飲空間 亭 福州市東形西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李超 陳志曙 紫金山院 南京名谷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潘冉 蒔光漫鑿 根果設計/越順義 Lagom 13 杭洲喜叻空間研究/高成 張潤 kafeD無界 CPD interiors (Cheng and Partners Design Office)/王偉丞 Tor Day 植室設計/鍾韶紜 陳宥諺 赤颜 今古鳳凰設計機構/ 葉陣 陳堅 斑泊 伴境空間設計/林承翰 黃家憶 覺旅咖啡 工一設計有限公司/張豐祥 袁丕宇 王正行 陳威振 蔡凱竹 娛樂空間 武商夢特代摩爾影城 壹正企劃有限公司/羅靈傑 龍慧祺 展售空間 LAK概念店 PONE普利策設計/何思瑋 静蘭灣美學館 水相設計有限公司/葛祝緯 郭瑞文 張宇辰 黃雅琳 日|夜 全木研究所 CHIEN建築事務所/簡彰慶 陳思嘉 孫順聰 董楠 俞書俏 趙菁 鮑永福 永康麗莊接待中心 域相墨湧設計事業有限公司/康智凱  工作空間類  辦公室 MUUSA 廣州填空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楊躍文 ZSM辦公室 臻筑設計工作室/詹益臻 Studio SH 簡線建築/林薰 理想者的庇護所 福州市東形西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陳志曙 李超 流光轉繹 敘研設計有限公司/陳建廷 藍灣十一 創夏設計有限公司/王斌鶴 王斌顯 東譽營造企業總部 一一建築/粘晉榕建築師事務所/粘晉榕 予白 廣州簡美家居設計有限公司/陸奕 Li Yang 開發辦公室 合風蒼飛設計有限公司/張育睿 吳家勳 合而相生 墨問空間設計/高曉峰 結構軸線 南方事務所/李政倫 王俞皙 陳姵璇 生產空間 泉。場 共序工事/洪浩鈞 黃媛筠  公共空間類  文化空間 珠海星河糖廠文化博物館 廣州共生形態九成設計有限公司/彭征 張博 台中市立圖書上楓分館 洪大為建築師事務所/洪大為 機構空間 龍泉國小圖書館 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 孫偉旻 張智硯 映紀 大器聯合設計/黃裕傑 鐘啟彰 浮撫 層間美術館 共序工事/洪浩鈞 黃泓維 彩虹星球 寵物告別館 沒有設計/劉暢 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臺北市仁愛國小健康中心 米索空間設計有限公司/詹明旎 長友大輔 交通空間 北捷中山站改造再設計 形構設計/方俊能 方俊傑 服務空間 陽明實驗山屋 格式設計有限公司/王耀邦 彭一揚 李翊勤 火把社區 PONE普利策設計/梁穗明 國立台灣美術館大廳服務台 漢玥室內装修設計有限公司/蔡明宏 翁新婷 高雄市立美術館圓形廣場廁所改造 曉房子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許晃銘 陳葳 歷史建築再利用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時境建築師事務所/楊書林 王禹婁 賴佩君 邱玟瑄 實驗木湯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陳冠帆 陳韻愉 共和壹號 福洲大成室内設計有限公司/林開新  展覽空間類  文化展覽 2022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 GLASSPEDIA 透明大百科 彡苗空間實險/ 鄭又維 曾郁翔 吳孝儒 吳庭安 創造之城 極製設計所/游麲 許茗晴 江瀚 陳巧妮 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 格式設計有限公司/王耀邦 彭一揚 李翊勤 曾印立  臨時建築與裝置類  臨時展會空間 Coffee Law 結晶 CPD interiors(Cheng and Partners Design Office)/王偉丞 謝嘉駿 木光之城 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嘉豪 臨時裝置 徑光 無制設計工作室/吳玗恆 杜人傑  空間家具類  家具 墨跡 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 孫偉旻 陳智揚  空間裝飾藝術類  家飾 蒙娜麗莎的獨白 由里室內裝修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傅瓊慧 李肯 藝術裝置 靜波 形構設計/方俊能 方俊傑 黃良毅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 CS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