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56

遠離塵囂的可可綠洲 土然巧克力淺水灣店TERRA by the sea

Bean to bar巧克力品牌TERRA土然,以親自挑選原豆、親手製作巧克力磚為基礎,延伸至甜點、飲品與餐食創作,期待藉由不同的表現形式,詮釋產區巧克力的風土特色。2021年,宛若熱帶雨林的TERRA土然落腳於溫州街,透過與各界職人、各個城市的互動交流,開枝散葉可可生活化的可能性;2023年,土然對於可可生活化的實踐,來到了坐擁夕陽最美延伸台之稱的淺水灣,開設了「土然巧克力淺水灣店TERRA by the sea」,引領旅人享受巧克力富有溫度並充滿探索趣味的絕妙滋味。 位在淺水灣的TERRA by the sea。   沿海地帶的可可風味 有別於TERRA土然巧克力溫州店的呈現,褪去巧克力博物館印象的淺水灣店TERRA by the sea,彷彿是博物館內一座供旅人休憩的咖啡廳,明亮且親切自然。 TERRA土然對於可可生活化的實踐,從溫州店延伸到淺水灣。 主理人楊豐旭分享道,「可不可以讓巧克力也成為人們的日常?這是成立土然這個品牌時,我最衷心的盼望。」為了消弭大眾對巧克力認知的誤解,以及市售量販巧克力與高單價精品間存在的鴻溝,開業至今,TERRA土然始終扮演著「日常生活也有巧克力」概念的推廣角色,希冀巧克力能夠真正進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藉由甜點、飲品等巧克力產品,觸發大家對於源頭的可可與產區,更多的興趣及好奇。 店內一景。 店內一景。 在TERRA by the sea,氮氣冰巧克力與產區熱巧克力與溫州店供應的產區略有不同,與海有連結關係的產區多數歸屬於此;而甜點型態亦和溫州店不大相同,這裡走的是平易近人的路線,但也用心選配不同產區的巧克力製作,常溫保存的旅行者蛋糕、瑪德蓮選用TERRA土然的巧克力配方豆,軟蛋糕挑選了坦尚尼亞的單品巧克力,戚風蛋糕揀用祕魯,而蔚為話題的巧克力巴斯克則是印度,藉由甜點各自表述的相異口感質地,強化產區的風味表現。 用心選配不同產區的巧克力製作各式甜點。 以巧克力講述巧克力之外,TERRA土然也擅以咖啡飲品講述巧克力,菜單上一款可可氣泡飲料,轉譯自盛夏時節受歡迎的西西里咖啡,將可可茶過濾後加入二氧化碳作為氣泡基底,搭配台灣檸檬與PEG Coffee的配方咖啡,柔和的柑橘調性與堅果尾韻平衡接壤,展現了西西里咖啡截然不同的嶄新樣貌。   形塑街區文化價值 巧克力與空間、食飲的互動關係,在TERRA by the sea不僅限於單品巧克力延伸至甜點和飲品,楊豐旭特地選了Liao Studio有料革製設計所與九土,期待九土的陶器瓷皿與有料革製設計所的皮革,完整大家對於巧克力的質樸體驗。 與Liao Studio有料革製設計所、九土合作,創造更完整的體驗。   餐食部分則攜手雷咖哩,推出香料雞肉咖哩佐麵包,雷咖哩鼎鼎有名,附餐沙拉也不容小覷,選用自家菜園栽植的芝麻葉,搭配三芝在地農戶德安居的有機蔬菜;而加入十數種香料的雞肉咖哩搭配佛卡夏,食用前再刨上與咖哩香料配方一致的香料巧克力,考量到入菜的需要,楊豐旭特別製作了85%的香料巧克力搭配咖哩,65%的單片香料巧克力則可以讓客人們購買回家享用。 攜手雷咖哩,推出香料雞肉咖哩佐麵包。 主理人楊豐旭特別製作85%的香料巧克力搭配咖哩。   前身為瑜珈教室的TERRA by the sea,保留了彼時的格局,轉化為如今的空間色調與家具、食器搭配,以期每一位推門入內的旅人,都能夠享受平和遼闊的輕鬆氛圍。對TERRA土然而言,TERRA by the sea的出現,讓巧克力成為海邊生活的提案,溫州街的土然是都市的可可秘境,充滿著巧克力的變化想像;淺水灣旁的土然則是輕鬆寫意的可可綠洲,表達巧克力跟各種食物共享的美好。  店內一景。 土然巧克力淺水灣店TERRA by the sea 地址」新北市三芝區北勢子45-14號2樓 營業時間」11:30-18:00(週二及週三公休日)   資料及圖片提供」TERRA土然 編輯」陳映蓁

7OCEANS品牌旗艦店 進駐NOKE忠泰樂生活

Interior 356

台灣戶外家具領導品牌7OCEANS的百貨旗艦店,近日於大直NOKE忠泰樂生活正式開幕。這不僅是7OCEANS旗下第一間百貨門市,結合NOKE忠泰樂生活主打的「參與式體驗」概念,希望打造出不同於一般家具店的品牌旗艦店。 7OCEANS首間品牌旗艦店。 延續7OCEANS的戶外風格,與來自芬蘭的「Yatofu Creatives也兜設計」聯手打造體驗式空間。店內選用沙黃、 暖色調的色彩,營造漫步海濱沙灘的愜意氛圍,材質上則採用陶土磚、藤編、木材等自然選才,希望傳遞自然舒適、悠閒自在的的品牌精神。 人與空間的互動體驗 成立於2005年的7OCEANS以獨特的精湛工藝結合歐美簡約舒適風格,打造兼顧美感與耐用的優質家具系列,不僅是國內外知名酒店品牌首選,更深受設計人士喜愛。 今年品牌正式邁入品牌18週年,歷經多次轉型的7OCEANS希望為消費者與設計愛好者提供更多優質的居家商品,決定進駐百貨商場,透過兩家實體門市及官方線上商城,打造更加全面的顧客體驗。  7OCEANS與來自芬蘭的「Yatofu Creatives 也兜設計」攜手打造互動式體驗空間。 7OCEANS主董事長Alicia表示,之所以會選擇NOKE忠泰樂生活作為品牌的首間百貨門市,就是因為忠泰強調的藝術策展、當代設計、輕奢選品等理念與7OCEANS的品牌精神十分契合。為此,他們找來了擅長創造人與空間之間的互動體驗的Yatofu Creatives也兜設計來打造這個空間,期盼消費者在探索居家靈感的過程中,重拾對於美好生活的重視與追求。 法國當代街頭藝術家喬丹.薩格(Jordane Saget)應邀前往7OCEANS品牌旗鑑店進行櫥窗創作。 設計團隊從7OCEANS的品牌基因汲取靈感,融合陽光、海洋、沙灘三大元素,結合紋理豐富的材質,希望消費者藉由實際觸摸與體驗,深入感受品牌訴求的大自然悠閒氛圍。此外,設計團隊於入口處打造了一座互動式體驗櫥窗,讓造訪顧客成為空間中的一隅,形塑出觀看者與被觀看者的趣味。 全新家飾系列 從戶外走進室內 相較於室內家具家飾,戶外家具向來給人耐用、堅固的印象。為了顛覆大眾的刻板印象,7OCEANS秉持不斷創新的精神跨足室內家具家飾品,推出抱枕、腰枕、餐杯墊等軟件家飾品,將戶外家具獨有的機能性帶往室內。 法國當代街頭藝術家喬丹.薩格(Jordane Saget)應邀前往7OCEANS品牌旗鑑店進行櫥窗創作。 嚴選來自美國的Sunbrella(賽百綸)布料,獻上極致編織工藝鉅作,具備格紋、圖騰、跳色、馬賽克等樣式,隨心情變換空間氛圍,該材質擁有極佳疏水性,不易沾附髒汙,清水沖洗即可恢復乾淨,美感設計之餘更多份耐用抗污的職人堅持。  建構專屬自己的空間美學 除自家設計開發的家具家飾外,更獨家代理比利時家具Roolf Living以及泰國曼谷香氛MN Formula。Roolf Living的家具可耐受極端氣候,全系列商品經過紫外線處理,採用透水材質讓家具能夠快乾、易保持清潔,部分款式甚至可以漂浮於水中,輕鬆化身家中泳池的道具配件。舒適質樸的外型搭配獨家工藝,無論置於戶外或室內都能自然融入場景。 比利時設計品牌Roolf Living的家具作品可耐受極端氣候,無論戶外或室內都能自然融入。 MN Formula則是泰國曼谷當地人氣複方香氛品牌,除了提供多達10種味道選擇,還有旅行蠟燭、居家擴香以及空間噴霧等多種香氛類型可以挑選,讓消費者在不同時間、各種空間氛圍下使用。熱銷款 「哈雷上的菸」,前調、中調分別帶有淡菸草和皮革氣息,極具個性的香氣標誌出不落俗套的態度與風格。  泰國曼谷當地人氣複方香氛品牌MN Formula,擁有眾多獨特香氣,是彰顯個人品味首選。 7OCEANS還嚴選國內外眾多品牌的優質商品,像是泰國染色莎草織物T HORR's、濃厚歐風家具家飾La Rue. 66以及由荷蘭古董收藏家創立居家品牌HK living,讓空間不只有一種風格,而是成為傳達個人美感、生活態度的豐富載體。  7OCEANS 七海家具家飾品牌旗艦店(NOKE 忠泰樂生活)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4樓 資料及圖片提供」藍色趨勢 編輯」歐陽青昀

米其林三星主廚全球唯一餐廳!La Vie by Thomas Bühner睿麗餐廳

Interior 355

由全球知名米其林三星主廚Thomas Bühner(傅納斯)與台灣合作夥伴合資開設的「La Vie by Thomas Bühner睿麗餐廳」,已正式於台北大直「NOKE 忠泰樂生活」隆重開幕,透過完美融合東/西方兩種不同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期待為台灣Fine Dining美食領域帶來全新的味蕾衝擊和感官感受,成為國內頂級餐飲業立足台灣放眼全球的重要里程碑。 餐廳門面。   「La Vie by Thomas Bühner睿麗餐廳」經營目標十分清楚,就是致力提供煥然一新的當代歐陸料理Fine Dining體驗;所有菜單均由主廚Thomas Bühner親自設計,並與行政主廚楊展浩(Xavier Yeung)密切討論、交流後定案,將其舉世聞名的「三維料理哲學」完整自德國移植而來,以全球頂級食材,搭配源於台灣山川、田野、河流和海洋等風土精選材料,注入其累積超過30年精湛烹調火候的Fine Dining料理靈魂之中,將在台灣詮釋出與眾不同的「全新Thomas Bühner米其林三星風格饗宴」。 La Vie by Thomas Bühner睿麗餐廳主廚Thomas Bühner,與行政主廚楊展浩Xavier Yeung。   以金瓜石及台灣風貌為靈感 La Vie睿麗餐廳的設計概念旨在展現台灣城市和自然風貌的多樣性,同時強調永恆、優雅、當代、簡潔和建築等多面向的設計語彙,整個專案由德國知名設計師Olaf Kitzig的工作室負責,該設計團隊在超過25年的從業時間裡,持續專注於旅館餐飲業、商業空間及私人豪宅等領域,完成了超過1,050個設計專案。 餐廳內部。   La Vie睿麗餐廳的基礎顏色元素採用綠色、岩石和藍色等大地色為基調,搭配源自台灣北部金瓜石為靈感的低調璀金色,反映出寶島台灣的歷史性、島嶼特性、包容性和靈活性,並盡可能選用能夠呈現出自然元素的裝修材質。為了確保客人在用餐時的舒適度,餐廳設計亦十分注重座位的間距和挑高天花板隔音效果,以及採用間接暖光的照明設計,既舒適又具拍照美感。 餐廳內部。   其中,獨有的戶外露台更是餐廳的一大亮點,環境優雅、佈置著精美舒適的戶外家具座椅和季節植物,非常適合享受美食後稍做休憩,摩天輪的光暈搭配燭光熠熠的寧靜夜色,讓身心得到徹底的放鬆和療癒。 餐廳內部。   設計師Olaf Kitzig表示:「設計源自許多看不見的小細節,觀察日常生活的細節可以帶給我們更多平常不會注意到的事物,因此我們的風格注重協調、品味與美感,La Vie睿麗餐廳的設計目標就是創造一個讓賓客感受到寧靜、和諧和美麗的空間。」 餐廳內部。   台灣首座 米其林廚師夢幻廚房 La Vie睿麗餐廳的I’m廚房設計與設備更是受到主廚Thomas Bühner及其團隊的高度關注,從設計專案的第一天起,他就全程參與廚房設備的規劃及配置等相關工作,並完整考量廚房整體的運作動線效率和節能等方面的要求。   憑藉超過30年的米其林餐廳廚房經驗,Thomas Bühner提出了關鍵的工作檯面高 度要求、檯面材質與工法、檯面下踢腳板材質與角度設計、冷凍櫃不同溫度的需求及容量大小規劃等細節;為確保量身打造的中島設備高機能性,他更親自造訪德國頂級商用廚具設備製造商MKN總部,與該公司工程設計人員當面討論所需要的獨特規格配備。 餐廳內配有米其林廚師的夢幻廚房。   La Vie睿麗餐廳所打造的透明半開放式廚房堪稱是台灣首見的「米其林廚師的夢幻頂級廚房」,具備眾多特色:與外場地板齊平的廚房地板設計、無壓迫感的德國一體式全區照明、具導流正負壓平衡的專業煙罩設計、封頂式不鏽鋼吊櫃、懸空不鏽鋼飲用水與電源供應中島吊架、全區空調、冷熱烹調檯面分區規劃、工作檯面接縫極少與極小化等,此外,亦全面導入全球頂規專業廚具與烘烤設備,在專業的廚具和設備間進行了縝密的系統整合;而廚房工作人員的制服則由丹麥/義大利的永續服裝設計品牌OLDER Studio,參考人體工學、出餐流程動線所設計。整個廚房的軟硬體規劃和配置充分展現了La Vie睿麗餐廳追求超高品質的基本精神,也讓廚師團隊可以更有效率地工作,提供更加優質的餐飲服務。   精選頂級客製化餐瓷 La Vie睿麗餐廳大量採用比利時藝術家Pieter Stockmans的瓷器作品,搭配台灣鶯歌陶瓷專業團隊量身訂作甚至創作設計的獨一無二餐具作品,藉以突顯菜色的魅力,並強調Fine Dining除了料理美味的基本要求外,還必須在餐盤與擺盤上展現秀色可餐的視覺表現力。   Pieter Stockmans深受許多世界知名的米其林大廚喜愛,餐具由硬質瓷製成,這種瓷器需要燒製於攝氏1400度以上的溫度,因此非常耐用,且完全沒有孔隙,不需上釉即可輕鬆使用和清洗。睿麗餐廳使用的餐具系列均為客製化且極具現代感,尤其是雪白瓷盤緣上的淡淡咖啡棕釉色,更是專為搭配餐廳室內裝潢風格而全球獨創特調的釉色,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 餐瓷皆為頂級訂製。 此外,在導入高階Fine Dining概念的同時,也希望能為國內餐瓷設計與製造工藝上帶來衝擊和提升,在Thomas Bühner的同意下,來自鶯歌窯廠的接班者們自組團隊接受挑戰,設計專用餐瓷。在NAKNAK設計總監曾彥文及ADC STUDIO創意營運總監楊凱雯的帶領下,緊扣著「融合」為發想主軸,象徵歐洲Fine Dining文化與台灣飲食文化碰撞後的新樣貌,也代表代表豐沛奔放的大自然食材與精準掌控的廚藝疊加後的展現,更是西方當代餐食器皿型態與鶯歌在地餐瓷製作工藝相遇的新嘗試。 餐瓷皆為頂級訂製。   在製作工藝上不僅挑戰從未試過的造型,在以白色為主調下,每款餐瓷都設定成不同層次的白,並搭配局部上釉的平滑觸感與粗獷手感,探索「融合」的不同可能性,也創造了飲食價值的新體驗。   資料及圖片提供」La Vie by Thomas Bühner睿麗餐廳 撰文」陳映蓁

融合潮流與設計 「NOKE忠泰樂生活」試營運

Interior 355

忠泰集團重磅布局生活事業,在台北大直成立新商場「NOKE忠泰樂生活」,結合藝術策展、當代設計、輕奢選品、風格美食及冰雪運動,打造「參與式體驗」,瞄準重視自我主張及生活風格的中生代消費者。從商業規劃、建築設計、空間質感、進駐品牌,到藝術展示,透過「策展力」凝聚,處處展現出時尚與藝術薈聚、潮流與設計交融的亮點,堪稱新型態零售商業的力作。即將於2023年4月29日試營運。   亮點一:建築空間語彙 「NOKE忠泰樂生活」建築設計由曾獲國際新銳建築師獎肯定的旅德建築師林友寒擔綱,以昔日基隆河面來往商船豐盈滿載的貨物為發想,商場命名也呼應「基隆河以北」 (North Of KEelung river),以致敬基隆河截彎取直後由南岸轉變為北岸的在地歷史脈絡。 NOKE忠泰樂生活外觀擷取基地過往歷史特色。   有別於傳統商場的方盒式建築,猶如航行於河道的大型郵輪,在立面形成階梯狀的連續開口,讓戶外的藍天綠意延伸到每一層的商場空間,視線通透,採光明亮。   室內設計由忠泰旗下的築內國際領軍,加上禾浩、衍序團隊的合作,在各樓層融入稻浪、湖畔、松徑、雲海等自然環境語彙。燈光設計由「燈光詩人」賴雨農操刀,跳脫傳統商業空間的單調窠臼,演繹一場有溫度、有驚喜的光影盛宴。 商場一隅。   忠泰集團也大方地將所收藏的多件當代藝術作品陳列至NOKE室內及戶外空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NOKE門口,由韓國藝術家Gimhongsok創作的知名作品「像熊一樣的雕塑」。顧名思義,貌似由一堆柔軟可破的塑膠袋任意堆疊成一隻饒富童趣的黃色大熊,但實則是重達百公斤的青銅雕塑。 Bearlike Construction-像熊一樣的雕塑。   而商場西北大門入口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博斯普魯斯海峽」,是全球知名的土耳其裔藝術家Refik Anadol的作品,以家鄉海峽洋流數據變化為其創作來源,透過人工智能演算技術(AI)將數據的單元化建構出繁複多元的連續錄像,充分結合科技和藝術美學融為一體。 錄像裝置藝術-博斯普魯斯海峽。   亮點二:精選品牌創造差異 「NOKE 忠泰樂生活」因基地規模較偏中型商場,自籌備初期即強化「生活風格精選」概念,這項精選策略與忠泰向來最熟悉的「選品」、「策展」思維不謀而合;因此最終打造出全台獨家品牌17家、忠泰自營品牌15家、全新概念店品牌67家的陣容。以眾多的風格選品、設計師服飾、天然香氛、美食餐廳等,揉合國際視野與台灣特色,傳遞兼容並蓄的質感生活態度,創造差異特色,滿足各式品味需求。 全球唯一餐廳La Vie by Thomas Bühner睿麗餐廳。   其中,更擁有德國米其林三星主廚Thomas Bühner全球唯一餐廳La Vie by Thomas Bühner睿麗餐廳,以及由享譽國際的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台灣唯一的餐廳作品-高檔港式火鍋「明粵」等焦點品牌。  「明粵」是隈研吾在台灣的第一間餐廳作品。 亮點三:貼近生活的策展力 此外,商場強調「參與式體驗」,除了設置「極光冰場」、「雪訓基地」外,更積極投入「策展型零售」。開業首季,集團旗下「明日製作所「兩組策展班底分別邀請日本知名跨界花卉藝術家東信(Azuma Makoto)首度來台舉辦《東信展:繁花.時敘》展,以及與乖乖、眠豆腐等8個品牌聯名合作、以奇特趣味吸睛的「《Uncanny Market》怪奇世界的求生指南」展。無論是強調高度藝術價值、抑或是大膽揮灑創意,兩展的共通點是價位易於入手收藏、可展現於日常,相當貼近生活。 《東信展:繁花.時敘》展。 策展零售空間Uncanny。  同時也聘請有「華人創意教父」封號的創意人包益民搭任行銷總顧問,藉由他深厚的跨界策展功力,攜手法國巴黎街頭藝術家Jordane Saget,響應「COME TOGETHER 一起.忠泰樂生活」主題,以風格強烈的圈繞圖騰融合NOKE建築特徵,創作NOKE開業首波主題視覺。 攜手Jordane Saget創造首波主視覺。 Jordane也將在NOKE進行10場即興的現地創作,消費者皆可參與其中,感受藝術帶來的驚喜。 多處皆可見Jordane Saget的圈繞圖騰。 以象徵自然的「N」為字首的,「NOKE忠泰樂生活」,不只以自然元素構築空間,手扶梯兩側22米牆面更設計為有機型態的植生牆,結合藝術創作,推出充滿自然綺想的「尋花計畫」平台。以具有台灣在地多樣性代表的蕨類為主角,邀請參與者於牆面多個點位自由想像非現實的蕨類之花,未來也將不定期換展,替商場注入豐沛活力和多元面貌。 手扶梯旁的「尋花計畫」平台。   NOKE忠泰樂生活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忠泰集團 撰文」陳映蓁

Akau Coffee猻物咖啡 南台灣的文青角落

Interior 355

高雄市內惟藝術中心主要由知名建築師劉培森設計與規劃,整體白色外觀呼應柴山綿延起伏的山形狀態,以帶狀式輕量建築群設計,工法選用剪力牆無柱,與周邊自然景觀共構、共融、共生。 由知名建築師劉培森設計與規劃的高雄市內惟藝術中心。(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內惟藝術中心是由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電影館三所專業館舍共同營運的新場館,以文化平權作為理念,將大門敞開迎向內惟聚落,藉由跨領域、跨世代、跨族群的精神,集結三館特色,規劃展覽空間、影廳、輕食咖啡廳等複合場域,打造「既在地、又國際」的藝術典藏教育中心,期盼縫合新舊街區、帶動城市嶄新的發展;同時也重新定義藝術、生活與空間之間的可能性,希望來往此地的民眾與藝術展開全新的多元對話。   Akau Coffee猻物咖啡外觀。 猻物咖啡 融合在地風情 在這裡除了欣賞建築之美、體驗空間與作品,其服務空間則邀請了「未來市」主理人汪麗琴擔任設計顧問,將過去經營好樣VVG的經驗以及打造風格IP等觀點,帶入內惟藝術中心,築起藝文運營計畫藍圖,共同規劃入口內惟閱讀區與文創餐飲販售區。 室外座位區。 而內惟藝術中心內的猻物咖啡從開幕至今已逐漸打響知名度,作為來自屏東的知名文青咖啡品牌,猻物咖啡名字取自於平埔方言的屏東古名「Akau」,台語音譯「阿猴」一詞,擁有獨立烘豆實驗所ACR,提供獨特的烘豆技術與特色調飲,融合高雄當地食材、文化與風土融合風味,期待帶給大眾不一樣的氛圍和感受。   室內空間。整體調性潔白明亮。 突顯自然景致,串連室內外 Akau Coffee猻物咖啡(馬卡道店)的空間規劃則由館方聯手未來市及3+2 Design Studio三方共同合作打造,針對咖啡館的整體設計風格,企圖將室外的風景、陽光、空氣與水引入室內,讓自然氣息圍繞於空間內。 綠色系植物強化了猻物咖啡的自然氛圍。 通透玻璃的運用模糊室內外界線,充分引光、引景。 桌面的曲線蜿蜒型態串起內部的「森森不息」,潔白環境中的綠色系植物與水波紋燈光,和軟裝家飾選品彼此相互輝映,期待藉由「師法自然」的設計思維,重新定義藝術和品味生活與空間的可能性,讓美好的事物聚流於此,匯集新氣象。 曲線蜿蜒的座位區串起內部每一隅。   融合在地風土食材,提供特調飲品。 資料及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3+2 Design Studio 編輯」陳映蓁

「T22 石勢 花蓮石.新生與演繹」設計講座 空間裡的石材魅力

Interior 355

由台灣設計研究院與《室內interior》聯合舉辦的「T22 石勢 花蓮石.新生與演繹」講座於近期完美落幕,當日上午由棟隆企業、高陽益實業、同達大理石、煌奇石業等四家石材廠商介紹各自特色,下午則邀請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第11屆理事長、呈境設計創辦人袁世賢,以及硬是設計主理人吳透,分享自身對石材運用在設計中的想法與經驗,為現場與會設計師和石材廠商,帶來精彩演講。 設計講座上午場大合照。 首先,袁世賢以呈境設計的英文名「Next Design」表達「設計沒有停止的時候,而是在每次的開始尋找各種可能性」的理念,認為設計不該被任何類型與風格所限制,因此他的設計從旅館延伸至公設、住宅、商業等多樣空間。繼而提到在當今的後疫情時代,由於生活型態受到改變,不僅自然風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影響了眾人對設計的看法,開始思考如何將設計與天然建材相結合。值得高興的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空間運用木皮、藤編、竹器、石材等具特色建材,期望未來能打造回歸自然的設計美學。 天然石材的優勢 在石材運用上擁有豐富經歷的袁世賢,以作品「太陽帝國」(詳見《室內interior》354 期)為例分享,起初因周圍環境較為單純,業主期望能以精品宅的概念,打造奢華且具磅礡大器之感的環境,於是將石材作為空間的主要表達,並以仿古面與亮面分別表現於立面和地坪。利用拼接石材表現其自然紋理,不僅延伸了視覺空間,優美的天然色彩更成為極佳的場域背景,與高雅的金屬裝飾、家具融合得恰到好處,透過巧妙設計,將石材轉化為有趣場景。 主講設計師與四家石材廠商對談。 接著他分析運用石材的優勢。由於石材的完整性高,在密縫銜接上更便於施工,而特殊的天然花色,亦增加了設計師在搭配上的選擇,不僅豐富多樣且天然耐看。那麼天然石與人造石間又有哪些差異?相較於有著獨特花紋的天然石,人造石相對重複性較高,但因為沒有孔隙滲透性不高,所以比起天然石更易維護,但天然石的硬度卻更具抗壓性。袁世賢提到,近年由於薄板磚的高耐磨性,逐漸成為競爭建材之一,雖說如此,他認為天然石材在空間立面的呈現上更具生命力,其優美之姿最撼動人心。 同達大理石攤位展示。 吳透設計師亦提出對於石材的想法:「若業主猶豫是否要使用石材時,我就會編織一段故事作為引導,給予他們更廣大的想像。」買一小塊石材,就如同欣賞了一億年前的風景,透過觸摸去細品在時間長河下所孕育出的自然景致,無論是質感還是紋理的表現,都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 在合作中展望未來 令人喜悅的是,袁世賢提到近年石材廠商在競爭中,不斷尋找品質良好的礦石研發新花色,並結合自媒體等方式逐漸進步,不僅為傳統產業拓展新道路,更幫助設計師效率溝通。 棟隆企業攤位展示。 吳透則分享一段故事表達合作的重要性:現代人類學之母瑪格麗特.米德的一位學生曾問:「人類文明開始的標誌是什麼?」意外的是,她回答:「是曾斷掉過癒合的大腿骨。」隨即解釋若一人大腿骨斷了,在沒人幫助的情況下,會在癒合前就因無法自理食水而逝去,所以「服務他人」是文明開始的最佳狀態。吳透藉著這個故事,表達花蓮各家石材廠,無論是在選材、加工還是運送皆會相互合作,透過組織完整的工作鏈,讓設計師只需面對一個窗口即可完成託付。 煌奇石業攤位展示。 對於石材的未來發展,袁世賢建議可將建築與室內設計區分,例如建築外觀多用花崗石,室內設計則以大理石為主,透過石質分類的方式,方便設計師根據特性去挑選;另外,藉由將餘料轉化為小物件商品,讓石材不只侷限於表面材料,而是延伸至生活器皿等領域,賦予其不同意義。透過石材的天然紋理、精緻化、客製化、特殊工法研究等方式,效率選材與運用。 高陽益實業攤位展示。 如今的文明世界是人為所構築而成,而大自然則給予了最珍貴的建材資源,袁世賢表示,注重自然與本土材料才能建立更具生命情感的未來場景。吳透則期望能帶領設計同業去認識石材真實的加工狀態,以啟發出更多的設計想法,並在互助中走出最佳狀態,期待任務合作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 攝影」歐陽青昀 採訪」林靖諺

《不存在的房間》全新沉浸式藝術體驗

Interior 354

礁溪晶泉丰旅自2017年起,開啟邀請藝術家進駐飯店的駐村藝術計畫,今年已邁入第三屆。本屆以「共感。停駐」為主題,攜手當期駐村藝術家San Chen(陳思安),以六感體驗結合蘭陽風情,打造期間限定的全新沉浸式藝術體驗《不存在的房間》。 《不存在的房間》主視覺。   搭上夢境列車,40分鐘體驗4種蘭陽風貌 這是一間只在特定的時間,為特定的人開啟的房間。《不存在的房間》每場次僅限定兩人入住體驗,當房客辦理入住,戴上耳機並取得房卡後,房間的主人將邀請房客化身為旅人,一同經歷一場夢。如果想像力能成為一趟旅行,你會夢見什麼樣的蘭陽風景呢? 房客辦理入住,取得「不存在的房間」房卡。 從飯店大廳出發,一路沿著飯店公共空間體驗,再進入到《不存在的房間》,一場沉浸式的夢景旅程也將開始。透過藝術家San Chen(陳思安)的引導,體驗聽覺、觸覺、嗅覺、味覺、視覺等多種感官盛宴。 以隧道為概念,透過火車與光影,引導旅人進入想像的旅程。 結合光影、雷射與煙霧,製造出如夢境般的場景氛圍。 每當來到宜蘭,總是需要越過一段長長的隧道,透過火車與光影,帶領旅人進入想像的旅程:以龜山島和蘭陽平原作為故事主軸創作,享受足湯的同時,也聆聽龜將軍與噶瑪蘭公主的愛情故事及龜山島歷史;打開湯池內的小紙船,感受鄉土詩人黃春明詩中的宜蘭鄉愁。 打開湯池裡的小紙船,感受鄉土詩人黃春明詩中的宜蘭鄉愁。 之後,客房人員會送來龜山島的海味,以龜山島為意象,搭配在地漁獲製成的龜山島茶碗蒸,利用味覺感受宜蘭滋味。 以龜山島為意象,搭配在地漁獲製成龜山島海味茶碗蒸。 接著,再戴上眼罩、躺在床上,用聽覺、嗅覺感受跑馬古道林聲,體驗陽光灑入林間,陣陣微風及森林芬多精的氣息。 戴上眼罩躺在床上,感受跑馬古道的陣陣微風與森林芬多精。 藝術家也將帶領旅人認識礁溪協天廟春祭的乞龜儀式,品嘗祝福的小壽龜,最後將由管家帶領旅人依照氣味的象徵性,調製專屬的祝福氣味,贈送身旁那位重要的人。 以礁溪協天廟春祭乞龜儀式作為概念,品嘗祝福的小壽龜。 依照氣味的象徵性,調製專屬的祝福氣味蠟片。   以在地為文本,構築體驗點滴 負責打造《不存在的房間》的駐村藝術家San Chen(陳思安),擅長運用劇場語彙跟空間情境,結合食物藝術進行創作。 由藝術家手工製作的花牆,搭配光影營造出夢幻情境。 在長達兩個月的駐村期間,藝術家藉由與房客的訪談及深入宜蘭實地田野調查的方式,把情緒帶入作品之中,將宜蘭的美食、美景和文化背景,透過光影、聽覺與氣味,融合沉浸式互動體驗,讓體驗者完全進入作品的情境中,這樣的藝術創作不僅能夠讓旅人更加理解當地風情,同時也能創造精彩難忘的旅程回憶。 戴上耳機,沉浸於《不存在的房間》。 San Chen(陳思安) San Chen(陳思安)擅長運用劇場語彙及空間情境進行創作,將感官經驗帶入作品之中,透過沉浸式的互動體驗經驗,營造獨有的情境氛圍;近年來將食材融入創作媒材之中,以食物藝術結合生活美學的《星球製造所》系列計畫受到矚目。作品多探討個體與群體、環境間的相互關係,並嘗試跨領域藝術創作的各種可能性。   資料及圖片提供」San Chen(陳思安)、礁溪晶泉丰旅 編輯」陳映蓁

2023漁光島藝術節 繽紛開展

Interior 354

兩年一次、人氣飆升的「漁光島藝術節」,今年邁入第四屆,期待讓剛從疫情陰霾走出來的人們,能夠在春日裡到漁光島海邊深吸藝術氣息,為未來日子注入飽滿正能量!   自2017年首屆漁光島藝術節開始,台南市政府與策展團隊「都市藝術工作室」藉由歷屆主題,有節奏的引領民眾重新踏上這座緊鄰市區,卻久無人煙的小島,尋找每個人的小島記憶與連結,將心安放於此,進而體會「藝術在一座小島」的精髓,更發現「漁光島」本身就是藝術!   雙策展,加倍豐富的島嶼探索 今年漁光島藝術節有別於以往,首度以「雙策展」模式進行,由都市藝術工作室策展專案許蕎和獨立策展人方敘潔擔任策展人,分別規劃「藝術在一座小島」及「重繪地海之島」雙主題,以雙重面向、共14件藝術作品,結合音樂、舞蹈、電影、市集等各種藝術形式與跨域活動,探索屬於漁光島的藝術與生活,帶來加倍豐富的藝術島嶼探索旅程。 獨立策展人-方敘潔   都市藝術工作室策展專案-許蕎 除了精彩的藝術作品外,還規劃了一系列人氣展演活動,例如獲得金曲獎的人氣創作歌手阿爆(阿仍仍)、DJ林強、獨立樂團Cicada、高雄鼓道場等,再結合漁光市集與草木森花之市,令人沉浸於漁光島的氛圍中。   藝術在一座小島:策展論述 藝術從來都不是從無到有,而是令「有」的狀態被看見。本次策展主軸以「藝術在一座小島」為題,以藝術品為序,引領人們看見由大自然策劃、由大自然創作的島嶼藝術。藝術家和島嶼相遇、感知環境,再取之於自然、形之於自然的藝術作品,呈現漁光島獨有的環境特性:防風林裡的植物氣味、拂過細碎沙灘的綿密浪花、以天空為畫布的晚霞…人們循著藝術,踏入島嶼自成一格的敘時與敘事,在24天的展期間,以天光景物為背景,和漁光島的顏色與時刻、幻夢與踏實相見。    都市藝術工作室&億載國小(漁光分校):每個人的漁光島 旗幟設計取主視覺的顏色做漸層搭配,藉由旗幟隨風飄動的視覺重疊,遠看構成一整排彩色帶狀視覺,象徵著島上海岸線風貌;襯底的繽紛色彩是小朋友的彩繪,象徵每個旗幟都是屬於自己的漁光島,就像進入夢幻星球的入口,引領民眾進入島上欣賞藝術節作品,享受夕陽時光。    吳瑪悧&吳宗憲:覓境 以漁光島防風樹林作為基地,連結了海洋,成為互相緊密關聯的依存關係,並持續探討自然生態系統演變的特質。本計畫在樹林與海之間,自林道至沙灘,以「覓境」為經緯,將現地沙洲景致,以修景方式強化海濱植物特色,從木麻黃、林投樹、馬鞍藤到蔓荊等,當人們順著光線、走入浪濤與穹頂之境,同時也能感受到風潮及浪襲。    孟耿如:Aru第一次來漁光島 走進漁光島的木麻黃森林中,映入眼簾的大自然美景彷若另一個神祕的宇宙,不知道在未知的樹叢裡、在花圃、在樹梢中,還藏著什麼樣的小精靈。在自然與現實交錯的世界裡,既繽紛又奇異,帶著魔力的色彩,迷幻又詭譎。這是Aru第一次來到漁光島,一個很不一樣的夢幻島。    陳浚豪:挪用記憶的永恆  《記憶的堅持》也叫做《記憶的永恆》、《軟鐘》,是西班牙著名畫家薩爾瓦多.達利的代表作之一,完成於1931年,目前收藏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至「軟時鐘」是人對時間急迫的焦慮表現?還是因潛意識中理解自身終會面臨死亡而感到焦慮?藝術家陳浚豪試圖挪用這件曠世巨作,以3D立體的方式重組原為2D平面繪畫的達利超現實畫作,並挪移至漁光島的海灘上,讓自然與人為得以相互介入!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B群:藝術在一座小島  漁光島的夕陽將一切染上薄霧般輕柔的迷幻色彩,因風撩起的沙塵是風的顏色,暖陽與曬了一整日的沙,將全身包裹著。配著海面波光漫步在沙地,踏進織網中溫度像是被視覺化,溫暖的感覺從肌膚滲透,是一種屬於漁光島的浪漫。    陳泓易:漁光賦格  作品以並置融合的時間向度來思考漁光島這個空間的意涵,從一個歷時性的視角來思考漁光島,乃至安平港,台南的文化系譜。節目將演奏荷蘭、西班牙等與台灣共融過之國家的歐洲音樂、台灣作曲家新譯的北管戲曲以及鄒族古調,並在漁光島以演唱與鋼琴四手聯彈之演奏的方式呈現。    葉海地:透明夢  漁光島的存在對藝術家來說仿似一個夢。這個夢裡的時間觀是依照每棵木麻黃,來自遠處的浪花互相呼應而堆疊出來。這次的大型裝置《透明夢Translucent Dreaming》坐落在沙灘與海潮的邊界上,在一天不同的時段裡,作品隨著周遭自然產生互動;樹梢聲、陶片互碰敲擊聲、日落、月昇…在這個時候觀者們也自然幻化成這個舞台上的獨特演出者。    謝佑承:一刻  《一刻》沿著海岸樹林的植被景觀,設置成一座長條型的水平線,每座鏡面依據面向海平面的不同角度,對準了夕陽落下的40個一分鐘。每一個將映照出不同的天際區間,在時間軸上呈現日落的變化,觀者可以沿著作品繞行,依據各自不同的視角遊走。   重繪地海之島:策展論述 以當代地景與裝置藝術召喚想像,用巨觀的地理繞行和微觀的元素詩學來探看這座島嶼,為地、水、火、風等元素賦與形式與物質,把曾經與現有的地海之名雜揉在一起,找出人造與自然之間、人文與科學之間的萬物平衡。藝術家分別給出有距離感的眼光,用不同的空間與時間尺度去觀照,並以科學測量方式,於地理環境中搜集資訊,進而將資訊生成裝置的感知。    吳權倫:The Test(考驗)  在本次現地製作中,原本讓人穿過的窗口被光電板取代,在傍晚點亮前方倒塌結構內的霓虹。光電板不見得每天能蓄存足夠電力,光電能否點亮迷幻的景觀預言取決於天時 / 運氣。光電是台灣天候環境給予的運氣,希冀其點亮美好願景,但未來留下的是建設或是殘局亦是考驗。    林介文:織一片浪  海邊最好看的就是浪,藍色的海捲起白色的浪然後滲入灰色的沙裡消失不見,每一捲浪裡藍與白的比例從來不會一樣,周而復始的規律好像編織時那樣平穩安靜,於是藝術家想將一片浪留在沙灘上,用藍色的織紋襯拖白沙,讓旅者駐足在浪下休息放鬆。    張永達:未來比例尺-2100  如金字塔陣列般的消坡塊,隱沒在漁光島防風林與沙灘交界處,曾經是用來維繫地海界線的人造物件,如今逐漸失去其功能與自身尺度。藝術家將黑色鏡面玻璃裝置置於這個交界,分別照映著地與海的景觀,多面體鏡面裝置以實際比例的高度,在表面刻上了IPCC對於未來全球海明面上升高度預測的時間表和數據刻度,當我們在看著黑色鏡面所映照的地海景物時,同時也是在觀照與對應漁光島此時此地,之於未來的時空尺度。    吳書原:島之浮沉  與漁光島海岸線相應而生的飛砂防止保安林同為島上重要地景,重新審視在地原生植物與人為功能性生態系之間的關係,尋回地海之島的人造與自然內在平衡可能。在過去,島曾與安平相擁,被港口割離的漁光島,雖孤獨,卻獨留了精彩。島上的花草樹木逃過了冰河的摧殘,讓這座孤獨的島嶼,得以留下數萬種美麗植物,繼續生長至今....    吳透:縫縫  空間設計師吳透的作品《縫縫》以木、石結構勾勒出大航海時代以來的島嶼動盪。荷蘭人以砌石築城,將台江縫合進全球貿易的航路裡,島因此不是島;鄭氏王朝以木構築城,將台江縫合進中國王權爭奪的歷史裡,島從此還是島。四百年來,前方這片海只有進退幾里,人的進退何止失據,斷開的是縫還是縫?    李育昇:鯤島神舟  劇場服裝設計師李育昇的《鯤島神舟》重現神從海上來的鯤島歷史。   2023漁光島藝術節 日期」2023年3月24日至4月16日 地點」漁光島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南市政府、都市藝術工作室 撰文」陳映蓁

學美.美學4.0北部場 揭開校園的設計旅程

Interior 354

由教育部發起,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於今年迎來第4屆,整個計畫透過改造為校園注入新設計力,優化場域賦予美感,並結合校園提升效能,期望給予師生更加美好的學習環境。「學美.美學4.0」北部場於近期公開亮相,本篇將主要介紹新北市新北高工、新北市光仁中學、台北市復興高中等3所學校完整的改造成果。   收藏合:為模具科川堂注入美感 新北市新北高工 / 共序工事 入口川廊空間的屏風式櫃體,可自由移動展現不同使用情境。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模具科教室似乎總不禁令人聯想到破舊的工廠,而身為全台唯六設有模具科的技術型新北高工,期望透過設計將美學帶入校園,翻轉眾人的既有印象。隨著時間演變,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川堂,從布告欄到展示櫃、生鏽的鐵架皆令人感到過時感,不僅如此,在混亂的動線安排以及收納空間的不足,亦是改造的一大挑戰。   改造前的川廊大廳顯得老舊陰暗。 進入內部首先是川廊的3個活動展示架,透過設置軌道,開放式的移動不僅放大空間視覺,亦滿足教學與展示等機能,藉著轉換使用場景,為師生增加不同的活動型態。為改善過去學生書包、外套等用品無地方放置的問題,設計團隊規劃符合尺寸需求的木作收納櫃,透過重新粉刷使整體視覺乾淨簡潔。   規劃垃圾分類與木作收納櫃。 由於過去採光不足、機箱管線散置、動線紊亂等關係,團隊透過整合、梳整動線,並重新規劃燈光系統,期望給予師生明亮舒適的教學環境。特別的是,為保留30年前老師們親手製作的大門,設計團隊規劃具科技金屬感的圓洞,結合原牆體與新牆體,並整合過去雜亂的色彩,搭配校徽色以藍、灰做襯底,讓原本風格突兀的舊大門,顯得嶄新而敞亮,藉著具儀式感的語彙,傳達朝著未來邁進的寓意。   改造後大門入口。 光音共振場:富有律動感的音樂教室 新北市光仁中學 / 非常態空間 以環形階梯圍塑空間,滿足多樣機能。 光仁中學是全台第一所實施音樂教育的學校,但作為老牌學校卻無法滿足師生需求,為活化使用機能,設計團隊以環型階梯鋪設地坪,圍塑整體空間,滿足合唱團站台、授課講台、表演觀眾席等多功能用途。 改造前教室空間機能受到限制。 同時除了更換老舊設備,更特別訂製可折疊式桌椅,整合、收納於牆面,讓師生能隨時因應課程轉換使用情境,讓學生在場域中靈活學習。  桌椅可摺疊收合成薄板,吊掛於牆面收納櫃。 桌面以10小塊的跳色美絲板桌板單元組合而成。 另一方面,由於教室地處西曬嚴重的位置,而且回音干擾嚴重,時常影響課程教學,於是設計團隊設置布簾做背景幕,不僅遮光亦有吸音功效,並透過移動布幕,打造四面皆是舞台的表演場景。在色彩運用上則較為單純,以藍色營造低調典雅氛圍,並隨著布幕線條在絲絲光暈的照映下,感受其優美的流動韻致。   教室入口處設有鞋櫃,也營造儀式感。 小動物學院:與毛小孩的生命教育 台北市復興高中 / 日衍規劃設計 入口區及生活區。 「無牆美術館」是近年來全球趨勢關鍵詞,在蓬勃發展之下,更是讓藝術逐漸走進日常,從而衍生出「無邊界教室」,讓教育不只在室內,更深入校園的每個角落。此案改造由來,是因為過去校犬、校貓的生活場域,位在學務處外的走廊,不僅不符合動物的生活習性,相關用具的散置也使環境看起來過於雜亂,設計團隊遂決定利用閒置空間,將「小動物學院」移至介於圖書館大樓及學務處辦公室之間的半戶外下凹式空間之中,作為貓犬的未來家園。   改造前為閒置空間,顯得雜亂且少有人來。 除了轉移位置亦鋪設綠地作為場域開端,並使用耐候塗料漆覆的建材,讓戶外硬體免受日曬雨淋的侵蝕;可移動式的犬貓組合屋,則賦予空間未來增養動物的可能性,同時規劃雙動線,讓喜愛接觸犬貓生活樣貌,與不常踏足此地的師生們能夠自然分流。 鋪設綠地做為場域端景,打造綠化環境。 藉由重新規劃和改造,使得師生有更多學習與活動的選擇,在幫犬貓洗澡、互動的空間,不僅提供了實地教育的環境,若未來貓犬組合屋需維修,亦能與木工教育結合生活科技課程,發展多樣的教學可能,打造滿足生活、互動、教學等三大理念。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林靖諺

本事設計新作!石門水庫福華渡假飯店新裝亮相

Interior 353

坐擁石門水庫山嵐湖景的「石門水庫福華渡假飯店」,為提供旅客嶄新的住宿體驗,自2022年起陸續展開大廳與客房的改裝作業,近期已全面翻新完成,致力打造充滿時尚感的空間,替飯店重新定義品牌形象。 石門水庫福華渡假飯店進行全面翻修。   此次改裝與「本事空間製作所」合作,依循建築物的歷史脈絡,揉合水庫的獨特風情,強調湖景的靜謐氛圍,重塑福華飯店溫暖又清新的樣貌。設計團隊別出心裁地將石門水庫的霧氣、石礫與水紋等元素,巧妙融入大廳和客房空間中,令造訪者沉浸於低調優雅的美學中,享受旅程中的點滴時光。 飯店入口。   大廳化身質感咖啡廳 改裝後的飯店門面煥然一新,加入大量石礫及綠色植栽點綴,打造黑白錯落的簡約質感外觀。大廳也一改既定印象的Check in櫃台,增設秘境咖啡廳「Coffee Din」。 跳脫制式的check in櫃台,強化飯店的時尚氣息。 天花板的水波紋造型緊扣石門水庫意象,增添畫面層次。 沉靜的挑高空間以與進門後襲來的陣陣咖啡香,讓空氣和時間都慢了下來,療癒每位旅客。而吊燈和吧檯後方的藝術裝置同樣扣合石門水庫意象,襯托出低彩度的美學,體現大廳特有的格調。 大廳。由本事空間製作所操刀改裝,重塑品牌面貌。 咖啡廳吧檯。   貼近湖光山色的客房 全新的客房設計則將周遭的地貌色彩納入其中,9至11樓的高樓層客房搭配了一致的清新湖水綠,特殊的拱門造型堆疊空間層次,而引入自然光源的整片落地窗,以及溫馨的淺色調木質家具,更是交織出一片舒適又暖心的寢臥環境。 高級景觀家庭房。可透過拱門眺望湖光山色。 獨立的乾濕分離衛浴並附有浴衣體驗及日式拖鞋,備品特別選用「一日茶道 TEAORY」綠色保養品牌,自然茶香和溫潤的質感,消除疲憊的身心。此外,更提供全新50吋智能電視、特製貴妃躺椅、免費迎賓mini bar等多項體驗。   高級景觀雙人房。全館客房皆附有私人陽台,形塑絕佳的延伸感。 全館客房皆附有私人陽台,透過開窗即景的設計將視覺延伸至戶外景觀,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高級景觀雙人房」及「高級景觀家庭房」可直接眺望室外景致,石門水庫的優美風光與層層山巒成為最簡約純粹的背景。    全館僅四間的行政家庭套房。   而僅有4間的「行政家庭套房」有著16坪充足的使用面積,坐擁270度零死角環湖景觀,房內特選英國皇室御用斯林百蘭名床墊,備有膠囊咖啡機可隨時沖泡飲用;衛浴空間整體採用藍綠色磁磚以及具山水般紋理的石紋語彙,亦配有獨立浴缸。   色彩清新的衛浴空間。 透過本次翻新,期待構築一座安棲之所,讓旅客徜徉於絕美的山水景色中,遠離塵囂,尋回內心的平靜。   資料及圖片提供」石門水庫福華渡假飯店 編輯」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