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67

建築師給予時代的對話 │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於3月底揭幕,展覽由三位建築學者吳光庭、王俊雄和王增榮共同研究策劃,用建築梳理台灣歷史脈絡。全展聚焦於1949 至1983 年間,回溯年代起點,正值戰後初期的混亂局勢,嚴重干擾了台灣重建復興的速度。此時亦是戰前日本營建體系與戰後中華民國體系交接之際,以政府遷台後至北美大樓完工,台灣建築師的培育和發展就此打下基礎。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主視覺。 在1949至1983年間這段時間內,因日治時期殘留的影響、國民政府的政策、美國的政治援助、民間藝術家的活躍以及社會對美好生活的想像,種種因素匯集形成社會對於建築界的影響,最終塑造成當年的建築風貌。《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以六個子題為切入點,內容包含兩百餘件作品、建築圖面、模型、檔案與影像紀錄,讓民眾從建築的型態,反推當時的建築師如何構思和設想,以此還原他們生長的年代,探尋建築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和意義。       序曲|美援 文化交織的時代 「美援」為展覽揭開序幕的起點。影像畫面捕捉了台日人打包行李被遣返的情景,姜阿新洋樓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這棟耗時三年建成的大樓,結合美國援助帶來的資金和西洋建築風格,承襲日治時期融合洋、和、台三方文化的建築風格,在當時可說是獨樹一幟。     北美館典藏,鄧南光《戰後在臺日人拍賣家當》攝影作品(1946年),以在台日人被遣返的照片揭開整個展覽的序幕。© 臺北市立美術館。   中國復古 讓古典結合新穎工法 國民政府遷台,意圖在台灣重新建立家園,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推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政策。透過國民政府為了維護中華文化大力推行的中國傳統,此時期的建築呈現用現代新穎的工法配合傳統元素之特色,像是:參考中式宮殿的對稱格局、變形傳統青銅器的紋樣作為窗花的設計,以及仿木結構上的彩繪等等,種種特點在前國立臺灣科學館和南海學區都可見一斑。   姜阿新洋樓。建於1949年,費時三年完工,為姜阿新製茶事業上招待貴賓的場所,也是戰後第一座新建的建築。彭玉理設計。建築模型由中原大學建築系製作。© 臺北市立美術館。   中國現代 傳承文化的在地演譯 與政府極力推崇的傳統文化相對,在威權統治的影響之外,台灣的民間的思想崛起,加上民間藝術家的共襄盛舉,逐漸衍生出獨屬於他們的一套審美。中國現代風建築的發展始自王大閎1953 年建立的自宅,提取合院建築和蘇州園林的精神,加入西方對空間簡潔通透的理解,以現代工法實踐在地化的設計。在這個子題中,透過東海大學藝術中心、國父紀念館等模型,可以微觀這段時間的建築師如何調適和消化來自不同文化體系的洗禮,和對自我定位的叩問。   成功大學總圖書館(1959年),王濟昌、吳梅興、陳萬榮、傅立爾共同設計。戰後的台灣在發展工業時並不具備任何基礎,在成大重點發展,並以此為基礎將之升級為大學,最初六個科系都和工程有關。© 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地現代 大膽思考與落地實踐 同一時期,第一批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建築師開始嶄露頭角,不同於在負笈海外的訓練背景,台灣本土育成的建築師對在地環境和民族性有不同於前者的理解,不僅日治時期本土鮮少有針對建築專業的相關訓練,在歷經戰亂後成立的建築系,師資亦極度不足,老師少有實務經驗,因此學子往往需要透過多方渠道自學、實踐。   臺北市立美術館(1983年),高而潘設計。這棟建築從外部觀看呈現井字型,大廳極大,將近三百坪,因沒有承重柱,身在其中的感受非常空曠,宛如室外的廣場,充分展現這個時期的建築師實力和審美素養。© 臺北市立美術館。   短短數十年間,在上述艱難環境中培育的建築師交出了優秀的成績單,建築呈現了大膽思考與務實實踐,像是三信家商波浪大樓,發想於極端實用主義走道設計,不僅具有意外的美觀,從建築橫剖面圖紙上的公式和數字,展現了在電腦繪圖、計算尚未普及的年代,建築師以超群的結構計算與設計能力回應艱困的挑戰,展現出建築師本身驚人的實力。   三信家商波浪大樓(1963年),陳仁和設計。波浪狀結構極為特殊,其穩定性在台灣常常出現地震的地理環境中備受考驗。© 張文睿。 非典型 現代洗禮中的宗教建築 在眾多建築中,不屬於政府也不屬於民間、在這當中最難以歸類的部分就屬於「非典型」的範疇。在戰後,天主教的勢力大幅擴張,教徒在此時突然激增,許多傳教士散落在世界各地積極推廣。   公東高工聖堂大樓(1960年),賈斯特斯.達興登設計。全台首座清水模建築,充滿宗教色彩。© 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1950年代末期,德國人戰後為了傳教而建立的菁寮天主堂便是當中的代表,經過在地化洗禮,在保留教堂輪廓的基礎上於細節裝飾中加入大量農村元素。與之相對,同屬於宗教建築的寺廟則可一觀指南宮與北投行天宮,建築師同樣保留傳統形象的輪廓,結合大量現代建材和工法,留下現代化的痕跡。       新生活 現代化的陣痛與發展 隨著經濟起飛與急速都市化,政府在1950 年代興建公共住宅、也鼓勵民間投資興建公寓住宅,「新生活」展區中展示了當代台灣在財富頂層族群居的住宅—林肯大廈,以及中央新村的模型。   中興新村(1957年)模型。整體都市設計參仿英國倫敦「新市鎮」創建模式而設計建造完成,成為辦公與住宅合一之田園式行政社區,社區內植被高度綠化,社區內巷道採囊底路設計,建築密度適當易形成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濃厚情誼。© 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此期間,現代建設和舊社會的生活空間開始起了摩擦,出現道路修建與民居的衝突,從社區的設計、建立,和這些建設在時光中的演變,可以看到人們對過往的省思、對生活最美好的期待,以及對未來發展的盼望,台灣建築在現代化過程歷經的陣痛與發展,歷歷在目。     以建築為時空的窗口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全展重點聚焦於戰後的建築,延伸探討它們背後形成的歷史事件和社會變遷,透過每一階段的變化來見證,讓觀者的視野從建築師本身的經歷、擴大到當代人們的生活環境和價值觀。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展覽現場。© 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覽策劃之一建築學者王俊雄先生指出:「建築是一種社會溝通。」這句話成為全展的最佳註解。深入全展的脈絡與內容,可見台灣在1949 年至1983 年期間,建築吸收的養分不僅止於嶄新的建材和工法,還有來自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與文化交織,建築所展現的姿態,是一位位建築師根植於這片土地,吸收並反芻這段時光的台灣所能給予他們的種種養分,進而反饋於社會的產物。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展覽現場。© 臺北市立美術館。 建築留下的歷史不僅僅是一個畫面或一段文字,它們保留了一個年代的人們的生活遺跡,即便隨著科技進步、人們與世界的互動模式已經不再同於往日,或許過往建築的功能也顯得不合時宜,但它們卻保留了人們自始至終,對理想生活始終如一的追求,也記錄下我們每一次嘗試、向理想社會邁進的努力。   資料及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採訪」江瑜

國際藝術力併發!與城市同步「2024高雄獎」

Interior 366

「2024高雄獎」於近日舉辦頒獎典禮,以城市為名的藝術獎邀請高雄市長陳其邁、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王文翠,及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總監何恩禮出席授獎,並由謝其軒、陳彥齊、胡家瑜獲首獎殊榮,此外,自創辦以來,首度選出原住民藝術家為首獎得主。另外,何創時基金會贊助書法篆刻類特別獎由段沐獲得,五大創作類項共優選5位、入選獎18位,入圍作品於高美館四樓展至4月28日。 頒獎典禮大合照。   作為發掘藝術新銳平台,高美獎致力於培養藝文人才,近年更因應時代趨勢,高雄藝文領域持續蓬勃發展,透過高雄獎的能見度,提供藝術家具開放性與正向競爭的創作平台,豐富台灣藝術文化能量,同時強化青年職涯機會,從軟體到硬體,翻轉出多元的藝術跨域發展,讓在地邁向國際格局,創造高雄人的美好生活。 2024高雄獎展覽空間一隅,攝影」Studio Millspace。 「建設」是城市的外顯,「文化」展現城市靈魂,落實「文化是生活,藝術是日常」的生活韻味,並以「輕軌」作為串連市民的橋樑,一同構築美好生活;「美術館」作為高雄靈魂所在,結合長者優惠、偏鄉藝術學習,弭平不同族群親近藝術,實踐藝術文化平權。   得獎作品  首獎  胡家瑜 / 洪水過後有島嶼 以布農族神話表現傳統與現代的交會,孕育新生代南島青年的自我認同,交織出新型態自我意識。 胡家瑜《洪水過後就有島嶼》,攝影」Studio Millspace。 謝其軒 / Good morning! And in case I don't see you,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and good night 打造無法抵達的樓梯,透過鏡面、水面等反射性的媒材,映照觀眾受困於彼岸的肉身,隱喻著時代性的困境。 謝其軒《Good morning! And in case I don_t see you,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and good night》,攝影」Studio Millspace。 陳彥齊 / 把聲音轉小 讓觀眾置身於蟲鳴與莫札特歌劇的奇幻場域中,兩種音響對抗交織,象徵個人與各種體制的拉鋸。 陳彥齊《把聲音轉小》,攝影」Studio Millspace。  何創時書法篆刻類特別獎  段沐 / 書譜:萬物演算 透過AI機器學習模型分析傳統書寫,創造新舊時代演譯的融合。 段沐《書譜:萬物演算》,攝影」Studio Millspace。  本屆高雄獎深具原生力量,許多創作來自對日常的省思,關注時代發展,展現身分認同上多元族群的生命共同體關係,藝術家創作的媒材跨越屬性,更增加了科技感,融入人工智慧(AI)、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等創作表現。高雄獎與時俱進,評審機制讓創作者直接與評審交流,使年輕藝術家不僅是參賽,同時參與正向交流的專業對話,高雄獎作為藝術發聲與共振平台,為未來藝術創作創造更遼闊的發展趨勢。 2024高雄獎於高美館四樓展覽室登場,攝影」Studio Millspace。   在跨領域趨勢下,藝術得以與不同產業結合,與城市同步邁進,提供高雄活力思維與前瞻視野,高美館表示,選在台灣美術節前頒發高雄獎項,期許藝術能量滿溢城市,將台灣推向世界。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6月29日,高美館將與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合作展出《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展覽,為大家帶來異同凡響的視覺饗宴。   實驗性四樓展覽空間展出,為高美館改制行政法人為徵件計畫量身打造的展覽環境。 2024高雄獎 時間」2024年2月10日至2024年4月28日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更多展覽資訊請至高美館官網。   資料及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編輯」林靖諺

Tiffany & Co.紐約旗艦店化身藝廊!《Culture of Creativity》Peter Marino 藝術基金會展

Interior 366

傳奇建築師Peter Marino與藝術的關係向來錯綜多元,被譽為跨域實務的先驅。此次他與國際精品品牌Tiffany & Co.合作,2024年5月20日前於紐約第五大道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旗艦店The Landmark首度舉辦Peter Marino:《Culture of Creativity》展覽。 《Culture of Creativity》展出一隅。   旗艦店內的藝術對話 Peter Marino將他私人收藏從位於紐約州南安普敦的Peter Marino藝術基金會(Peter Marino Art Foundation),帶進了Tiffany十層樓旗艦店其中兩層專門的展覽空間,展出來自26位藝術家近70件當代藝術作品,以及Peter Marino四十多年來收藏的各種媒材創作作品,和一系列1880年代Tiffany & Co.傑出的純銀作品。 《Culture of Creativity》展出一隅。   Tiffany & Co.執行長Anthony Ledru表示:「非常榮幸與Peter Marino攜手為The Landmark旗艦店首次大型展覽進行創意合作。他是深富遠見的建築師,為我們集結了各式藝術作品妝點10層樓的空間,賦予第五大道旗艦店全新面貌。」 《Culture of Creativity》展出一隅。   《Culture of Creativity》展覽將Peter Marino藝術基金會的藏品陳列於整體空間,與旗艦店展出的同一群藝術家近50件作品進行交流對話。Peter Marino則說道:「此次展出的作品代表了我個人逾40年的收藏,同時也呈現了旗艦店藝術策展和藝術品訂製的靈感來源。展覽重點在於並列呈現旗艦店陳列的同一群藝術家作品。」 《Culture of Creativity》展出一隅。   《Culture of Creativity》展覽向Tiffany & Co.深遠久廣且舉足輕重的創意致敬,亦確立了旗艦店作為紐約文化機構的地位。自1837年創立以來,藝術與工藝一直是Tiffany的品牌基因,1853年,品牌開始展示外借來的藝術品,供顧客在購物時欣賞;19世紀末,創辦人Charles Lewis Tiffany之子Louis Comfort Tiffany擔任品牌首位藝術總監,帶領Tiffany邁向藝術和珠寶設計新紀元。 《Culture of Creativity》展出一隅。   品牌與Paloma Picasso、Andy Warhol、Frank Gehry等眾多藝術先鋒建立了悠久的創意合作關係,《Culture of Creativity》除展出當代獨特的作品外,也展出了上述藝術家部分創作,彰顯Tiffany & Co.不遺餘力推廣藝術表現的心意。 《Culture of Creativity》展出一隅。   《Culture of Creativity》展覽於紐約旗艦店增建的三層樓玻璃建築其中兩層空間舉辦,如欲預訂免費門票,可前往官網進行預約。   《Culture of Creativity》展出一隅。   Peter Marino:《Culture of Creativity》 日期」2024年3月4日至5月20日 地點」Tiffany & Co.紐約The Landmark旗艦店 門票」可至官網預約免費門票     資料及圖片提供」Tiffany & Co. 編輯」陳映蓁

忠泰美術館 國際巡迴攝影藝術展《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

Interior 366

忠泰美術館2024年首檔展覽《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 Civilization: The Way We Live Now )不僅是曾巡迴過全球7座城市的國際熱門攝影藝術展,也是忠泰美術館開館以來,首次以全攝影藝術策劃的展覽,期望透過攝影藝術的媒介,邀請觀者反思人類的現在與可預見的未來。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展覽主視覺 ©忠泰美術館。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是忠泰美術館與攝影展覽基金會、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跨國聯合製作,展覽關注21世紀以來全球化下的人類集體生活樣態,自2018年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首度展出後,陸續巡迴至北京、墨爾本、奧克蘭、馬賽、弗利、倫敦等7座城市,已吸引超過27萬人次參觀。 主展區一樓大廳 ©忠泰美術館。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透過如鏡子般的「攝影」,映照出人類集體努力下的成果、文明的複雜與矛盾,並賦予我們關於當代生活的啟示。透過忠泰美術館主展區的「蜂巢」、「流動」、「說服」、「控制」、「破裂」、「未來?」與NOKE忠泰樂生活 Uncanny衛星展區的「逃離」、「孤獨相伴」,展出共8個主題;集結世界各地近百位藝術家與約兩百件作品,從居住和旅行生產和消費方式,到工作和娛樂、思考和創造、合作和衝突,記錄和詮釋人類當代文明的發展面貌。 主展區夾層展間 ©忠泰美術館。 主題一|蜂巢:居住之所 城市作為文明的重要標誌,具有人口稠密、社會分工複雜等特性。「蜂巢」一詞曾被形容紐約熱絡的社交生活,同樣也寓意著大型的人類聚集地。我們建立的這些日益龐大的都市有機體(蜂巢),不僅被動地承載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更主動地協助我們去學習、生產、思考。 主展區二樓展間 「蜂巢」主題作品 ©忠泰美術館。 主題二|流動:人事物的移動 無論是經由陸運、海運,還是空運,人員、貨物、原料、思想,甚至二十一世紀文明的象徵,都正在以百年前的人類難以想像的速度流動;貨幣貿易、石油能源、科技網路等,讓人類的交流與機動性提高,世界即是一座地球村。台灣四面環海,貿易往來相當仰賴海運及空運,貨櫃吞吐量更是名列世界前20大,是全球重要的貨櫃運輸樞紐。 主展區二樓展間 「流動」主題作品 ©忠泰美術館。 主題三|說服:影響力 說服是透過各種方式,影響他人的觀點、態度、行為或決策過程;例如廣告宣傳、行銷推廣等商業藝術。 主展區二樓展間 「說服」主題作品 ©忠泰美術館。 主題四|控制:權力與秩序 文明基本上可以比作一台複雜的機器,其零件必須不斷維修或更換。不同文明都有自我保護意識,不僅要抵禦外來者,也要處理內源性生存威脅。人類全球化存續亦須仰賴「控制」,它以治理機構和軍隊的形式呈現,例如國家機器等。 主展區二樓展間 「控制」主題作品 ©忠泰美術館。 主題五|破裂:衝突與失序 近年來俄烏戰爭、以巴衝突、Covid-19等,人類不斷面臨集體困境、自然秩序被破壞、司法不彰、人權遭受侵犯、人們被迫流離失所、武裝衝突、產業停滯或迅速衰落,藝術家們捕捉畫面並陳述這些故事,迫使我們正視人類文明的盲點與失敗。 主展區二樓展間 「破裂」主題作品 ©忠泰美術館。 主題六|未來?:新世界 我們每天都會自問:「未來生活會是如何?」當SpaceX的火箭讓太空旅行成真、Neuralink腦機介面植入長期實驗開展、Apple Vision Pro空間運算設備啟售,曾經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新科技,如今則在短時間內從實驗室開發出成品,迅速移到貨架上供人們消費,可預見的未來已然逐漸出現。我們期待生活中各領域的創新與改變,而下一個世紀會是何種面貌?我們又會變成什麼模樣? 主展區二樓展間 「未來?」主題作品 ©忠泰美術館。 策展人威廉.尤因(William A. Ewing)說道:「此次展覽可以從兩種角度去觀看:第一個視角,這是一檔透過攝影之眼所呈現的文明主題展;另一個則是從攝影展角度,觀看藝術家們如何呈現文明議題。無論你是喜歡攝影還是喜歡文明議題,希望大家都能喜歡這檔展覽。」  策展人威廉.尤因(William A. Ewing)說道,因應忠泰美術館的設計,在此處形成一個過去與未來對比的有趣視角 ©忠泰美術館。 展覽資訊 主展區 展期」2024年3月16日至6月30日 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1:00~18:00(週一休館) 衛星展區 展期」2024年5月18日至6月30日 地點」NOKE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  (臺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3樓) 開放時間」11:00~21:30(週五、六至22:00 ) 資料及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編輯」歐陽青昀

誠品畫廊北京 35週年收藏展現當代藝術風華

Interior 366

誠品畫廊作為誠品的核心事業之一,在2024年3月8日於北京798藝術區成立新據點——「誠品畫廊北京」。這是誠品畫廊首度跨出台灣設立的嶄新空間,除了持續支持具有前瞻眼光和毅力的藝術家,也期望「誠品畫廊北京」能作為「致敬現代,走向當代」的嶄新藝術交流場域。 誠品畫廊北京,位於北京798藝術區。(誠品畫廊提供) 藝術交流,深耕產業 1989年,第一間誠品書店在台北啟幕,誠品畫廊亦同時成立。35年來,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作為核心價值,深度經營書店、畫廊、藝文展演和當代文化內容;而誠品畫廊秉持創辦人吳清友先生(1950-2017)的理想性格與使命情感,以「向現代主義致敬,走向當代」的經營策略,推動華人現代與當代藝術為職志,持續策畫深具潛力或影響力的華人藝術家展覽。 誠品畫廊北京,是誠品畫廊首度跨出台灣設立的嶄新空間。(誠品畫廊提供) 面對瞬息萬變的現實環境,誠品畫廊亦不斷自我挑戰,除了現代藝術的經營,也將目光推向當代藝術的視野,除了與國際知名的華人藝術家合作,拓展收藏的疆界之外,亦傾力協助藝術家於美術館殿堂舉辦大型展覽。 誠品畫廊北京,致力藝術交流、深耕產業。(誠品畫廊提供) 現在,誠品畫廊以富含傳統文化底蘊,兼容當代實驗性格與藝術人才薈萃的北京作為首次擴點的基地,感受不同的文化底蘊之外,也期許在此和藝術家交流,持續深耕藝術產業。 誠品畫廊北京,期望成為「致敬現代,走向當代」的嶄新藝術交流場域。(誠品畫廊提供) 開幕展「鑠:誠品畫廊35週年收藏展」 「誠品畫廊北京」開幕展「鑠:誠品畫廊35週年收藏展」,以誠品畫廊35年來的收藏為軸心,用逾百件作品來梳理華人現代至當代藝術的發展軌跡。 開幕展「鑠:誠品畫廊35週年收藏展主視覺。(誠品畫廊提供) 展覽一共分成三個檔期展出,藝術家從1912年出生的王攀元到1996年出生的龔寶稜,世代跨距超過一甲子,展品則涵蓋繪畫、雕塑、紙上作品、裝置和影像創作,期待讓大眾能更從容地看見近百年來華人當代藝術的流變及堂奧。 後:謝景蘭,X 群島,1979,油彩/畫布,130 x 195 cm。謝景蘭(1921-1995)創作橫跨繪畫、音樂和舞蹈,筆下傳達的是內心風景。(誠品畫廊提供) 第一檔展出的藝術家出生於1910至1950年代,他們當中或曾經歷戰亂,困頓中仍孜孜於藝術人文。開幕展出的逾百件收藏品,它們揭示的意義不止於藝術,也是文化的累積和態度的彰顯。 後:刁德謙,如履薄冰,1987,壓克⼒顏料/畫布,198 x 335.5cm 。刁德謙(1943-)不僅回應西方抽象藝術的趨勢,也帶入東方文化的精神。(誠品畫廊提供) 代表著誠品是回應時代、與社會共感俱進的畫廊,也象征了畫廊與藝術家相互信賴、共同成長的夥伴關係。有此豐富的收藏與情感的支撐,「誠品畫廊北京」迎向新挑戰,持續預見下一個世代的藝術寓言。 左:熊秉明,大歸途,1998,銅,77 x 80 x 16 cm,8 Ed。熊秉明(1922-2002) 的作品可窺見從半具象至形象化的演變過程。右:夏陽,商人,1988,油彩/畫布,228 x 116 cm。 夏陽(1932-)表現主義色彩濃厚。(誠品畫廊提供) 展覽資訊 展期」2024年3月8日至4月28日 地點」誠品畫廊北京|100000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797路B06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1:00~18:00(週一休館)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畫廊 編輯」歐陽青昀

GUCCI ANCORA 時尚與藝術共筆的義式美學

Interior 365

GUCCI以藝術為底蘊舉辦「GUCCI ANCORA時尚藝術特展」,在品牌創意總監Sabato De Sarno的精心策劃下,一展當代義式美學。展覽計劃於亞洲六大城市舉辦,內容旨在頌揚個人情感,融會時尚、音樂、文字、影像等創作,在各種創作碰撞之中與當代文化相對話。   「GUCCI ANCORA時尚藝術特展」現場。 義大利文「ANCORA」意為「再一次」,代表人們對喜愛的人事物意猶未盡的情感。品牌創意總監Sabato De Sarno重回GUCCI的原點,自品牌創辦人Guccio Gucci早年任職的英國倫敦Savoy酒店,大廳電梯的暗紅色內裝裡汲取靈感,引用為GUCCI的新代表色,並揮灑於特展空間裡。   「GUCCI ANCORA時尚藝術特展」雜誌牆。 GUCCI創作素以義大利文化獲取靈感,「GUCCI ANCORA時尚藝術特展」採用「ROSSO ANCORA」的暗紅色調鋪陳,現場精選10組Sabato De Sarno設計的2024年春夏系列女裝、配件,呈現Gucci Prospettive 迄今推出的兩集雜誌《MILANO ANCORA》與《ANCORA MILANO》,展出Sabato和布雷拉美術學院合作精選出的四位米蘭藝術家作品,藝術家們透過不同的媒材、手法,敘述自身對米蘭的多種想像,讓觀展人們從不同視角觀賞,在藝術、文學、音樂、電影、時尚以及歷史的相互交匯裡,感受米蘭獨特的藝文氣息。     Valerio Eliogabalo Torrisi Torrisi擁有布雷拉美術學院攝影碩士學位,其藝術創作聚焦於身份認同,文字是其中的重要媒介,本次展覽中呈現三個重要的故事。 Valerio Eliogabalo Torrisi作品。 作品《我們假裝親密,這是彼此相愛的唯一方式》講述一段與米蘭城市的複雜且充滿愛意的關係。《E.T.N.A. – 這是你的新戀情》作品並呈的九張照片,訴說同性情侶之間親密而真誠的樣貌。此外,地板上鋪灑作品《每一次的偉大夢想》的彩色紙條,它們被排列成小堆,象徵米蘭社會的孤獨感,如同人們在派對上匯聚、分散和改變一般,當時間推移,紙條也將隨著人們的步伐而移動。     Martino Santori Santori出生於義大利盧卡,作品《全屬於你》是一封憂鬱且夾雜諷刺的情書,對象為模糊的「你」,而「你」可以是一個人、一個城市或一條街道,寄件者無條件地奉獻給這個「你」,這封情書也透過觀察和城市景觀而逐漸生動。 Martino Santori作品。 Santori從《全屬於你》中選出六平方公尺的巨大拓印,代表著人們日常行走的街道,並連結至城市的象徵意義以及行走作為美學實踐等概念。與此同時,由九個電視螢幕組成的錄像作品,傳遞一種碎片化、如馬賽克般的現實感知,影像內容是藝術家在米蘭各地拍下的場景,以微妙但是顯著的方式再行轉譯。從拓印到影像,《全屬於你》通過行動與深思,表達城市空間與生活其中的居民相互影響著彼此。此作品由Giulia Fegez策劃。       Cristiano Rizzo Rizzo的藝術奠基於對自然形態的拆解與分析,簡化與縮影,花卉、異國情調的植物、彗星和爬蟲類皆成為他傳達個人觀點的媒介。 Cristiano Rizzo作品。 本次展出的作品靈感來自於米蘭作家Patrizia Valduga,其文學在藝術家生命扮演重要角色。Rizzo試圖以藝術捕捉他對於米蘭的核心願景,一個社會關係動態且抽象的城市,同時也是他永遠能夠在該處找到慰藉、與朋友共度美好時光,並且勾勒未來藍圖之地。     Noura Tafeche Tafeche是一位視覺藝術家、獨立研究者與文字創作者,她的藝術實踐以工作坊、裝置、微型繪畫和錄像等方式呈現。 Cristiano Rizzo作品。 《前所未見-非凡成員之旗》是一個極具實驗性的藝術創作,邀集各年齡層的學生與教師通過對話和藝術激發視覺想像,將義大利語視為外語來學習,旨在超越通俗的自我表現方式,鼓勵人們擁抱彼此的獨特經歷、與他人分享,進而揭示、比較和傳達新的想法。而每面旗幟都代表了這一個語言旅程背後的故事,透過文字和圖像,自豪地慶祝全新的、不尋常的共同事物。     「GUCCI ANCORA時尚藝術特展」,自3月8日起在台北展出,歡迎熱愛時尚與藝術的民眾親臨,沉浸於Sabato De Sarno與藝術家們所織造的純義美學中。     「GUCCI ANCORA 時尚藝術特展」 展期」2024年3月8日(五)至3月12日(二) 時間」11:00-21:30 (週五週六營運至22:00) 地點」台北101購物中心 4樓都會廣場(台北市信義區市府路45號4F) 報名方式」透過 GUCCI LINE 官方帳號(https://tinyurl-dev.skridea.com/dVEnar9)線上提前預約報名 (展覽僅供 LINE 線上預約制,不開放現場排隊​) 資料及圖片提供」GUCCI 採訪」Sumile

Bluerider ART 「曹吉岡:天徑巡迴展」

Interior 365

Bluerider ART台北.敦仁、台北.仁愛於近期推出開春首檔展覽「曹吉岡:天徑巡迴展」,繼2020年於台北.敦仁「當坦培拉遇見山水」個展、2023年上海.外灘「天徑」個展後,此次精選曹吉岡2023年全新作品及不同時期的創作,首度完整呈現藝術家40年來的創作脈絡。 秋月長城,70x100cm,油畫,1991。   曹吉岡於1955年出生於北京,198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2000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畫系材料表現研修組,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基礎部,現居於北京致力創作。曹吉岡的繪畫功底扎實而深厚,40年的創作生涯,歷經不同時期的創新演變,轉化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長城純粹油畫」,以純粹歐洲的油畫語言,描繪《長城》系列,畫中以荒涼廢墟取代完整長城,呈現具挫敗感的繪畫性,並開始使用罩染手法。 山的垂面,195x270cm,亞麻布坦培拉,2022。 第二階段「鉛筆畫山水轉化」,鉛筆時期轉變到山水過程的中間階段,以創新鉛筆技法結合山水與風景,將戶外寫生以山水從上到下長條形構圖,產生如古代山水圖式的手法,形塑高古水墨山水磅礡氣勢。第三階段「丙烯風景」,從低海拔南方的寫生風景,逐步往上進入高海拔的平遠,加入高原地形的開闊視野,繪畫視角開闊而自然單純,透過丙烯的油性特質,曹吉岡在寫實風景中,帶入氤氳的效果,暈染出水墨般韻味,將風景逐步轉化為山水。   荒寒9,160X300cm,2021,亞麻布坦培拉。 第四階段「坦培拉」(Egg Tempera),80年代開始,曹吉岡潛心研究改良繁複而式微的歐洲古老坦培拉繪畫技法,坦培拉有著其他材料無法替代的審美價值,半透明性與內在光感,像瓷釉、璞玉般溫潤雅致,因其半透狀,細看可見色層下面的細節,營造往後滲透感,如修行般多層次打磨,借鑒水墨罩染方式,保持間薄餘留的水墨流淌性,半透明內在光感、瓷釉般溫潤的玉質觸感,創作出七米長巨幅山水畫《廣陵散》、大型《荒寒》系列等令人震撼大作。   Bluerider ART台北.敦仁展間。 「坦培拉」(Egg Tempera)是使用蛋黃或蛋清調和顏料繪成的蛋彩畫,盛行於歐洲文藝復興時代,達文西、卡拉瓦喬、林布蘭等藝術大師都曾利用坦培拉進行創作,直至16世紀後逐漸被油畫取代。曹吉岡對傳統坦培拉材料、方法進行改造,在西方畫法的堅固性與傳統水墨的流動性間求取平衡,使其成為「山水」與「風景」間可融通的媒介。中國山水畫受到道家思想的激發,「道與自然合一」的觀念流行在詩人及畫家之間,透過汲取局部「山水」孤獨莊嚴的精神元素,融合面對自然即興生動的本質,不論是黑白灰強烈對比的荒涼、孤寂,或是近乎無情緒的中性灰,極簡如同一抹時光的淡痕,自古至今,由近而遠,淡泊而悠然。 Bluerider ART台北.仁愛作品展示空間。   2024年巡迴展,除展出上一站於Bluerider ART上海・外灘的數幅大型全新創作外,亦展示不同時期代表性作品,以及藝術家親自挑選的個人常用工具,重現北京工作室一景,邀請大眾一同細品。走過藝術家40年漫長創作過程,從長城廢墟到《廣陵散》的悲壯,從山水空寂到《荒寒》的沒有溫度,從超越地表的《天徑》,感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高意境。   曹吉岡:天徑巡迴展 時間」2024年3月2日至2024年5月2日 地點」Bluerider ART台北.敦仁、Bluerider ART台北.仁愛   資料及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編輯」林靖諺

韓國人氣夢幻藝術家 林率智首次個展《Midnight》

Interior 365

美寓藝術文旅Meistay Art Boutique Gallery多年來致力於推廣藝術與日常生活融合的人文美學,而深受藝術藏家們注目,畫廊同時與世界各地的新興藝術家多次合作,旨在為觀者提供親身感受這些藝術作品背後所含的精彩故事的機會。2024年3月31日前將攜手韓國人氣夢幻藝術家林率智合作首次台北個展《Midnight》,共同創造一場療癒心靈的藝術之旅。 《Midnight》林率智台北個展主視覺。   以「夜」之形象串起兩大展出系列 本次台北個展《Midnight》以「午夜」為主題,象徵生活中充滿不可預測的變數,就像黑暗夜晚帶來恐懼和焦慮一樣。然而,作品中的微小光芒和當下的小確幸,宛如浩瀚宇宙中的星光或是陪伴漫長黑夜的夜燈,能給人以慰藉。   兔子是林率智作品的特色之一,既具備孩子般的純真眼神,又有敏感、獨立和固執的鮮明性格,象徵著每個人內心世界與現實之間的衝突與和諧,每幅畫中的兔子兔子透過雙眼觀察世界,建構自己的獨特世界觀,呈現出每個人在努力維護內心平衡的形象。 森林系列。《midnight - fairy 41》,2023。   《Midnight》將展出成森林與房子兩大系列,森林系列著重於相同顏色搭配的深入研究,呈現豐富的色彩變化,植物在畫中象徵情感和記憶,而顏色的選擇則取決於創作時的情緒,如藍色代表平靜,而黃色則給人舒緩的感覺,不同的色彩搭配使每幅畫所傳遞的情感氛圍也大不相同。 森林系列。《midnight - fairy 48》,2023。   房子系列則以日常生活為靈感,兔子在自己建造的家中專注地生活,象徵「家」是表達自己、休息、體驗各種情感並鞏固自我意識的區域。作品中也有眾多細節值得細品味。 房子系列。《midnight - 작은 존재4,》,2024。 房子系列。《midnight - 작은 존재2》,2024。   兩個系列雖然風格迥異,但透過「夜」這個共同主題連結在一起,形成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藝術家林率智希望觀者能從作品中感受到生活的黑暗與光明,觀賞畫作時或許能重新審視自己,從而尋找身邊的快樂時光。   林率智 2014年畢業於韓國藝術大學。作品以油畫創作為主,主題多為兔子和孩子,並以記憶中的空間為背景,搭配各種夢幻想像的植物,希望每個人能透過畫作感受到愛和幸福,並喚醒生活的日常中的快樂情緒。     《Midnight》林率智台北個展 日期」2024年3月1日至3月31日 地點」美寓藝術文旅(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2號14樓)     資料及圖片提供」美寓藝術文旅 編輯」陳映蓁

2024月津港燈節 在新視界看見鹽水魅力

Interior 364

2024月津港燈節1月27日正式啟燈,今年以「夢想將近.鹽水新視界」為主題,象徵著鹽水正逐漸向世界綻放美麗色彩,共規劃藝術燈區、巷弄燈區、徵件燈區、新創燈區,以及大眾廟鹽水車站光環境等五大展區。 2024月津港燈節主視覺。   台南鹽水,因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稱月津,是台灣南部最古老的區鎮之一,300年前更與安平、鹿港並列台灣幾處最重要的貿易水路之一,故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俗諺,後因鹽水港淤積日趨嚴重,水路交通沒落而喪失了經濟優勢;爾後,因著蜂炮的傳統文化特色在台灣打響名聲,時至今日,絢麗的火光成為感謝神明的謝禮,也凝聚了當地民眾,成為鹽水在地每年的大型盛會。   隨著年輕藝術家返鄉而舉辦的第一年月津港燈節,透過藝術的型態將更多文化元素帶入常民生活,逐步構起屬於鹽水的特色與驕傲,歷經了社會的動盪、文化的轉型、傳統信仰的建構、新希望的注入,讓世界看見鹽水成了一顆被埋下的種子。 新創燈區。裝置藝術團隊404 N.F、聲音藝術家張欣語《聲鏡》。   十多年來,數十組海內外藝術家團隊藉由各種藝術表現,傳達對月津港的一份敬意,在月光搖曳的河面上、樹張斜影的河畔邊,共創出每年精彩可期的年度燈節盛事;許多藝術家由此打開知名度,紛紛登上國際舞台。台南鹽水,在世界中開啟了新「視」界,走出屬於自己的步調,逐漸向夢想靠近。 徵件燈區。林建志《銀河旅人之夜》。   新希望的花火,是鹽水的祈望。承襲過往的文化,再藉由藝術、音樂等形式,將更多新穎元素注入生活,使人們利用嶄新角度欣賞和理解這片土地的豐富歷史,刻劃屬於鹽水的深度,成為身心靈得以棲息的場所。月津港燈節的光芒也在世界中閃耀,呈現在地文化特色,讓燈節成了鹽水驕傲的品牌。 徵件燈區。鄭兆麟《無限波》。   藝術燈區精彩作品 負責藝術燈區策展的都市藝術工作室表示,藝術燈區分為三大子題:以暖色的紅、黃光源為主的「新希望的月光花火」、繽紛色彩的「光影交錯的期待」以及藍、紫冷色調的「科技的光流脈動」,共計23件作品。 月津港親水公園作為藝術燈區的主要展區。    新希望的月光花火  都市藝術工作室:綻放。新視界 鹽水映照的不僅是人造與天造之光,更是人們對於土地熱愛與希望的嚮往,在月津港燈節裡,一代又一代的作品在這裡埋下希望的種子,透過月港,逐步綻放。   都市藝術工作室:竹夢 環環相扣的竹編象徵人與自然和物質之間的交錯與排列。暖黃色的燈以和諧的色調,代表著彼此之間共存的生活意義,在新視界中夢想被溫柔的包覆。   王志文:新鮮現撈 貓咪以潛伏的方式蹲坐在浮台之上,眼睛注視著前方水面下的小魚,配合右腳伸出的貓掌,讓主角貓和水中魚形成緊張的狩獵關係。   蔡昕默:神隱的線條 透過冷光線的巧妙運用,呈現出樹木的輪廓與線條,象徵著生命的流動與網絡。藝術家將大自然的元素轉化為作品靈感,勾勒出神秘而迷人的圖像。   都市藝術工作室:新視界的花園 作品由冷光線製作,以民眾參與的互動方式建構而成,希望藉由作品帶出在地民眾與鹽水之間的關係,構築這座城市的奇幻想像。   陳浚豪:夢的迴旋曲式 「翻紙花」是昔日傳統紙製工藝品,具有豐富的翻疊、轉動的造型效果。藝術家試圖改造這樣傳統的技藝,在約十米的腹地,構建出圓形的空間場域,利用量化方式創造嶄新的複數性視覺感。   步里赫森:月獸 把對月光的記憶擬態具現為幻想生物,從體內透出的錯落光斑流動變化,作為能源媒介與之相互了解,同一時間也能讓觀者與自身對話。   陳昱榮:鎏光 燈光流動映照出裝置本身曲面的色彩變化,作為光影流轉與反射的介質,透過幻彩膜的色彩折射,產生不同光影流轉的視覺效果。   森岡厚次 & 京都藝術大學:錦鯉 錦鯉是日本傳統的動物,也被稱為「游動的寶石」。牠們在水裡悠游創造出細膩漣漪,藝術家團隊將這些漣漪不斷變化的樣貌視為新視界的可能與變遷跡象,期待可以與鹽水進行新的交流。   蔡宜婷:微光曳曳 以馬達連動線性鋼材使其搖擺晃動,呈現光球活動的韻律變化,輕柔地搖曳彷彿是大自然的微笑,使人宛如置身於夢幻和寧靜的世界,感受著生命的脈動。 禹禹藝術工作室:內聚之光 作品在水面上浮起微微的圓,如同表面張力水分子的連結,呈現一種內斂卻又蘊含飽滿能量的狀態;漫射的光波是無數的相遇與相別,就像港灣中的水流將持續陪伴,創造新的視界。    光影交錯的期待  丁建中:FLIP-伴月 以夜光塗料發光的鐵件風動裝置為基礎,構想由八掌溪水路自橋南老街、鹽水八角樓再到月津港的昔日歷史,帶著風吹動過的痕跡脈絡,吹撫月港百年的繁榮。   凡京設計:平行之門 如果有道門,它開啟了與另一個平行時空的連結,那會是什麼模樣?藝術家希望邀請觀者在有限的時間裡,探索你所嚮往的理想生活境界,無論何時、何地。   郭嘉羚:雲的影子 雲的形象是一個介質,作品透過雲的輪廓、水波、光的疊合,試著呈現雲的消散與移動,隨著水波搖曳波動,在夜裡安靜地發光。   許巽翔 x Nathalie Gebert Creator:Nightscape Radiation 作品透過光的折射、反射和容器中不斷重新排列組合的玻璃珠,產生多變且豐富的光線變化,賦予了光線新的特質和特徵。   謝佑承:WindDots 受到環境和數位界面的啟發,藝術家將月津橋解構成逐漸變化的光簾,透過無數像 素的微小點,重新塑造空間的深度,探索風中色彩的微妙變化。   林晉弘:龍的鱗片 時逢龍年,藝術家製作與龍有關的主題。想像龍巨大而神秘的形象之後,覺得針對祂經過後留下的獸跡著手會是個有趣的角度,於是製作了浮在水上的龍鱗。    科技的光流脈動  黑川互動媒體藝術:沙盒再造計劃(月津版) 《沙盒再造計劃》探討人類與數位世界的依存關係。結合視覺藝術和聲音設計,創造出模糊了現實與虛擬世界的數位體驗;嘗試展現人類文明的發展和與科技的共存關係,是對科技進步的反思,也是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探討。   盂施甫:相聚 作品是一件風動裝置構建的藝術裝置。由象徵自由、變動和生命流動的風,與代表持續、穩定和生命滋養的河交織交融,為月津港創造一種獨特的動態美感。   有用主張:彼端 每個人其實都是打開這個世界可能性的一把鑰匙。《彼端》轉化了鑰匙孔意象,結合燈光,讓懸空而立的裝置在環境場景下,彷彿透露出另一端未知世界的光芒,創造極具想像力的奇幻光景,也象徵鹽水邁向嶄新的視界。   廖建忠:春之螢 夜晚的湖面上,綠光點點,像是成群的螢火蟲般飛舞著。   周代焌:合理有光 概念源自於水下的世界,作品下方有著擬人化的呼吸光源,好似這條河在呼吸一般起伏,也透過著河裡光源的起伏,暗示著水下的世界充滿著無限生機。   大聲光電:空間劇場#5-古月號 作品創作的場域位於古月橋,是連結燈節與鹽水的重要入口之一。藝術團隊將投射燈架設於橋拱的中央,向兩岸發射光束,彷彿飛行器的機翼,再搭配為現地創作的獨特聲響創作,引領鹽水在新視界中自由遨遊。   2024月津港燈節 日期」2024年1月27日至3月3日 地點」台南鹽水月津港、鹽水歷史街區     資料及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撰文」陳映蓁

「一件One Piece」誠品畫廊典藏作品展

Interior 364

2024年年初,誠品畫廊精心策畫「一件One Piece」作為首檔展覽。誠品畫廊表示,自1989年成立以來,累積了豐厚的典藏,此次以畫廊典藏為主題,不僅是溫故知新,也藉此機會梳理畫廊的典藏脈絡。新年初始,從中精選出部分作品,分別以兩個檔期來做規畫與展呈。 2024年首檔展覽「一件One Piece」,誠品畫廊提供。 年代最早的從趙春翔(1910-1991)1953年的畫作《山雨欲來》,近期則有日本藝術家森博幸(1982-)結合摔角與日本畫的2021年紙上作品,媒材含括素描、油畫、複合媒材、攝影、雕塑等,包括:以「親密感」為創作核心的日本攝影家野村佐紀子(1967-)的男性肖像《祕密》,還有「老頑童」劉其偉(1912-2002)的人物肖像畫等。 「一件One Piece」展覽空間照,誠品畫廊提供。 第一檔展出的作品主題多含有人物、生物等元素,展出藝術家有:林淵、劉其偉、陳來興、黃楫、王萬春、司徒強、任戎、郭文祥、劉世芬,以及日本藝術家野村佐紀子、小西紀行、森博幸等人。   林淵(1913-1991)是1980年代引起注目的素人藝術家,農事退休後以石雕、繪畫自娛,自稱創作「無黨無派‧自己思想」,樸拙中帶著童趣。陳來興(1949-)的繪畫是對土地的戀歌,關懷社會變遷下的生活景況,展品《工業葡萄園》(1981)即為一例。王萬春(1956-)的畫作表達的是空無的意境,經常將人物安放在不起眼的角落並以精細的手法表現。 展覽空間照:林淵,無題,1991,油漆/畫布,70 x 82 cm,誠品畫廊提供。 具有護理背景的劉世芬(1964-),其創作核心從病理學的知識出發,思考生命、性別和慾望等議題,展出「斯芬克斯的臨床路徑」系列(2005)為代表作之一。郭文祥(1966-)善於用圖像說故事,曾赴歐洲研修素描、陶藝、電影及版畫,展出2017年的金屬凹版作品線條細膩,色彩鮮麗活潑。 展覽空間照:小西紀行,無題,2007,油彩/紙,37 x 46 cm,誠品畫廊提供。   第二檔展出的作品以風景描繪和心象表現為主,展出藝術家有:趙春翔、王萬春、朱哲良、郭娟秋、董心如、楊炯杕、馬文、張銀亮、李艾晨、曾以霆,以及瑞士籍的杜菁蘭(Nicole Dufour)等。 王萬春,戲水,1990,水彩/紙,79 x 112 cm,誠品畫廊提供。 其中,郭娟秋(1958-)的繪畫常以重複堆疊的細密點描營造出光影般的流動感,展出《四季(素描)》(1984)可窺見風格樹立的初始。朱哲良(1961-)擅長以油彩、壓克力顏料或版畫等媒材探索抽象的向度。董心如(1964-)的繪畫呈現自我心象空間的多方探索。 「一件One Piece」展覽空間照,誠品畫廊提供。 版畫家楊炯杕(1966-)、畫家張銀亮(1988-)的創作多採擷平易近人的主題,卻都能昇華成靈視窗口的雋永景象。馬文(1973-)《豆豆與一百覓噗沙漠行走五部曲》是油墨印刷於鋁板上,身穿白裙的小女孩手拉100個白色氣球在沙漠中行走,她身上的白與沙漠的黑夜形成對比,加上水墨處理,塑造出幽遠的獨特意象。 第一檔展覽現已開展,第二檔展覽展期為2月17日至3月30日,期待觀眾能與畫廊一同溫故知新這些典藏作品。更多內容請見>>誠品畫廊 展覽資訊 展期」2024年1月6日至2月3日 地點」誠品生活松菸店 誠品畫廊(台灣110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1:00~19:00(日、一休館)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畫廊 編輯」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