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73
綉溪安平接軌國際藝術 日本藝術家駐館創作
台南綉溪安平飯店攜手日本當代藝術藝廊JILL D’ART GALLERY推出駐館創作計畫,計畫靈感源自日本當代著名詩人谷川俊太郎(Tanikawa Shuntaro)的詩詞作品《早晨的接力》,以早晨為主題,邀請不同藝術家接力駐館創作,透過他們獨特的視野與創作風格,與環境對話,捕捉流轉於早晨時光的生命力,呈現安平之美。 2024年12月24日前,《早晨的接力》由擅長詮釋自然之美的加藤ノブヤ(Nobuya Kato)擔任首位駐館藝術家,透過水彩畫結合複合媒材進行創作,細膩呈現其眼前不斷更替,自然綻放的世界。作品亦將成為飯店的收藏,為各個空間賦予生動的藝術生命。 藝術家在綉溪安平的頂樓室外觀景台進行創作,天空的漸變和分形圖案會在鏡子上反射和重複,模糊自然與作品的邊界。 以創作演繹藝術家眼中的安平早晨 綉溪安平坐落於台南市安平區,建築外觀致敬安平古堡,空間設計由安平在地設計師曾輝榮、許瑞燕操刀,融入在地特色並結合歐洲前衛品牌的家具家飾,營造傳統又現代的視覺衝擊。 台南綉溪安平飯店外觀。 此次與JILL D’ART GALLERY合作《早晨的接力》駐館創作計畫,描繪早晨時間隨著經度,在地球上不同國家流轉的過程,希望將安平古今之美接軌國際,進一步豐厚飯店的藝術氣息。 由擅長詮釋自然之美的加藤ノブヤ(Nobuya Kato)擔任首位駐館藝術家,透過水彩畫結合複合媒材進行創作。 藝廊旗下的藝術家加藤ノブヤ,1986年出生於岐阜縣,畢業於日本聲譽卓著的「金澤藝術大學」,擅長詮釋自然之美的他,在駐館期間於可遠眺安平美景的頂樓空間「綉溪之眼」進行創作。 以「FRACTAL分形」為概念,將相同的元素重複組成,藉由不同大小的筆觸營造出漸層效果,勾勒藝術家眼中《朦朧的早晨》。 透過水彩畫結合複合媒材,以「FRACTAL分形」為概念,將相同的元素重複組成,藉由不同大小的筆觸營造出漸層效果,勾勒他眼中《朦朧的早晨》。為了將隨時間變化的空間色彩融入作品中,天空的漸變和分形圖案會在鏡子上反射和重複,模糊了自然與作品之間的邊界。 作品在頂樓的星空露台上與天空互相照耀閃爍。 藝術家表示:「在創作作品時,我會融入當地的環境與氛圍,我認為生活的感受將會體現於作品中,希望觀者能找到他們心目中最佳的觀賞時刻,並享受自己與作品間的互動。」 如何將空間擴展的體驗轉化為壁掛藝術是一大挑戰。 展覽期間飯店住客可不限時段無限參觀,亦首度開放非住客報名參與限定活動,詳情可洽綉溪安平飯店官網。 如何將空間擴展的體驗轉化為壁掛藝術是一大挑戰。 資料及圖片提供」綉溪安平飯店 編輯」陳映蓁
Interior 372
自二十世紀以來,展覽演變成展示藝術品的核心場域,對空間的強烈意識,也成為書法家創作的重要特質。展名「當巨浪襲來」由此而來,不僅是空間之巨,也是視線之巨,探討藝術家如何以書法創作回應高聳白牆,展現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看視角。本次邀請卜玆、李茂成、和田浩志、於同生等四位藝術家參展,以尺幅、書體、風格、內容、字數、色彩、材質等變化,為傳統書法譜出新意,折射出當代書法藝術的萬千面貌。 展間純粹白淨的背牆,將每幅書法作品完美烘托,令人賞心悅目。 一則縮影:從文人書齋到藝術家工作室 卜玆以猶如「車手掣彎、戰機劃空」的速度振筆疾書,筆法兼容唐代、晚明草書及清代篆書,成就別樹一幟的自我狂草書風。卜玆於1980年代屢獲獎賽肯定,而後矢志成為專職書法家。他數度搬遷創作空間,從空軍眷舍、三合院到挑高的工業區,作品與之相輔相成。 卜玆,《悠悠盡日閑》2010-2011,水墨/紙本。 本次展出7件作品,其中2000年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每字不到0.2平方公分的小楷寫就,反映書寫時戒慎修持的心神。後期的《風》則典出明人徐渭詩,全幅採濃重飽滿的大字狂草書成,行筆每二到三字即重新沾墨,維持由漲墨至濕筆的節奏,宛如大風陣陣吹拂,令人遙想風起雲湧的意象。蘇軾云:「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卜玆大字密實如織錦,小字則疏朗若浮雲,以從容不迫的自信回應經典難題。 卜玆利用小楷將每字行距控制在0.2平方公分以內,感受藝術家凝神靜氣的心緒。 兩畝方田:從唐人詩句到宋畫名蹟 李茂成受到清代崇碑風氣影響,將隸書和魏碑的渾厚融入草書創作,著重於對生命的探索。《星垂平野闊》取自杜甫詩句,全幅用筆圓轉且不露鋒芒,結構多做扁方,單字濃淡對比鮮明,由濕到乾、由快入慢,周而復始,猶如在沙灘上作字,起始為浪所浸潤,隨著退潮消散,又在浪起後重獲新生。 (左)《星垂平野闊》,(右)《谿山行旅》,在臨摹古人詩作,將探索生命的精神融入作品,引人入勝。 《谿山行旅》取自台北故宮所藏北宋范寬名畫,李茂成在青年時期曾臨摹此作,畫風亦為之影響。近年興之所至,揮就「谿山行旅」四字,「谿」、「行」二字拖長且連綿的用筆,狀如瀑布及林道,引領觀者進入心中丘壑,產生可行、可游的想像。 三維線條:以線質召喚生命 和田浩志生於日本福岡,在京都成長,自五歲開始習書。受到日本書法先鋒井上有一等人影響,近年致力於少字數創作。有別於墨象派前衛書家,和田浩志保留了文字的可識性,並期盼以充滿力量的線條觸動人心。 和田浩志,《乃_14》2023,水墨/紙本。 本展精選12件單一字數作品,所書內容多源於自然萬象,反應出和田浩志的人生觀,以及立足於日本經典文化,對生命的思考與期望。《夢_16》尤其特殊,在書成後,刻意揉捏紙張並重新展開,使既有線條和非預期墨痕如奇蹟般地融合,據此成為完美的藝術品。藉有意無意之間、剛柔並濟的創作手法,開啟與西方抽象藝術對話的契機。 四度空間:英文字母的漢化變形記 於同生取法魏碑的雄渾,近年來於台灣各大書法獎賽頻獲首獎。有感於日本書法圖像化的趨勢迄今已逾百年,且持續主導台灣當代書藝,於同生力求突破字義與畫面的直接關聯,將文字載體代換為英文,並保留漢字書法的用筆及線質。 於同生,《墨舞 NO.2》2024,水墨/紙本。 本次展出五件作品,其中《閃閃動人》以原作及數位微噴輸出參展,不僅透過色彩衝擊視覺,也是以當代製作版畫的觀念,回應法書複製的經典傳統。新作「墨舞」系列一反過往英譯中的思維模式,改採概念命名,作品中可見墨線曲折迴旋,字勢欹側欲穿紙面,彰顯出跳脫文字桎梏,轉而重視線條與空間共奏的意圖。 展覽空間明亮乾淨,漫步其中欣賞四位藝術家的獨特風格,在多樣創作中沉澱心緒,體會每刻安寧。 2011-2013年間卜玆沉浸在大字狂草創作之際,李茂成亦如發狂似地埋首於書法創作;2017年和田浩志決意面向國際時,於同生亦轉身投入英文書藝。他們透過對深厚傳統的奠基,潛心創作,開闢對書法藝術的全新想望。 當巨浪襲來 時間」2024年9月28日至11月2日 地點」誠品畫廊丨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誠品生活松菸店)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畫廊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72
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於近期推出「Beta+」及「熱影像」兩展,由邱杰森與莫珊嵐、陳韋綸兩組策展人以新世代觀點,展現現在進行式的當代藝術。位於一樓展區及戶外廣場的「Beta+」,主要探討當代社會資訊的短暫性和有效性議題,有別於傳統的靜態展覽,作品如同有機體般,在展間不斷變化與重組;二樓展區「熱影像」以網路世界中的影像環境為背景,探討被塑造的想像世界,如何影響人們對於社會的認知價值。 「Beta展區」數位新媒界 展覽「Beta+」以數位技術和新媒體為背景,聚焦當今社會瞬息萬變的科技與視覺文化,展覽匯集了來自蒙古、法國、新加坡和台灣的孟克波洛兒.干波爾德 Munkhbolor Ganbold(蒙古)、林育正、瑪莉.哈維爾 Marie Havel(法國)、克萊蒙.菲利普 Clément Philippe(法國)、超級浪、黃萱、楊子強(新加坡)、鄧雯馨、鍾興賦等九組藝術家,以多樣媒材與創作手法,展現當代空間、環境與視覺文化的多重面向。 視覺文化與身份的探索 超級浪 Hyper Wave《游離的引線》Dissociated Fuses 。 在當代館廣場上,超級浪的大型裝置作品《游離的引線》矗立其中,以潛水艇作為媒介,重構台北湖的歷史景觀,探討自然、歷史與科技之間的交錯,進入潛艦內部,從監看螢幕觀看,當海平面上升後,台北城被淹沒的預示情景。 鍾興賦 Chung Hsing-Fu《有一天是一天》Surviving Day by Day。 鍾興賦《有一天是一天》以行為表演結合錄像裝置,探討身體與日常生活中的衝突與游離,從個體經驗出發,反思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身體與身份問題。 黃萱 Huang Xuan《靜物》Still life。 黃萱《靜物》是一場關於抑制動作和音量的表演,藝術家試圖以最安靜的方式放置物品,強調動作的約束與自我控制。 動態創作與即時性呈現 楊子強 Yeo Chee Kiong《電子傳送門之貳號專案:朱銘 2024》Teleporting Project #02_ Ju Ming 2024。 楊子強《電子傳送門之貳號專案:朱銘 2024》以3D列印技術重現已故雕塑大師朱銘的頭像,透過逐層堆疊的像素模塊,展示數位雕塑在虛實間的跨越與重構。 林育正 Lin Yu-Cheng《箱構 3.0:巴斯卡箱 _ 演算之所 I》BOX-OLOGY 3.0:Pascal Box _ Calculate in space I。 林育正《箱構3.0:巴斯卡箱 / 演算之所 I》以鷹架搭建空間,各式箱子與物件在展間不斷變化陳列,像是一個舞台讓物件本身自行表述,嘗試從自身記憶編寫出屬於自己的解讀及故事。 孟克波洛兒.干波爾德 Munkhbolor Ganbold《Possibility》。 孟克波洛兒・干波爾德的《Possibility》融入蒙古傳統貼花工藝技法、撕裂舊作的碎片,結合來台期間所拾獲的物件和材料進行創作,從重組中,透過物件位置的移動形成新的排列,產生不同意義與功能。 瑪莉.哈維爾 Marie Havel《擲骰子壁畫》On a Roll of the Dice。 瑪莉.哈維爾(Marie Havel)《擲骰子壁畫》以互動遊戲為基礎,透過擲骰子獲得的指令共創壁畫,決定作品的即時發展。特別的是,作品直至展覽結束才算完成,畫作的未完成狀態呼應了周遭持續變動的建構過程。 當代空間的重塑與演化 克萊蒙.菲利普 Clément Philippe《混凝土賽利昂》Concrete-Xérion 。 克萊蒙・菲利普的《混凝土賽利昂》以現地創作的形式,利用混凝土、硫酸銅與電線等工業材料,將當代建築中的隱藏元素可視化,揭示其背後結構與力量。 鄧雯馨 Teng Wen-Hsin《數位藻礁》Algal Reef。 鄧雯馨《數位藻礁》源於桃園大潭藻礁保護串連活動,藝術家以程式編碼將真實的海洋風景轉化為虛擬空間的資訊海,將錄像投射在不鏽鋼球上,旨在喚醒人們對在地意識與生態保育議題的關注。 「熱影像展區」虛實交錯的網路世界 根據統計,每日約有近四億張影像被上傳至社群平台,隨時間不斷增長的數據驅動技術,顯現了當代社會進入超出預期的狂熱狀態。陳韋綸以過往策展實踐與影像研究為基礎,試著將「網路」作為理解影像作品的框架,匯集九組國內外藝術家與團隊參與展出,一同探討影像媒介的轉變與變異、當代影像敘事的多重樣貌以及數位資本主義與網路文化的關聯。 影像媒介的轉變與變異 丹尼爾・卡諾加 Daniel Canogar《Chyron》。 西班牙藝術家丹尼爾・卡諾加(Daniel Canogar)的作品《Chyron》,以透過即時生成的演算技術,使全球新聞字幕成為不斷更新訊息的編織網,在不同意識形態下,展現新聞生態的脆弱與不穩定性。 李勇志 Lee Yung-Chih《環保稽查員》系列 Recycling Bin Series 。 曾從事環保稽查員工作的李勇志,將稽查過程中所記錄的回收物影像投影在帆布上,在令人感到熟悉又奇幻的斑斕景致中,探討幻象的表面與物體本質不變之間的關係。 莊培鑫 Chuang Pei-Xin《你有感覺到熱熱的嗎?》Do you feel any heat 。 莊培鑫在《你有感覺到熱熱的嗎?》作品中,運用3D掃描技術,將物質表面轉換為數位檔案,透過結合結晶與礦物的雕塑物,思考礦物所帶有且不可見的能量,是否能透過數位模式被再次生產。 當代敘事的多重樣貌 致穎 Musquiqui Chihying《雕塑品》The Sculpture。 致穎《雕塑品》在實驗紀錄片中,融合表演與影像敘事,以中國北京國家博物館近年所成立的非洲雕塑收藏品影像,探討具權威性的博物館,如何展示與詮釋來自異地的文化遺產,以揭示在博物館幽暗陰影中難以窺見的藏品面貌。 吳梓安 Wu Tzu-An《日常日長(或一次自拍)》Quousque eadem (or a self-portrait)。 吳梓安《日常日長(或一次自拍)》以翻拍超八攝影機和十六釐米膠卷、如日記電影的實驗影像中,思辨電影傳統與自我建構的敘事差異,以自我記憶的拼貼,呈現個體如何在數位時代中重塑自身的認同。 許哲豪 Hsu Zhe-Hao《系統無法辨識 “蟲新路一段”》Error { debug again and again. }。 許哲豪《系統無法辨識“蟲新路一段”》以西元兩千年前夕因系統錯誤,而增生的千禧蟲(Y2K bug)事件為背景,透過迷因般的影像敘事手法,詼諧詮釋交錯於網路與現實世界中的全球性網路災難場景,暗示虛擬與物質世界難以被分離。 網路文化與數位資本主義 吳宜曄 Wu I-Yeh《Generative Data》。 吳宜曄《Generative Data》以學習模型的演算技術,將社群平台無限推播的圖文,重新進行數據提取與分析,試圖藉由作品提供一種方法,以理解個體與數據、演算法、監控資本主義與行為剩餘間的關係。 李亦凡 Li Yi-Fan《important_message.mp4》。 李亦凡《important_message.mp4》從一系列的網路陰謀論出發,探究在當代網路科技發展下,人們無法確定資訊的真偽,抑或是在爆炸性訊息的餵養中感到恐懼的生命狀態。 馬修・格里芬 Matthew Griffin《The Outernet》。 來自澳洲的藝術家馬修・格里芬(Matthew Griffin)《The Outernet》則是化為如言語失控的觀眾,將新聞主播轉為因其話語而啞口無言的觀眾,並以黑色幽默的手法,批判社群媒體對個體的數位侵擾,與監控資本主義對隱私的侵蝕及自由的威脅。 為配合此次展覽,當代館藝術商店推出限定MoCA藝術香氛片,融合「Beta+」及「熱影像」主視覺設計,調和帶有濃郁大地氣息的廣藿香,揉以青茶與杉林的清爽空氣,散發獨特的草本泥土香味和佛手柑的回甘茶香,與盛大的展覽相呼應,不禁引人駐足、一探究竟,感受數位時代下帶給人們的震撼和嶄新視野。 「Beta+」&「熱影像」 時間」2024年9月28日至12月29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主題策劃展區2F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72
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台北.敦仁展間,近期推出藝術家「威利・希伯:巴洛克珍珠」(Willi Siber : Baroque Pearls)個展,展出牆上裝置、雕塑等多達十數件新作。以大自然為靈感,將觸動希伯感官的上施瓦本巴洛克教堂輝煌,如同跳脫常規、飽滿渾圓的「巴洛克珍珠」,以不規則形狀傳遞真善美寓意,表現其對自然與生命的歌頌,承載著巴洛克的華麗,為物體注入感性靈魂,在形變與材料轉換中,帶領觀者進入如聖樂般洗滌心靈的震撼。 《Wood wall object》,2020/2021,木材、鉻瓷釉。 希伯長期以抽象裝置創作聞名。作品承襲德國南部上施瓦本地區巴洛克藝術與文化的風貌,受大自然風景的滋養,將巴洛克華麗的色彩與律動以及對大自然的全心感動,融合轉化為抽象作品。藝術家表示其作品始終是自由且獨立的物體,不需要敘事性地解釋。基於物質的可塑性,著重於對形狀、色彩、質地的探索,試圖顛覆觀者的視覺認知。 《Tafelobjekt》,2023,琺瑯、纖維板。 展出焦點之一大型4米三聯幅作品《板面物體》(Tafelobjekt),以光滑表面強化木質纖維板的有機圓弧體,漸變的光線反射,隨觀眾移動帶來如四季變幻的起伏畫面,趣味感十足。另外二張黑、白新作,對稱凹凸、陰陽調和,如同珍珠般的觸感挑動神經。 《Stehende》,2023,烤漆、鉻瓷釉。 知名的鋼材雕塑系列《站立》(Stehende)與《木質牆面裝置》(Wood Wall Object)覆蓋著源於巴洛克的華麗色澤,鮮明的亮面烤漆,彷若大自然般靈巧生動。 藝術所擁有的多重樣貌 在長達45年的創作歷程中,威利・希伯始終圍繞著材質、形狀、色彩與光線不斷探索。希伯對形式性的研究,推翻傳統框架,將幾何形狀、線條與顏色共構成對「美」與內心感知的詮釋。延續對形狀與色彩間的交互,創作出形體間的矛盾感,嘗試混淆熟悉的感知,形成希伯獨特的藝術語言。 《Color blocks》 ,2024,合成樹脂、木材。 創作早期以繪畫為主,之後因繼承父業木材廠,逐漸對雕塑及立體裝置產生興趣,1980年後漸以木質材料為主要創作媒介。希伯曾表示:「我的創作源於改變。」木頭的生硬質感在弧線刨塑下,轉化為帶有韻律的圓弧形狀,創造意想不到的外觀形式。 《Sculpture》,2023,鋼、纖維板。 希伯從木材、鋼到纖維板,嘗試著一切可能性的突破。著名的鋼材雕塑系列中,扭曲的金屬由硬化鋼組成,這類材質即便在極端的承重負載下也不輕易斷裂,經希伯之手,呈現玩趣如吸管彎曲的輕盈。看似簡約,卻是一系列複雜的精密工藝與上色掌控,無縫焊接的物質性與明亮色彩起到相互作用,顛覆觀者對金屬輕重的認知趣味。 《Sculpture》,2022,鋼、鉻瓷釉。 此次展覽呈現希伯一系列特別創作,貫徹對於材質的優雅轉化,將巴洛克戲劇風格及大自然風貌,幻化為令人驚歎的抽象作品。 威利・希伯:巴洛克珍珠 時間」2024年9月7日至11月10日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 資料及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71
一年一會的「動漫未來2024」近期盛大登場,為盛夏再添繽紛色彩。誠品畫廊自2021年推出「動漫未來」主題展,今年邁入第四屆,邀集劉正堃、牛木匡憲、林雅儀、陳普、李冠王真、吳易陵、河麗等台灣、日本、香港的藝術家參展,他們的創作受到ACGIT(Animation、Comic、Game、Illustration、Toy)的影響,展現新世代潮文化與私觀點,不僅充滿時尚感,亦彰顯出濃厚個性,廣受年輕人喜愛。 劉正堃以印刷物表層,表現刺繡的獨特風格。 人稱「Abei」的劉正堃,自創Maskboy、Hua Hua等角色大受歡迎。本次展出「亂入」和「Re.」系列,前者在帶有記憶點的宣傳單、包裝材等印刷物表層,以刺繡一針一線縫製出富有個人風格的圖樣;後者以二手T-shirt為媒材,將衣物上有趣的圖文設計重新組合,將大眾消費物品變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展現。 牛木匡憲「Fog」系列的女孩畫像。 牛木匡憲主要展出「Fog」系列的女孩畫像,慵懶神情加上鮮明豔麗的用色,就像包裹的糖衣。1981年生於日本新瀉,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的他,目前工作和生活在京都,2011年成為專職藝術家之前,曾在文具設計、網路開發和遊戲應用開發公司上班,2016年開始在IG分享插畫「訪客」(VISITORS)系列並以此成名,創作受到1980、90年代動漫、特攝和玩具文化影響,以幽默、時尚和多變角色造型受到追捧。 林雅儀「Zlism」以奇異插畫期待帶給人們療癒和愉悅。 生長於香港的林雅儀,畢業於平面設計與廣告系,本身是服裝設計師,2010年起以插畫系列「Zlism」成名。Zlism就像一顆星球,住著細緻、可愛、善良、散發正能量的奇異角色,絢麗國度帶給人愉悅和療癒感受,牽引她從畫布延伸至建築壁畫上,將枯燥的水泥叢林當成調色盤,讓觀眾也沾染色彩的魔力,從中獲得心靈的撫慰。 「黑青」系列以墨汁繪製黑色塊面,搭配綠色螢光原子筆描繪有機符號,表現媒材與場域的共生關係。 陳普展出的「黑青系列」轉化自「黑青」(台語:瘀青)而讓人倍感親切。「黑青」系列是以墨汁繪製黑色塊面,從種籽、果實、動物等生命體的外形取樣,使用綠色螢光原子筆描繪出有機符號,當平面圖像建立之後,便可轉化為雕塑、公共藝術、動畫或AR等作品,與不同媒材或場域間形成有機共生關係。 李冠王真以「花」比喻經歷黑暗後的天賦綻放,鼓勵閃耀自我。 李冠王真1991年生於南投埔里,大學就讀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曾在時裝產業擔任造形助理,也推出自己的服裝品牌。時裝產業的高壓讓她一度陷入低潮,此時開始畫畫,繪畫使她靜心,所有不愉快的經歷也成了創作養分。2020年起從事數位插畫創作,更自由地表述對世界的奇想,2023年「You are Shine」系列鼓勵大家在黑暗中看見閃爍自我,「花」則比喻經歷黑暗才能綻放蘊藏的天賦。 吳易陵的作品十分鮮豔,童趣中暗喻著情慾,表露內心情感的源頭。 吳易陵的繪畫顏色鮮豔欲滴,童趣中隱藏情慾。曾任平面設計師的她,1993年生於台中,倫敦UAL Ravensbourne MDes Design Management Innovation畢業。她的繪畫從生活汲取靈感,如:翻白眼的女孩捧著一汪眼淚;植物張牙舞爪地伸出枝葉、長出垂涎的果實;盛放花朵宛如性器隱喻情慾等,從女性視角刻畫身體意識,表露內心情感的源頭。 河麗的複合媒材流露強烈的女性特質,探詢人生中的自我發現。 河麗的複合媒材流露強烈的女性特質。她將熟悉的國畫顏料、絹布,與蕾絲、牛仔布、珠子等裝飾媒材結合,柔和中帶著一絲冷酷。雖成長於都市,河麗與石、樹等自然物頗有共鳴,因居住地都有河流經過,不但以此命名,也比喻人生,在創作中自我挖掘,看見自己和社會人類之間的共性。 動漫未來 時間」2024年8月17日至9月21日 地點」誠品畫廊丨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誠品生活松菸店)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畫廊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70
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稱北美館)近日展出「2024 TFAM年度個展: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邀請四位藝術家從自身出發,以獨特的創作視角,訴說對不同議題想法,並將其轉化為作品呈現。為鼓勵當代藝術創作,每年皆辦理TFAM年度個展,透過評審討論與層層徵選,提供國內優秀藝術創作者展現的舞台,期望帶給觀眾多樣創作型態與對當代的思辨。 個展作品: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 大家都來看你了 / 倪祥 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展場圖。 倪祥取自照護家人的親身經驗,藝術家以詼諧手法,探討高齡化社會下陪病關係的身心負荷,以及面對死亡離去的無措感。透過放大、改造、轉化家人囤積物件、藥品及照護器材,再現隱沒於社會角落的長照議題,從另一視角察覺,在無法離席的照護歷程裡,家庭成員彼此牽絆的生命狀態,並從中審視照護者生活,同感於破碎時光中的角色與轉變。 假山水 / 陳以書 「假山水─陳以書個展」展場圖。 展覽陳列系列繪畫,以太湖石造景為靈感,並受義大利攝影師Luigi Ghirri的等比例縮小人造風景,對照著幻覺與現實為啟發,陳以書運用石塊物形的堆疊構圖,將「假山」概念植入畫景,亦突顯其基座的橫切底線,透過視覺揭露以假入真、以虛入實的意圖。創作期間亦納入當今烏俄戰爭議題,於畫面中的地景圖像往返推移抽象的框線與色塊,提供觀者思索關於國界/國土、界線/定位的問題。 之間II / 徐瑞憲 「之間II─徐瑞憲個展」展場圖。 為回應2022年烏克蘭「Tsina Viyny(戰爭的代價)」活動,徐瑞憲遠赴烏克蘭收集資料,邀請當地居民及在外烏克蘭人參與計畫,並在台灣各地募集上百台嬰兒車,結合機械動力與聲音裝置,讓每台嬰兒車承載不同訊息、音樂或聲音,包含烏克蘭人的故事或戰火中所採集的環境音,藉此呈現和記錄,而各種聲響所產生的集體力量,期望延伸出對戰爭的反思,觸動更深刻的生命意涵。 帝國的標本 / 蔡咅璟 「帝國的標本─蔡咅璟個展」展場圖。 藝術家探究台灣日治時期所遺留的物種標本,隨著歷史與環境變遷被遺忘或佚失相關紀錄,而產生不同價值與意涵。標本曾是現代化進程中的代表,最初以特定目的而製成,亦是人類意志和欲望的延伸。藝術家藉由動物溝通師和靈媒等協助,與成為標本的祂們溝通;技術展現載體如同召靈的科技義肢,在科學與歷史之外,理解被佚失的標本。 北美館透過每一屆的TFAM年度個展,給予年輕藝術家大顯身身手的園地,並藉由多元的展示方式,傳達深耕於心中的想法,轉譯為具體作品,嘗試帶著觀者一同暢遊,一覽藝術家們的眼中世界。 2024 TFAM年度個展:倪祥、陳以書、徐瑞憲、蔡咅璟 時間」2024年7月27日至2024年10月20日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3A、3B展覽室 詳情請見北美館官網。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70
3+2設計利用擅長的美學思維,賦予一棟50年老公寓煥然一新的模樣,同時也美化了周圍雜亂的小巷,引入綠意盎然的生機,使得鄰里環境更加宜人舒適,近期,更與一葉藍朵設計共同發起了「小停院-街邊藝廊計畫」。 由3+2設計與一葉藍朵設計共同發起的「小停院-街邊藝廊計畫」,靈感源自於柏油路上的「停」字。 隨著越來越多路人、遊客在此停留、駐足觀望,「走入巷弄間,不自覺被窗內的景色吸引而停下步伐,好奇地探頭往內窺視」,這是小停院的起心動念。轉角巷弄的柏油路上,剛好印有一個大大的路標「停」,意在提醒用路人到此處需要慢行觀察,這也是小停院希望帶給來訪者的體驗:讓生活的步調稍作停留,不要那麼快、那麼趕,坐著休息一下吧! 3+2設計透過擅長的美學設計,讓老屋有了全新的樣貌,搭配上蔥鬱綠意,打造宜人的巷弄環境。 街邊藝廊 種下美的種子 首展邀請「大塊文化」一同為南港老城帶入藝文氣息。 小停院首展邀請大塊文化,擷取繪本《種子和風》的精彩片段與旅人共享。 由留法藝術家王妤璇,與《阿鼻劍》編劇馬利、剪紙藝術家楊士毅共創的浪漫繪本《種子和風》,此次展覽將書中的精華片段以窗貼及複製畫的型態,展現在轉角空間以及周圍店家的牆面,期待與旅人們不期而遇;也藉此呼應大塊文化的品牌核心:「A place where something interesting is happening」(有趣的事情正在發生)。展期至2024年8月30日,邀請大眾一起走入《種子和風》的情感世界,從中探尋不同的人生視野。 《種子和風》繪者-留法藝術家王妤璇。 透過窗貼、複製畫等方式,將藝術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現出來。 小停院的展覽內容不拘形式,任何能與民眾拉近距離的展演方式都是團隊欲嘗試的方向,目前也與圖文插畫家、台灣品牌及在地藝術家陸續洽談合作,同時,也串連昆陽周圍店家,形成區域的共融連結,希望從這小小的巷弄種下美的體驗、四處發芽,讓每間店面都有機會成為城市中的一道美景。 透過窗貼、複製畫等方式,將藝術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現出來。 小停院-街邊藝廊計畫 日期」2024年8月30日前 地點」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398巷1弄2號1樓 資料及圖片提供」3+2設計 編輯」陳映蓁
Interior 370
年度特展《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近期在高雄市立美術館揭開序幕,展出55幅近百年藝術史的經典鉅作,一同探索畢卡索、安迪.沃荷、杉本博司等知名大師作品,飽覽世界級名作。 高美館《瞬間》展場一隅。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是英國泰德美術館歷年展期最長特展之一,高雄作為英國海外唯一展出站,呈現國際級私人珍稀收藏,展出20世紀最關鍵繪畫與影像作品,從繪畫與攝影的互動關係,穿梭百年攝影與繪畫,交織出不同時期的創作瞬間。 百花齊放的世紀作品 第一展區「攝影時代的繪畫」,以20世紀繪畫受攝影影響所發展出的新風格,呈現繪畫回應攝影帶來的挑戰,展出畢卡索(Pablo Picasso)〈水手〉、〈女子肖像〉及畢生代表作之一〈哭泣的女人〉,以多重視角摺疊,描繪經典瞬間。第二展區「拉鋸」,展現藝術家利用繪畫素材與技巧表現層層交疊的構圖。 畢卡索〈哭泣的女人〉。 傑夫.沃爾(Jeff Wall)《突如其來的一陣風》拍攝超過百張照片,擬仿日本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以巨幅燈箱形式呈現觀眾眼前。 第三展區「如畫的場景」引人走入繪畫與攝影界線模糊的場景,傑夫.沃爾(Jeff Wall)的創作挑戰「攝影紀錄真實世界」的概念,《突如其來的一陣風》經過縝密的編導設計,拍攝超過百張擬仿日本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 衫本博司《海景》系列。 大衛.霍克尼〈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大型巨作高美館登場,曾創下在世藝術家拍賣最高價紀錄。 第四展區「凝視的詩意」表現新一代攝影藝術家從傳統繪畫汲取養分,打造新的觀看方式,以壯觀的大尺幅照片、工整構圖,觸發對觀看行為的反思。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Andreas Gursky)以攝影探索影像製作的結構本質;而杉本博司《海景》系列,呈現各地大海影像,傳遞普世通用且永世不變的概念。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以拍攝的照片作畫出〈兩支蠟燭〉,展現繪畫創作賦予攝影真實存在的意義。 第五展區「歷史取鏡」展現繪畫所賦予攝影真實存在的意義,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以拍攝照繪出〈兩支蠟燭〉;威爾漢姆.薩斯奈爾(Wilhelm Sasnal)的攝像繪畫中飽含歷史、新聞和記憶元素,顛覆傳統攝影與繪畫既定印象。 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自肖像〉,是藝術家創新嘗試的代表作。 第六展區「融合新境」匯聚藝術家們多方探索繪畫的創新嘗試,推翻繪畫至上的觀念,本區名作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自肖像〉,就透過絹版印刷工藝打破自畫像真實性的神話,呈現最具代表性的普普藝術,展現對後世無數創作者的影響力。 讓藝術融入生活 高美館致力打造親近藝術的無限可能與多元形式,串連高雄品牌響應藝術,邀請高雄品牌永心鳳茶旗下月光茗酊室,聯名《瞬間》調飲,以「杯中的美術館」為系列主題,從安迪.沃荷〈自肖像〉為發想,調出「自畫像的異想」無酒精飲料,多變層次味覺與畫作相呼應;而飲品「飄盪的湖中輕舟」也幻化出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作品中的加拿大湖泊,結合在地風土食材傳遞清新風味。 結合永心鳳茶品牌聯名《瞬間》調飲。 民眾不只從視覺欣賞作品,還能喝到名作的飲品創作,透過藝術體會美好生活。高美館化身為時代的載體,讓觀眾置身在巨幅作品中穿越繪畫與攝影的旅程,看見藝術作品的文化脈絡,展現當代社會與視覺藝術的指標性藝術作品。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時間」2024年6月29日至11月7日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資料及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69
台北當代藝術館於MoCA Studio推出「Q POWER」展覽,與社團法人台灣彩虹平權大平台協會首度攜手合作,並邀請微波造浪黃遠君擔任策展人精心策劃,期望透過藝術的力量,呈現LGBTQ+社群豐富的生活樣貌,以創造更多元共融的社會。 「POWER」展區,藉不同的展出方式,呈現展覽所想表達的多樣風貌。 台灣於2019年通過同婚專法,然而,LGBTQ+社群在日常生活及社會結構中仍面臨許多誤解與偏見。本次展出25組入圍大平台Q POWER五大獎項作品,包含「Q Video影像創作獎」、「Q Music音樂創作獎」、「Q Campaign創意行銷獎」、「Q Literature文字創作獎」、「Q POWER精神獎」,以多樣的創作形式呈現LGBTQ+故事,展現當代多元性別樣貌與生命能量。 與「POWER」展區不同的「fear」展區,以黑色為主景,傳達展區之意。 彩虹窗景輕訴故事 進入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六扇彩虹窗景,象徵著本次展覽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以及追求性別平權的目標。展間的作品配置打破獎項分類,將相似主題分為「fear」和「POWER」二大區塊:從情感/情慾的初探到面對性別認同的困境與挑戰,以及逐步追尋自我認同並邁向自信與驕傲的過程。 透過鏡面走道的布置,在與身影的交織中,流暢貫穿各個展區。 二區塊以鏡面走道貫穿連結,象徵透過閱讀他人的故事,看見自己的身影,並從中獲得力量。每件作品雖各自獨立,卻能窺見其些許共通,透過不同媒介反映台灣當代LGBTQ+社群樣貌。 展區外部走廊設計五彩繽紛的窗景,當陽光穿透而入,照映出令人驚艷倒影,呼應展覽主題。 在分享中創造影響力 走廊設置觀眾互動區域,觀眾觀展後可留下自己生命中面對恐懼與展現勇敢的故事,以此回應展覽期許,透過各種不同的生命故事發揮影響力,進而推動同理與尊重多元價值觀。 「放膽追尋」區提供觀者自在暢談的天地,透過分享創造更多可能性。 台北當代藝術館長期致力於以藝術呈現各種社會議題,這次透過影像、音樂和文學等方式,跨越性別的隔閡與邊界,呈現多元性別族群的聲音與生活樣貌,期許我們的社會能朝向更友善、更尊重多元性別的方向邁進。 Q POWER 時間」2024年6月22日至8月11日 地點」MoCA Studio台北當代藝術館 相關展覽與活動資訊請見台北當代藝術館官網。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68
誠品畫廊在2024年3月8日於北京798藝術區成立新據點——「誠品畫廊北京」。開幕展「鑠:誠品畫廊35週年收藏展」便規劃分成三個檔期展出,以誠品畫廊35年來的收藏為軸心,用逾百件作品來梳理華人現代至當代藝術的發展軌跡。 展場空間。(誠品畫廊提供) 五月中迎來「鑠:誠品畫廊35周年收藏展二」,共展出24位藝術家的作品。從陳道明(1931-2017)到、陸亮(1975-),這20餘位藝術家的出生年代橫跨二戰期間至1970年代中期,從他們的繪畫、雕塑、複合媒材和空間裝置之作,可探見現代主義思想的衝擊及至當代藝術的實驗性格,當中不乏在地關懷的追求,和對於媒材與空間思考的辯證,總體展現出20世紀中葉以降藝術發展的軌跡。 現代主義思想的衝擊及至當代藝術的實驗性格 陳道明、霍剛是1950年代末台灣現代藝術先鋒團體「東方畫會」成員,戰後遷居台灣的他們,在現代藝術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畢生鑽研具東方精神之抽象藝術,同樣戮力於抽象領域的後繼者。 霍剛,90-3,1990,油彩/畫布,60 x 50 cm。(誠品畫廊提供) 19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受到國際矚目,徐冰、蔡國強、展望等創作展現強烈的觀念性,其藝術思路與形式對於華人當代藝術的開拓皆具有啟發的意義。身為1990年代中國繪畫新生代的劉小東、喻紅、王玉平等人,也以新表現的手法刻畫中國社會變遷下的「人」之百態。 劉小東,記憶樹一,2014,油彩/畫布,200 x 400 cm, set of 2。(誠品畫廊提供) 黃銘昌、蘇旺伸、連建興也以繪畫回應台灣社會轉型下的地景變遷,分別採取照相寫實技法和魔幻現實情境的描繪以茲表達。鄭君殿則以重覆的「色線」作為繪畫的基本單元,重新探索自印象派以來,顏色互補、光線與空間關係的視覺命題。 展場空間。(誠品畫廊提供) 池農深、王淑鈴的繪畫以抽象為主,兩位同是長年寓居海外的女性藝術家,前者觀照身心漂浮的狀態,後者將母體文化融入西畫流動性的線條當中。本身是亞歐混血的謝素梅,其藝術實踐總能靈活地游移於雕塑、影像或裝置之間,展現聲音與圖像、自然與文化、心靈與空間的感知體驗。 謝素梅,鞦韆,2007,動態霓虹燈雕塑,霓虹燈、變壓器、電動系統,280 x 42 x 21 cm, Ed.1/5。(誠品畫廊提供) 郭旭達的雕塑是各種「形」的構成,回歸造形本質性的探索;林延、郭思敏、洪藝真的創作都具有建築的結構性,也在材質解構的過程中找尋新語境。 洪藝真,無題,2006-2007,壓克力顏料、油彩/畫布,51 x 51 x 6.5 cm。(誠品畫廊提供) 藝術反映時代的流徙,也映射個人的微觀生命,歷經時間的淬煉,這些作品已不僅是從現代走往當代藝術的引領者,其兼容並蓄的內涵,也為誠品奠定了獨樹一幟的文化底蘊。 展場空間。(誠品畫廊提供) 展覽資訊 展期」2024年5月10日至6月30日 地點」誠品畫廊北京|100000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797路B06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1:00~18:00(週一休館)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畫廊 編輯」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