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38

2021台灣建築獎

2021台灣建築獎日前揭曉得獎名單,由嘉義市立美術館、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榮獲首獎;樸山村、濟南教會新宣教中心暨主日學教室古蹟修護、淡江教會文教中心榮獲佳作;利澤飛灰暫置場榮獲特別奬;並首度頒發評審團獎給台豐高爾夫球場–西薩會所 + 嘉卿會所。 今年共有189件作品參選,評審團在10月中的初選選出共12件入圍作品,並於11月4至6日進行實地勘查後,於11月8日進行複選會議。評審團表示,今年入圍決選的作品,類型多元且水平極高,評選時需考慮各個面向、考量各案的條件以及面臨挑戰,歷經3個多小時的激盪與熱烈討論,最終決選出2021的台灣建築獎得獎名單。  評審團獎  台豐高爾夫球場–西薩會所+嘉卿會所/Alvaro Siza+Carlos+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何侯設計+廖嘉舜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獎舉辦以來首度頒發評審團獎。 評審團認為,在建築語言紛亂、缺乏節制的時代,由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葡萄牙建築師Alvaro Size設計的此案,在本國建築團隊的協助下,以其一貫的極簡風格,展現建築抽象的人文質感;同時,亦以「建築即融合於地景的雕塑」的觀念,展現人為構築與環境自然的和諧關係,值得我們省思與學習,所以特頒此奬,以彰顯其意義。  首獎  榮獲首獎的嘉義市立美術館、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兩者皆為新舊建築結合丶軟體內容創新與硬體空間再生的成功案例。評審團表示,兩案在面對外部環境的議題上,大膽翻轉原有的動線結構,創造出更好的空間界面關係,實屬難得。 嘉義市立美館/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嘉義市立美館面對文化資產保存、修復再利用的新舊融合議題,提出令人耳目一新、具張力的設計。 拆除RC外牆,改用輕巧又隔熱的CLT板的減重方式,讓舊建築與時俱進,順利進入下一生命周期,也讓原有倉庫立面翻轉為具人文意象的外觀,與古蹟典雅的風貌銜接、形成市街連續的立面;增建的挑空大廳採用集成材木構和帷幕玻璃,不僅讓空間更為清新明亮,同時展示巨幅在地畫作,為「木都」、「畫都」的美名更添佳話;而戶外景觀利用「圓」形植穴元素整合三個不同時代的量體,創造了親民的廣場,展現建築、結構、景觀設計三者的合作無間。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的既有建物雖非歷史建築,但建築師巧妙的以黑丶白色盒子材料外觀區隔了新舊建築的關係。 新的菱形黑色盒子,被置入在公園樹林中,成為反射樹林的一座屏幕,入口的改變,讓寶貴的樹林與圖書館融合為一體,而菱形的量體作為圖書館的新門廳,提供的服務機能,讓圖書館成為親近市民的新場域,同時,藉由此量體重新定義內外空間與形式的關係;而既有建物的內部,除了具有系統性的完整規劃,透過空間結構的改變,不僅提升使用效率,更賦予良好的環境品質。  佳作  樸山村/江文淵建築師事務所(半畝塘) 建築師從「若山」案系列一路走來,堅持理想,以無比的熱情,在建築設計的實踐上,觀照生態環境、自然與人的關係,更以科學的方法、實作的經驗與務實的態度,累積至目前蔚然大觀的成果。 此作為建築師實踐「生態建築」的具體成果,足堪「永續建築」的典範。   濟南教會新宣教中心暨主日學教室古蹟修復/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 此案同樣式新舊建築的融合。建築師以「無我」的精神、尊重古蹟為前提,將新建築成功內化為一種細膩而低調的美學,以黑色鏡面玻璃,反映樹林與古蹟,試圖成為一座「消失的建築」。 此案在有限的都市空間中,為滿足教友更大的使用需求,不僅創造了一樓與地下室的立體化中庭,更以平移古蹟(主日學教室)的工法,在原古蹟的下方增設一處地下室,創造出更多的使用空間。建築師不僅賦予此一建築人性化的尺度,更展現他內斂其中的人文性關懷。 淡江教會文教中心/林友寒+清水建築工坊+林彥穎建築師事務所(十彥建築) 淡江教會文教中心 在有限的基地上,以立體化的關係、理性與感性兼顧的內外雙層空間系統,梳理了教會文教中心多元複雜的空間需求。在宗教的「神性」與俗世的「人性」之間取得平衡,皮層孔洞、屋頂天窗,光線賦予此建築雕塑般的形象。建築師不僅展現了細膩的美學能力,絕佳的營建技術,更賦予此一建築完美而精準的詮釋。  台灣建築環境關懷特別獎  利澤飛灰暫置場/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利澤飛灰暫置場雖為機能單純的建築,但建築師在建築的構造與節能設計上,有細緻的表現。 評審團表示,此獎項是對建築師團隊對「環境保育」議題的關懷,並投身其中的精神,予以致敬!並期勉更多建築師不只關注於單一的「建築物」,而能將「保育環境」的議題,視為更廣大的「建築」行為。  入圍獎  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 臺北市永建國民小學/戴嘉惠建築師事務所 礁溪長老教會/立建築師事務所 屏東縣民公園/衍生工程+李預萍建築師事務所 泱泱自然紅屋展示園區/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  編輯」歐陽青昀

2021 Good Design Award

Interior 338

2021 Good Design Award 從今年4月1日開始接受申請後,主辦單位共收到5,835件申請作品,不畏新冠疫情的影響,參賽作品不僅比去年多了 1,066 件,數量更是創下歷年新高。10月中,主辦單位陸續公布2021 Good Design Award的獎項結果。   株式会社オリィ研究所「AVATAR ROBOT CAFE DAWN ver.b and avatar robot OriHime」。 Good Design Award是日本自1957年開始,為了解決市場上設計盜用、仿冒的問題,因而訂定的「好設計商品」準則,同時舉辦的獎項。作為國際重要的產品設計獎項,也是日本唯一針對整體設計品質進行公開評鑑的獎項自創辦以來秉持著五大理念:人性、真實、創造、魅力以及倫理,去參透每個作品的面向。2021 Good Design Award 的主題為「希求(希望、期望)與交動(相互作用)」,面臨疫情時代,需要人、社會以及自然共同秉持希望,為創造嶄新的未來相互作用、共同努力,JDP理事長深野 弘行表示,今年獲獎的作品就是以各種方式體現了這樣的精神。  歐萊德「最佳永續企業典範」。 今年共選出1,608個獎項,由株式会社オリィ研究所的「AVATAR ROBOT CAFE DAWN ver.b and avatar robot OriHime」 獲得Grand Award。Gold Award一共評選出20個,台灣有三個項目獲得,分別為台東縣產地餐桌協會的「臺東慢食節」、One-Forty「好書伴學習包計畫」以及歐萊德企業組織;其中歐萊德不僅以「全組織」綠色、永續治理為作品參選,更以「最佳永續企業典範」角逐僅有5個名額的Grand Award提名,受到評審團的高度肯定。評審表示,20年來,歐萊德每天都在透過各種方式為綠色永續的願景努力,並實現業務平衡,作為未來公司的典範,可以發揮社會影響力並激勵企業。    台東縣產地餐桌協會「臺東慢食節」。 One-Forty「好書伴學習包計畫」。 在台東推廣長達9年的慢食運動,自2017年起擴大舉辦,並正式更名為「臺東慢食節」,由真正生活在台東的店家、廚人、企劃團隊共同打造的慢食節,已成為台東城市的品牌活動。評審認為,各地訪客透過「臺東慢食節」實際體驗並感受台東的在地飲食文化,使餐飲業者能從中獲得自信心、學習環保減塑與美感設計等經驗;而「好書伴學習包計畫」是一套以移工需求為出發的專屬中文學習教材,讓剛來到台灣的移工們在擁有豐富、完整的學習資源之餘,也能感受到台灣人的溫暖。此外,美科實業「AROMASE 洗髮精」、台灣玻璃「TG 系列器皿」、台灣鐵路管理局「EMU3000 型城際列車」也獲得Best 100的殊榮。  美科實業「AROMASE 洗髮精」。 台灣玻璃「TG 系列器皿」。 2021 Good Design Award的Grand Award、Gold Award、Good Focus Award以及Best 100 等得獎名單都已經公布,除了可以在Good Design Award官網(https:// www.g-mark.org/)瀏覽得獎作品,也邀請大家一同參與「GOOD DESIGN SHOW 2021」的線上活動,透過評審與獲獎者的對談,了解得獎作品設計、評選的過程與觀點。 台灣鐵路管理局「EMU3000 型城際列車」。  資料及圖片提供」公益財団法人 日本デザイン振興会(JDP) 撰文」歐陽青昀 

2021 TID Award 用設計媒合生活願景

Interior 337

2021年第14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 Interior Design Award, TID Award)在9月10日舉行線上頒獎典禮。從今年年初開始徵件的TID Award,一共收到703件投稿作品,最後在6月23日公佈54件榮獲TID獎的作品,延續不分類的形式,端看作品的設計成果做評選,希望讓許多優秀的作品能被看見。 TID 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從創辦以來為台灣以及亞洲的室內設計領域帶來新氣象。原本計劃於高雄衛武營舉行的頒獎典禮,雖然因新冠疫情的影響而改為線上直播方式進行,雖然得獎者不能親臨現場,仍可透過即時連線,與觀眾分享得獎的喜悅。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理事長趙璽表示:「雖然無法舉行實體的頒獎典禮,但正因為疫情,讓人們的生活模式產生變化。用設計磨合居家的生活方式,用科技改變工作的環境與方法,正是TID獎希望看到的面向。」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輔導理事長龔書章作為典禮頒獎人提及:「評審在評選的已不是作品的好壞,而是作品呈現的獨特性,能回應時代轉變的動態性以及回應需求的設計。」評審團主席姚政仲也說到,今年的評選過程更著重在設計的本質,同時他也期望未來能看到更多跨領域思考與整合的展現。而典禮還邀請到2020年拿下兩座金獎的合風蒼飛設計張育睿建築師、2020年新銳設計師獎的湘禾國際設計周奕伶總監以及2020年年度大獎曲墨建築師事務所郭恩愷建築師分別與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理事長趙璽進行三場設計對談,為典禮增添風采。 本期《室內》介紹本屆TID 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的年度大獎、金獎、新銳設計師獎以及評審特別獎的作品,並收錄得獎者感言,作為創作心得的重要回顧。(獲獎名單依據TID Award 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年度大獎  2020 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 格式設計有限公司 / 王耀邦、凌宗湧、彭一揚、李翊勤 《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試圖透過「編輯地方」的採集精神,從挖掘桃園自身底蘊與價值的「走桃花」文化展區、運用設計能量結合桃園產業進行創新實驗的「結桃子」議題展區,到結合展售消費與在地故事的「大桃林」體驗展區,在中壢馬祖新村這個眷村空間中打造一個嶄新的文化桃林,散發觀者意想不到的地方活力與光彩。 得獎感言:此次以《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 RUNNING TAOYUAN》獲得TID最高榮譽獎項,是給予格式團隊最溫暖的鼓勵與肯定,這個展結合了各方優異強大的夥伴日夜投入才得以誕生。桃紅、翠綠、靛藍,在眷村的夜裡螢著光、白晝綴著樹影,兩種姿態都美好。特別感謝CNFlower精彩萬分的植物景觀總策劃,讓空間與植物、眷村老樹緊緊咬合,也謝謝桃園的山林、原民文化、農業與紡織工業,讓我們在空間材料的運用上有了最在地的靈感。  TID評審特別獎  工地計畫 康爾富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鄭遠揚 此作是設計團隊十年來對資源再造的概念整理,講述著「我們既然已經從地球上索取人類所需的資源,就應該將這些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以滿足我們無盡的需求。」原本只是單純希望藉此在「燈、光」上有不同的見解,卻慢慢內化成日常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設計團隊深入建築工地尋找潛藏可能性的建築廢棄物或餘料,用不同角度看待這些材料,為它們尋找新的可能。 得獎感言:「以不同角度來看待相同事物」是META的品牌精神。與業主一同運用建築工地的營建廢棄物,打造各式家具與物件,讓原本看似無用之物,再次回到企業辦公空間中。降低廢棄物的產生,也減少對地球索取新的資源。 楓苳聚場 米索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 詹明旎、長友大輔 透過引進自然光和場域的整合,將柔道角力館重新定位為校園的展演中心。改造重點在於拆除所有戶外佈告欄和室內的輕鋼架,重現原始折板天花,同時增設展演中心的圓形舞台,將校園的活動動線串連起來,並將館場創立時的「以柔克剛」匾額整理乾淨後,整合至鏡面牆上,以全新的面貌守護著豐東國中的孩子們。 得獎感言:我們相信實踐社會設計可以擴展設計思維的核心價值,從解決空間問題到公眾的生活日常。以往幾乎無法屬於任何室內獎項的校園改造,這次突破性地得到TID評審團的青睞得到特別獎,讓我們得到莫大前進的動力!  新銳設計師獎  新竹州廳盥洗空間新生計畫 工二建築 / 胡靖元、魏嘉亨、黃冠儒、吳柏寬 新竹州廳作為官廳角色的日治建物,是一個保存完整且具時代意義的空間。設計團隊取原有建築語言的色澤、條理、材料,簡化為豎直線條的金屬彎折成型,牆面覆蓋具有質感肌理的塗抹,重新分割地板黃銅線條再重新調製磨石配比,完成屬於現今延伸時間感的廁所設計。 得獎感言:此次新竹州廳廁所再生計畫能夠獲得肯定,是得到新竹市政府團隊全然的信任。難度在於對於面對古蹟的命題與對於公共性的公廁空間的機能性的框架下表達「reverse」的思考。我們一本初心,感念並與使用者一同成長:是以接近完美的呈現,著迷用取自內心浮現的想像去測量關於美的事物。  金獎  榫卯承傳,隱於可園 廣州普利策裝飾設計有限公司 / 梁穗明 此作引入中國園林的概念,設計了一個四層樓建築。表現從過去到現在的共時屬性,1、2樓乘載老宅的印記,3、4樓加蓋懸挑結構的新建築,利用傳統三角力學結合新的混凝土結構,保留坡屋頂,產生時空之間強烈的承啟關係,並提煉傳統的榫卯結構,形成整個建築的骨架,讓空間得以傳承並保存東方文化的氣韻。 得獎感言:十分榮幸榮獲TID Award金獎,感謝夢想改造家節目與團隊的支持。《榫卯承傳,隱於可園》是一個公益項目,面臨古建築逐漸消失的現狀,我們希望延續文化傳承的意識,將傳統文化精髓深藏於設計中,以此建構未來民居的嶄新可能。 才屋 清翠行設計 / 胡日強、吳泓蔚 設計師提出一個循環及多重動線的空間架構,讓夫妻分房而居的生活模式能更為緊密。為降低東西向日曬的影響,建築物朝外部的開窗採最小化,而面向內部則最大化,並將白色的鋼構梯,順著光線方向而上,引導著視覺方向及樓層間的動線。建築主要的開窗位在2樓,將用餐區安排在此處,利用窗戶內與外的連結,建立起家人之間的對話。 得獎感言:人與住宅是多元的流動關係。我們試圖透過辯證的方式與實驗,打破、重置既有的關係結構,並將此導入《才屋》中。承蒙本屆TID評審團的青睞,我們將這份肯定歸予具實驗精神的業主,感謝。 扇變屏風 柒木設計 / 石筱君、葉庭瑋、林宜賢 此作試圖將東方的內斂與西方的外放帶入產品中,當紙扇與屏風共存,收合時的極簡輕盈,釋放後的華麗魅力,提供一種衝突的平衡。扇面選用台灣製造環保綠建材的織品,並採用磁吸性和模組化的設計,讓使用者可輕易調整,增添層次感與多樣性,同時方便清潔與維護。《扇變屏風》透過平面與立體結構的變換,為空間增添虛與實的魅力。 得獎感言:謝謝台灣有這麼多設計師努力著,期待在更多有生命的空間裡,遇見柒木產品們的身影,對我們來說,柒木產品在這時候才完整了。扇變屏風,除了表達東西文化的共生,更期許在現在的時空背景裡,提供新的價值。 永恆的十年 周正峰設計工作室 / 周正峰 這是一間非典型住宅,一個觀念獨特都市家庭的階段性居住空間。屋主是一對年輕夫妻、一位小女兒以及即將出生的寶寶,他們希望住宅空間能從刻板模式中鬆綁,由自己的認知定義。28坪的開放空間,沒有明顯的區域界定,四周是隱藏櫃與深凹窗,中間一座3.5米長的檯面滿足生活各式所需,也界訂出開放空間的層次與活動範圍。 得獎感言:我喜歡設計住宅,喜歡從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中尋找空間想像。此作品的屋主有著獨特的觀念與眼界,讓我有機會挑戰框架,探索現代都市家庭生活與居所之間未被發掘的空間關係。感謝評審們的肯定,看到我的努力。 三星四季青花瓷工作室 本來空間設計 / 林家興 將傳統三合院空間,規劃為青花瓷工作室,保留石砌牆、磚牆以及回收被颱風吹落的屋頂木椼架,結合新的水泥牆面及鋼構椼架,並適當地引入光線及增加視覺通透性,與戶外的風景相融。空間區分為工作室、彩拓教室、咖啡店及產品展示區,以原生的雀榕樹為中心圍繞,業主簡化陶藝製作流程,將在地的風景地貌轉化為創作的圖騰元素,並讓民眾參與其中。 得獎感言:感謝TID評審看見了我們在有限預算下,運用基礎建材所營造出來的空間氛圍。我們希望商業空間的規劃,不只完成空間而已,而是要把品牌讓更多人知道,因此報名了幾個國際性的獎項,希望因為得獎可以讓地方、台灣甚至國外更多在不同領域的人看到《三星四季青花瓷》這個品牌,這樣的方式也可成為我們設計空間之外給品牌另外的附加價值。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 CSID、本屆獲獎各大事務所

2021 台灣光環境獎決選作品 展現光美學跨域成果

Interior 337

眾所期待的「台灣光環境獎」於 9 月公布決選入圍名單,由台北「金普頓大安酒店」、台南「Shadow In Motion」、高雄「銀座聚場」、「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和「屏東縣民公園」及宜蘭中興文創園區的「20、21、22、23號倉庫展示規劃案—金工再現與複寫」等 6 件作品進入最後決選。 主辦單位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說明,本屆的決選雖受疫情影響而有諸多限制,仍秉持「光環境是各種感官的組合」的信念,盡力在符合防疫規範下安排評審至現場評選,親身感受光如何形塑空間,並看見每件作品的特殊之處,最終將於 11 月 5 日頒獎典禮當日揭曉得獎名單。 邁入第四屆,台灣光環境獎早已是優質光環境作品的最佳舞台,每屆報名作品數量逐年增加,除了來自產業界及專業領域的肯定外,亦可觀察到其中不少作品都是由公部門單位主動報名參與,體現公部門對於光環境營造的日漸重視;也因前兩年「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及「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得獎,今年出現許多關懷生態環境的光環境作品參賽;除此之外,本屆更新增醫療類的作品報名,著重在醫療環境中光對健康的影響。基金會感謝大眾所給予的支持,能夠吸引不同領域的族群關注,對於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長期推動的光環境議題具有正面意義。   20、21、22、23號倉庫展示規劃案—金工再現與複寫 業主」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建築設計」楊宗維建築師事務所/照明設計」日出設計 基地原為中興紙廠鑄造股、金工股、車床室等修復設備場所,為保有原建築遺構之美,建築團隊以最少的線條及最輕透的材料,如細鋼條、PC 透空版、玻璃磚等素材,提升空間穿透性。照明設計於倉庫上方增設 H 型鋼吊燈,採上下反打方式,展示屋頂鋼構架;並於結構柱內藏燈光,呈現立體雕刻柱列的視覺效果。設計思維展示原有的建築遺構及兼顧複合空間使用的需求,使到訪者有著穿梭在若隱若現的空間經驗。   金普頓大安酒店 業主」金普頓大安酒店/室內設計」如恩設計研究室/照明設計」原碩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建築以時尚摩登的精緻設計,融入台北巷弄的傳統人文色彩,交織出簡約靜謐的氣息。設身旅人外出忙碌一天後從台北街頭漫步回家的心境,將燈光視為體驗與服務的一環,入口招牌燈及大廳自然流瀉的光營造如家般的感受;透光的建築天井及落地窗引入自然光線,藉由室內燈控系統巧妙轉場,營造不同時段的燈光氛圍;餐廳珍珠項鍊造型的吊燈創造浪漫氛圍;而客房則於床頭增設直覺化的燈光場景面板,提供個性化服務。   Shadow In Motion 業主」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建築設計 」坂茂建築設計事務所、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 裝置設計與監造」noiz/照明設計」原研哉、noiz 位於台南市美術館,此件公共藝術作品由三列的薄帶鋁板組成,每片鋁板緩緩旋轉,又連續排列在一起,環繞著橢圓形樓梯銜接起地面和地下停車場。雖然裝置本身是靜止的,但透過板間的錯位,在不同時間、天候及位置等條件交互影響下,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成功挑動起每位到訪者在移動時與「光」的專屬對話,創造場域獨有的空間體驗。   銀座聚場 業主」叁捌地方生活文化有限公司/建築設計」一起設計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瓦豆、一起設計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位於高雄鹽埕「國際商場」巷內,前身為 1936 年建成的「高雄銀座」,是高雄第一座大型百貨街,80 年代隨著商圈轉移而沒落。業主花費兩年修整荒廢的老空屋,以咖啡廳結合民宿的樣貌重新開張。燈光選擇低照度、不刻意突顯光源,幽微而溫暖的黃光回應老屋特有氛圍,亦避免打擾街坊作息。「銀座聚場」在老商場點起一盞燈,延續老屋的生命,也為商街擦亮新可能。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 業主」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建築設計」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照明設計」大公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為發揮當代圖書館的公共性,建築團隊將舊建築軸線轉向 90 度,使圖書館直接面對城市,與市民日常生活連結;同時將 50 年老樟樹的身影經由戶外廊道的中介引入室內,打破原先封閉沉重的氛圍。照明設計也一併翻新規劃,以燈光襯托建築和環境的對話。白日通透玻璃窗景引入天光與綠意;而當夜裡館內燈光亮起,內部泛出的溫暖光線使靜謐夜晚充滿人文氣息。(攝影:丰宇影像)   HEITO 1909 屏東縣民公園 業主」屏東縣政府/建築設計、照明設計」衍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原為創建於 1909 年的屏東糖廠,後於 70 年代轉為紙漿廠,隨著時代變遷、汙染等議題,在 1994 年關廠後荒廢,直到近年整地施工,才挖掘出地下工廠與 5 個圓形水池遺構,不斷考察文史並修整,打造出結合工業遺址、水岸廊道的新型態公園。在錯綜複雜的地坑結構中,燈光成為空間引導,像是波赫士短篇集的〈歧路花園〉,每扇「門」都是一個歷史可能,重現糖廠不同時代的舊貌;而水池區的燈光藏於溝縫處,勾勒幾何形態,呈現特殊的工業結構。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編輯」林慧慈

2021紅點設計獎

Interior 336

繼四月初,紅點產品設計大獎公佈得獎名單後;緊接著,在八月份宣布了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的結果,紅點設計獎不僅是全球高知名度且備受注目的設計大獎之一,對於設計師來說更是一種高度的肯定與榮耀。紅點設計獎是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邦設計中心自1950年代創立的產品選拔機制,包含「紅點產品設計大獎(Red Dot Award: Product Design)」、「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Red Dot Award: Brands & Communication Design)」,以及「紅點設計概念大獎(Red Dot Award: Design Concept)」3項設計競賽。 在為期數天的評估過程中,評審達到一致的共識,從今年投稿與獲獎的作品中,可以發現「數位解決方案」、「品牌」以及「社會責任」這三大特徵,不僅影響設計,同時也是作品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第一,「數位解決方案」是近年各產業都十分關注的議題,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公司與企業嘗試跳脫傳統思維,利用「數位解決方案」作為新的設計方法,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也在今年將「數位解決方案」加入參賽類別之中;第二,「品牌化」成為流行趨勢,市場上的品牌不僅眾多也越來越多元,當品牌化成為趨勢,對於設計者來說,如何創立一個能獲得認同並與其他品牌有所區隔的的當代品牌更是一大挑戰;最後,也是近年各項國際比賽不斷強調的,設計不再只注重美感,它還必須負擔「責任」,如何透過設計解決大眾所面臨的問題,並進而鼓勵大眾改變思維,是設計所要達到的另一境界。 紅點設計獎每年皆收到來自世界各地上千件參賽作品,如此激烈的競爭之下,台灣作品仍獲得十分亮眼的成績。2021紅點產品設計大獎中,台灣共有114件作品榮獲紅點獎,其中馳綠XpreSole Panto雨靴、Porsche Design Acer Book RS筆記型電腦、Philips B1D5000顯示器以及板橋布查花園幼兒園榮獲紅點最佳設計獎;而八月揭曉的2021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共有105件紅點獎與2021臺灣文博會《花蓮縣館—據說考古隊》、《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STEADY POWER 穩定日常》線形藝術展、《田馥甄 一一》音樂錄影帶、《來嗑光,和_作用》藝術力便當以及4件青年組作品,共9件作品獲得紅點最佳設計獎。 本期《室內》將介紹5件來自台灣的紅點最佳設計獎(Best of the Best)作品。而2021年所有品牌暨傳達設計獲獎作品將會在11月12日起在紅點官方網站進行線上展覽(https://www.red-dot.org),請大家共同關注與參與。 板橋布查花園幼兒園/三角創意 兒童看待世界的視角與成人不同,他們透過玩耍來發掘世界。空間以溫潤的木材以及潔淨的白色為主,明亮清晰的氛圍讓兒童能盡情發揮想像力,考量兒童作為空間的主要使用者,除了加入洞穴造型和圓弧玻璃窗等弧形元素溫潤視覺,並選用柔軟且富有彈性的地板,提供更安全的活動空間。其中廁所明亮通透且低矮隔間的開放式設計,打破傳統廁所的格局,體現設計者對於「安全」的重視。 《STEADY POWER 穩定日常》線形藝術展/大亞電線電纜、INCEPTION 啟藝 大亞集團65週年《 STEADY POWER 穩定日常》線形藝術展,以「穩定日常」為題,訴說大亞電線電纜雖隱身於鋼筋水泥下,但傳遞的電力支撐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邀請金工藝術家李昕,用電纜纜芯的銅線為材料創作,透過大眾生活的6個日常場景:粥攤、燈塔、火車、餐桌、廟宇、大樹,打造6座藝術裝置,搭配燈光情境、語音導覽,營造出如同沉浸式劇場的氛圍,觸發參觀者的記憶並產生聯繫。 《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桃園市政府、格式設計 桃園是全台第一個舉辦在地文創博覽會的城市,以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形式進行。《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選擇在富含歷史記憶、具多元文化的中壢馬祖新村舉辦,將這個獨特的文化遺址透過設計翻轉大眾印象。「走」在閩南語中有「跑」的意涵,團隊以「走桃花」作為活動名稱與宣傳語,將眷村空間打造成當代文化的桃林,展現出桃園不停向前邁進的推動力。   2021臺灣文博會《花蓮縣館—據說考古隊》/花蓮縣政府、偶然設計 《花蓮縣館—據說考古隊》是2021臺灣文博會的地方展館之一,為了展現花蓮最靈性的一面,設計團隊進行了一年的實地田野調查,收集了花蓮的聲音、植物、香氣、石頭和故事。從地面升起的巨型石頭裝置,是利用上千片廢棄的大理石板材堆疊而成,由布農族的石板屋延伸成板塊量體,展示出花蓮的特質。展覽邀請參觀者成為傳奇考古隊的一員,一同進入並探索花蓮最獨特的風景。 《來嗑光,和_作》藝術力便當/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朱銘美術館 《來嗑光,和_作》藝術力便當是2020年朱銘美術館與新北市農業局聯手為《來嗑光,和_作》藝術展演推出的宣傳商品。跳脫傳統藝文活動利用廣告、海報等的宣傳行銷手法,從大眾每天關心的話題「食物」為發想,將宣傳資料、夏日造訪金山必備的毛巾、野餐墊等,化為在地食材造型,組成趣味又吸睛的便當,並在辦公大樓的便當自動販賣機限量開賣,一份不能吃但卻很實用的便當,成功造成話題。 ​資料及圖片提供」Red Dot Design Award  編輯」歐陽青昀

光環境獎複選公布 20件精彩作品入圍

Interior 335

2021 第四屆「台灣光環境獎」於 7 月底公布複選入圍名單,近年大眾熟知的公共建築與地景,如台南美術館二館、台南月津港、屏東縣民公園等皆可見於名單之中,另外亦有金普頓大安酒店、高雄銀座聚場等商業空間入圍。   主辦單位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今年報名作品相當精彩,涵蓋地標、歷史建築、博物館、景觀設計、公共藝術、設施與空間等多面向的公共文化設施。入圍之 20 件光環境作品將進入複選會議,經評審再次討論評選後選出決選名單,決選名單將於 9 月公告,並於 11 月份舉辦頒獎典禮公布最終得獎者。   編按:為閱讀順暢,以下將 20 件作品簡單區分為古蹟及老舊建物再利用、公共藝術、室內照明、戶外照明等 4 類。實際入圍名單以光環境獎官網為準。    古蹟及老舊建物再利用  HEITO 1909 屏東縣民公園 / 衍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屏東製糖工場創建於 1909 年, 1994 年紙漿廠因故關閉,於殺蛇溪沿岸遺留了近 80 公頃的閒置荒地。設計師在錯綜複雜的地坑結構中,以燈光作為戲劇性的空間引導,每扇「門」都是一個歷史可能,糖廠不同時代的舊貌被重建出來,引導的「門」以滲出的光源在不同轉角呈現過去的空間。水池區則以勾勒外型的炫光為主,描繪出過去歷史故事。設計保留工業地景及遺構,營造綠水公園及水岸生活圈,亦運用保存、活化、再運用的觀念完成地域建築的實踐。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新宣教中心暨主日學教室古蹟修復 / 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  基地位於中山南路及濟南路口的市定古蹟濟南教會,於 1916 年竣工落成,隨著歲月侵蝕而逐漸不敷使用。照明設計傳遞出信仰特質,光以柔和姿態從新建的牧師館的立面十字架透出,映照在一旁的市定古蹟主禮拜堂。3000K 色溫呈現內部紅色磚牆,提供了溫暖的邀請。原主日學室建築內,訂製仿舊的吊頂漫射燈,映襯出不同時期的空間語彙及樣式。藏於溝槽的上照線型燈,將上方木作天花照亮,溫潤光澤落於鋼構桁架上,創造材質間的對話。   消失的地景—再造軍事碉堡成為影視基地 / 力口建築   此計畫為雲林縣政府新聞處推動的縣內老舊建築空間再利用,基地是兩座二戰期間所建造的軍事碉堡。VR 體驗區以兩側地面點狀光源暗示人們於指定位置就坐,光源上照突顯頂部弧形,將整體環境形塑出科技及神秘感。而 MR 空間讓人們席地倚坐在兩側,運用椅背帶狀光源洗牆強化整體空間感,將動畫投射在拱型天花板,善用碉堡建築成為新的影像平台。廣場的金屬鏤空的資訊立牌,白天透過天光將字烙印在地面,夜晚透過燈帶讓文字發光,讓資訊立牌成為乘載光的器皿。   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廳舍室內公區照明設計 / 沁弦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此案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6 棟國定古蹟建築群,整體照明設計概念以「織理」將新與舊的元素相互交織,呼應室內空間形式語彙,將車站與鐵軌的概念轉化以現代、抽象、簡潔的幾何元素。由照明所引導的中心視覺以 1 樓入口古典吊燈與 2 樓圓形幾何吊燈為主要基調,向外延伸南北翼對稱的長廊,以點與線寓意鐵道與站點的關係。2 樓演講廳亦是頗具新舊融合特色的空間,座位區以線形軌道燈做點狀直接照明,沿梯形漸層而上之處,則以圓筒吊燈接續,後方空間設計刻意保留天花開口,可觀見廳舍古蹟屋頂木構造。   20、21、22、23 號倉庫展示規劃案—金工再現與複寫 / 楊宗維建築師事務所   基地位置位於宜蘭縣五結鄉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設計將歷史遺構結合燈光設計,定義出空間特性,並再現歷史遺構工業之美,燈光設計規劃重點為三大部分:1. 上方屋頂鋼構架再現:各倉庫上方安排 H 型鋼吊燈,採上下反打照明方式。2. 柱列工業美感再現:在每組鋼鉚接結構柱內部藏有燈光,使其效果如立體雕刻。3. 柱列展示箱體再現:柱列外部各規劃有90*90cm 的玻璃展示箱圍塑。      銀座聚場 / 一起設計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本案坐落於高雄鹽埕「國際商場」,原稱作「高雄銀座」,落成於 1936 年,為高雄第一座大型百貨街,因商圈轉移而逐漸沒落、荒廢。照明設計延續環境氛圍,以低度且散佈的光源點綴空間。除了修復商街的舊燈具外,部分光源以藍染織布包覆,或採用減光紙讓環境更為柔和。而老木窗與鋼管扶手,也變身成為燈光的容器。此外,考量建築後方因緊鄰房屋而終年陰暗,亦將照明設於後巷,讓光線穿透玻璃散射進來為室內補光。有燈就有人,「銀座聚場」為自己點燈,也為沒落的商街擦亮改變的可能。    公共藝術  拾光 / 禹禹藝術工作室   作品〈拾光〉為 2021 月津港燈節參展作品之一,使用 LED 暖黃光源由內部投光,置身其中宛如被巨大能量包覆,在外部光源從縫隙透出微微光線,產生內外反差的視覺。作品左右高度落差的設計產生一條光痕,在月津港河岸另一側步道行走,宛若一條指引,沿著弧度透出的光散發著能量。水面的倒影完整了環境與作品之間的對話。   魯班塔 / 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本作為藝術家范承宗的作品,以具千年歷史的三軸組合積木「魯班鎖」為創作基礎,透過運算產生下方密集上方逐漸空透,由實到虛和緩漸變的9米高塔形雕塑。照明同樣創造「反差」性質,白天的光由外而內,抬頭能看見結構與自然融合的特殊漸層;夜晚是裡面出去的光,像是一道火焰,是另一個受到燈光照射產生的漸層,透過燈光營造作品視覺印象在白天與夜晚的「反差」。   Shadow in Motion / noiz   在全新開幕的台南市美術館,noiz 和原研哉共同設計此裝置藝術,環繞著橢圓形樓梯,銜接起地下停車空間和地面。作品由三列的薄帶鋁板組成,每片板緩緩旋轉,同時連續排列,它的獨特性造就每板都成爲能調節光的反射方向和亮度的光學裝置。透過各百葉板間的週期錯位,以及當天天氣、到訪時間和到訪者的移動,演繹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室內照明  金普頓大安酒店 / 原碩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在充滿色彩與藝術畫作的空間中,別出心裁的燈具設計也化身為空間的主角之一,有的巧妙的將特色材質表現,有的則是以暈光的造型桌燈、吊燈等樣態,成為空間中畫龍點睛的亮點。對比大堂採用柔和的散射光照亮迎賓,客房的照明旨在營造輕鬆感,同時通過對比的光線凸顯房內特有的設計材料和空間感,形成豪華的住宿體驗。   高科技外商辦公室 / 柏成設計有限公司   有別於傳統辦公室的燈光設計,此案改變以往光源皆由上而下的想法,將部分燈具光源轉換為壁面出光,帶出各空間獨特調性,並配合面材元素不同調整燈光呈現,例如木紋區域配上放鬆及愉悅的燈感,以及會議室內使用較為明亮的燈感。此外,燈光環境皆使用節能節約制,透過燈控系統調節不同時刻所呈現的氛圍,以及配合戶外日光照射的強弱,建立舒適的辦公環境,並達到永續發展。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廳整體展示環境提升計畫 / 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位於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斯土斯民-台灣的故事」常設展,設計團隊實際走察後,發覺館方所困擾的展廳內太暗、看不清楚等問題,並非單純因照度不足,而是來自建築大面玻璃窗引入的強烈背景光。執行團隊以「降低前景與背景的視覺對比」為主要照明策略,採取 3 個照明手段:1. 在玻璃窗上裝貼減光膜降低輝度。2. 利用均質照明提升空間基礎照明。3. 配合展覽陳設,透過近或遠的窄角度投光,拉高重點照明;並透過電腦模擬,規劃出各種天候條件下各展區的調控比例,得到進一步的照明節能成果。    戶外照明  蘭陽博物館戶外環境友善照明改善行動計畫 /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於 2015 年著手進行戶外環境友善照明改善,前後歷經 4 年時間,分別邀請台灣大學生物系楊恩誠教授協助進行跨年度夜間昆蟲調查、大公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指導與建議照明配置、億光電子呂立夫處長協助 LED 單一光譜之燈源調整。今蘭陽博物館建築外牆照明採用單一波長 590nm LED 50W 25 度燈泡。並依照季節不同調整點燈時間,點燈時間以不超過日落後一小時為原則,確保友善環境且營造舒適的夜間照明。   月津港水域景觀改善計畫 / 沁弦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本案以視覺友善為原則,從整體設計概念到燈具運用皆以減少過大的明暗對比造成訪客視覺上刺激與不適,將眩光控制最佳化。全面使用 LED 光源,免除紅外線及紫外線波長干擾,部分區域大面積採低尺度燈具,降低散射於空氣中的光害,並使用雙迴路時段燈控,僅保留向下照明至天亮,平衡夜間生態與安全環境。以整體光環境設計結合藝術創作氛圍,將此處水陸交錯之特性發揮到極致。   豐泰文教綠園區 /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本案豐泰文教基金會為一公益性質之機構,其設立宗旨希望以自然、永續與生態的方式,輔導在地農民耕作技術與提升生產價值。設計概念試圖創造出如花窗般同時可隔絕日曬又兼具採光的建築外殼,光源配置規畫於各樓層地板磚牆內退處,採 3000K 線性 LED 管狀戶外光源,光源以上投方式與牆體的凹凸、鏤空、虛實產生漸層光影變化效果,著重於建築外殼設計與光環境之對話。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 / 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本案藉由增建一座形式獨特的透明圖書館大廳,彌補既有建築匱乏的流動性與開放性。設計改變建築的軸向,使原本面向公園內部的圖書館,轉向九十度直接面對城市,重新與市民日常生活連結;在建築層面,新大廳以新增的正面性將圖書館的機能展現於城市之前,也把立面前方一排老樟樹的身影經由戶外廊道的中介引入室內,打破既有建築封閉沉重的氛圍。   台南市美術館二館 / 台南市美術館(行政法人)   南美館二館由日本建築師坂茂及台灣建築師石昭永合作設計完成,別具特色的大型五角碎形屋頂,隨著日照角度的改變與日照強度的變化,呈現陽光揮灑在牆上的光影。主體建築亦搭配建築師選用的低色溫燈光,營造出典雅宏偉的氣勢。透過上層投光照明,五角造型鋼骨結構演繹出虛實變化的線條律動美感;中、下層外牆垂直錯位的塊面投光,則創造出明暗層疊及光影變換。入口階梯、椅下空間、步道欄杆及扶手樓梯等處則安裝的低色溫線性燈,提供民眾溫暖又安全的引導照明,更為館區整體景觀營造出光帶不規律縱橫交錯的照明美感。   橫山書法藝術館—光影石見 / 羅伊真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位於桃園市大園區的橫山書法藝術館,乃以公園爲「硯台」、陂塘爲「墨池」的意象規畫園區,是國內第一座官方設立、以書法藝術為主題的美術館。照明氛圍的營造,在光影明暗層次之間,以及點、線、面,進而至區塊的布局。外觀上,以連續性的燈光加以延續,以五方篆印建築量體之語彙爲體,輔以植栽綠樹以及室內泛光。本計畫運用細膩的燈光布局及層次,藉由「光」,作為空間與書法藝術的串聯,營造出有別白天景觀之詩意空間氛圍,形塑人文與自然共享、共存的友善光環境。   新竹市體育館雨庇及館前廣場之增生 / 工二建築   雨庇構造外推的立面及雨庇,彌補原本縱深及採光不足的大廳,提供民眾足夠的容留緩衝與交誼空間。設計從兩種厚度的鋼板開始,製成 60 度 V 型斷面樑及四片一組的平行四邊形面狀單元,進而編織成一個重複的構造系統,同時完成結構系統、雨水導水及造型等任務。而單元的秩序,具有構造評估及施工製造的高度效益,標準型鋼斷面對併製成內崁照明的柱,將頂部構造托住,同時也界定了平台空間的活動層次,傳統的柱、樑、板等建築元素,在此產生曖昧並相互合作的關係。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 /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借用層次豐富的光源為黑白電影上色」,是本案設計核心,「以人為本」的療癒性環境理念,由環境照亮使用者心理的黑暗角落。為了將自然光線帶入建築物的內部,並有效引導醫院門診的人潮動線,設計團隊創造了兩個主要的室內大型挑空空間,分別是「希望光塔」與「翠微生活街」。人造光則隱身在建築細部之中,整體的色溫採用暖橘色,與立面的材料相呼應。室內則區分為以情境為主的公共空間及以功能為主的醫療空間,分別給予不同的色溫與燈具照明型式,兼顧病患與家屬的心理與醫療照護的安全需求。 編輯」林慧慈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發掘設計新價值 2021 TID Award

Interior 334

2021年第14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 Interior Design Award, TID Award)競賽,從今年1月10日開始徵件,經過一連串審慎的評選過程,於6月23日公佈眾所期待的TID Award得獎名單。 此次TID Award的評審團由評審主席姚政仲老師帶領,複選評審團由黃湘娟、黃惠美、莊豐賓、楊岸、何以立、安郁茜、胡碩峯、陳冠華、李玉玲、王玉麟、林友寒、胡肖玫,共13位評審老師對投稿作品進行審視。在新冠疫情下,評審團老師透過線上視訊進行評選, 經過數日的熱烈討論後,決定了最終的得獎名單。今年,各類組別共收到703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作品,新人輩出且競爭激烈。評審團在第一階段先篩選出86件優秀作品,最終共選出54件作品榮獲TID獎項。 疫後,室內設計新意義  面對新冠疫情的挑戰,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趙璽對後疫情時代的設計趨勢與設計師責任有感而言,他提到,2020-2021年,世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暫停運作的社會機制給了所有城市生活的人們一記重拳,一方面震撼於系統崩解的速度,一方面則是產生巨大反省。後疫情時代對整體人類社會的衝擊強烈,連帶影響了整個亞洲。趙璽指出,新時代室內設計師的角色已經不只是傳統的空間設計者,必須透過設計整合的手段,將未來或生活的核心價值重新傳遞給使用者。訴說一個更大範圍的觀點,普及至大眾,進而改變生活模式。從疫情前的「我」到疫情後的「我們」,室內設計專業者的工作更為複雜且細緻,對於社會乃至於世界的責任也益發的重大。 這也是2021年,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必須要發掘的新價值。  自台灣室內設計大獎開辦以來,致力在亞太地區持續發掘具有潛力以及優秀的設計作品,鼓勵原創風格、發揚設計精神。本屆的TID金獎、新銳獎、評審特別獎以及TID年度大獎等獎項,在2021年6月底進行最終決選會議,並在決選三個月後的頒獎典禮揭曉金獎得主,請與我們共同期待。(以上時間如有異動,請依據TID Award 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TID 獎(各項得獎名單,請依據TID Award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工作空間類 辦公室 層間  和墨設計有限公司/蘇哲甫 共創辦公室  META的工地計畫  康爾富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鄭遠揚 公共空間類 機構空間 千分之二的北美館  柏成設計/邱柏文 王菱檥 Ildar Gatin 鄭筑嘉  新竹州廳盥洗空間新生計畫  工二建築/胡靖元 服務空間 紅E梯  極製設計所 | 游麲建築師事務所/游麲 歷史建築 再利用 隱藏的地景—再造軍事碉堡成為影視基地  力口建築/利培安 蛻變 新生  成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林軒慧 軍旅舍  RND Inc. 空間設計事務所/蕭佳峻 鐵道印象  上典景觀實業有限公司/吳靜宜 居住空間類 單層 家的自序  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彭征 烈焙餘韻  創夏形構/王斌鶴 時年  水相設計有限公司/李智翔 家人  瑋奕國際設計/吳竺凡 House F  福建直合設計有限公司/張鵬峰 被書環繞的家  弎見設計/王柏舜 墨墨  璞沃空間/劉孟驊 台北林宅  工一設計有限公司/袁丕宇 王正行 張豐祥 香蜜山公寓  矩陣縱橫/劉建輝 一個家一個生活  圭侯設計/洪文諒 C.D.E.F.G.A.B  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 孫偉旻 旅居彼處  白勺設計/廖婉橦 永恆的十年  周正峰設計工作室/周正峰 Wonderwall  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 孫偉旻 複層 潘宅  兩册空間制作所/翁梓富 墨衍/寂安  近境制作設計有限公司/唐忠漢 台南蘇宅  執見設計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凃耀捷 才屋  清翠行設計/胡日強 員林 J 宅  新澄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曾鈺喬 微型 未間 羅秀達/羅秀達 日所  平凡工事/莊凡瑩 HOUSE TW  無一設計/池佰鎮 張子軒 獨棟住宅 榫卯承傳,隱於可園  廣州普利策裝飾設計有限公司/梁穗明 實品屋|樣品屋  東騰越實品屋  工一設計有限公司/袁丕宇 王正行 張豐祥 向光而居  近境制作設計有限公司/唐忠漢 The City Park  唐林室內裝修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廖韋強 商業空間類 零售空間 阿式銅鑼燒 杭州大麥室內設計有限公司/呂靖 House of Madison, Hong Kong  Via Architecture Limited/梁以立 微觀城市  南京登勝空間設計有限公司/陶勝 滑板公園  芝作室/陸穎芝 個人工作空間 異國女巫在紐約  格緻室內裝修有限公司/王譽達 三星四季青花瓷工作室  本來空間設計/林家興 Agreeable Keep No.47  奇清空間製作處/廖哲緯 餐飲空間 時間回憶錄  今古鳳凰設計機構/葉暉 尋味街市  芝作室/陸穎芝 HIK 9 乚廚   樹權(上海)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徐嶺嘯 旅館空間 揚州迎賓館.馥芳園  上海亞邑室內設計有限公司/孫建亞 娛樂空間 SFC 上影影城 LUXE  正企壹劃有限公司/羅靈傑 奧斯卡影城-鄭州昇龍國際中心店  墨刻設計(深圳)有限公司/梁寧森 吳岫微 展售空間 潮隙  水相設計有限公司/李智翔 再見 三合院  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沈中怡 杭州万科.錢塘東方 CO  ONE-CU 壹方設計/黃劍鋒 琉璃光院  里約設計(深圳)/李冰峰 展覽空間類 2020 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  格式設計有限公司/王耀邦 空間家具類 扇變屏風  柒木設計/石筱君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 CSID

2021 iF設計獎

Interior 333

  德國自古以來在工業設計領域中的地位是全球公認的。由德國發起的iF設計獎以「優良工業設計」為名,自1954年起,iF設計獎已成為舉足輕重的國際獎項,同時也是卓越設計的認證標章。iF設計獎表彰的設計領域包含: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傳達設計與服務設計、建築與室內設計、專業概念,並在今年新增了使用者經驗 (UX)以及使用者介面 (UI)2大項目。 2021年iF設計獎共收到9,509件、來自52個國別/地區的作品報名參賽,成為iF有史以來參賽數量最多的一次,各獎項數據也打破以往的紀錄。此次一共選出1,744位參賽者榮獲2021年iF設計獎,獲獎者皆通過線上初選以及最後決選兩階段的評選,同時因應新冠疫情,98位國際設計專家透過iF全新開發的線上評選機制以完成此次的評選任務。 最後,iF設計獎中的最高殊榮—iF金質獎,一共選出75件傑出作品,其中台灣有6件作品奪下此獎項。 評審團表示,從今年的參賽作品中看到設計師們因應時勢、積極解決新的需求問題,針對衛生防疫、永續環保等,將世界面臨的挑戰融入到設計當中,同時表現出設計不再只是一種目標、宣言或是價值主張的抽象概念,它也涵蓋了我們的真實體驗。獲獎作品表現出的強烈企圖,讓評審團感受到它們的發展潛力,並從中看見了希望的曙光。 以往iF設計獎會在德國柏林舉辦頒獎典禮,邀請獲獎者前來一同慶祝。然而,受制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iF設計獎已連續兩年取消頒獎典禮,今年雖然也無法舉行,但主辦單位透過與世界知名的設計博物館:德國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倫敦設計博物館、上海楊明潔工業設計博物館、美國波士頓設計博物館、丹麥設計博物館、維也納應用藝術美術館以及荷蘭登博斯設計博物館的合作,為獲獎者們打造數位舞台,並在5月10日當天以24小時快閃的形式展示此次得獎的作品。 今年,台灣有170位、共267件作品獲獎,本期《室內》介紹回顧6件來自台灣的iF金質獎作品。而2021年iF設計獎年度獲獎作品將刊登在iF design app上,讓大眾一同響應設計的創新力(The CreatiFe Power of Design)! (完整得獎名單請參考iF設計獎網站:https://ifworlddesignguide.com) 台灣iF金質獎作品 Collaboration Pro 筆記本電腦/仁寶Compal Collaboration Pro是一款可翻轉的筆記本電腦,可在各式場景下提供最便捷的打字體驗。例如,只需將鍵盤擡高,即可符合人體工學的標準打字需求;將顯示器向前拉近,就能在狹窄空間內使用;使用者還可以直接在LCD觸摸屏上進行編輯或是透過平放共享繪圖區。 評委表示,該設備採用完備的人體工學設計,在不影響可用性、功能或美觀的前提下,能夠轉換成最適合用戶共用、進行創意工作或專注使用的模式,令人印象深刻。 Philips B1D5000 顯示器/Philips Experience Design、TPV Design Team Philips B1D5000 顯示器是一款結合了二合一的顯示器以及電子墨水顯示屏的一創新產品。這款顯示器通過將兩種屏幕技術進行結合,詮釋了Philips 對科技創新的追求,幾何立式造型,可傾斜、左右旋轉、調節高度並支持樞軸旋轉,最大化滿足用戶的多樣使用需求。 評委表示,這款雙屏顯示器不僅功能完備,更實現高效運轉、高能源利用率,它簡單、有效、環保的種種特性皆表現了優秀設計的卓越精神! VR Cap/仁寶Compal 這款VR帽是全球首款頭戴式顯示器,巧妙結合了全新VR顯示器和可拆卸針織頭套。彈性扁平帽由特殊線材平織而成,面料透氣性絕佳,長時間佩戴也沒問題;針織帽可拆下機洗,衛生且環保;同時,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 評委表示,該產品在其同類產品中大膽地引入了前所未有的形式、舒適性和功能性。這是有史以來首款可穿戴式帽子VR顯示器,另闢蹊徑的設計得到了評審團的一致贊賞。 台灣傳統瓷磚圖鑑/爿爿花 台灣傳統瓷磚圖鑑收集了台灣20至80年代的四種傳統瓷磚,並根據瓷磚的形狀和圖案對其進行記錄和分類。第一部分通過作者在臺灣各地拍攝的圖片,介紹瓷磚的相關歷史;第二部分展示了經由作者重新繪制的100塊特色瓷磚圖案。 評委表示,這本眾籌的書籍中,視覺和產品設計、建築和室內設計之間產生良性的碰撞,除了在文化和歷史背景下展示瓷磚之外,也通過瓷磚帶領讀者瞭解世間的變化。 2019台灣設計展《超級政策》/Mengdom Design Lab 2019台灣設計展於屏東縣舉行。其中,《超級政策》是展會的一部分,旨在促進屏東縣政府的九項主要政策。設計靈感來自超市中的傳單與廣告,如傳統市場的標示一樣,字體均由手工書寫,將政令文件巧妙地轉化成色彩繽紛的廣告,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評委表示,從未見過沉悶的政策措施能以如此吸睛的方式發佈,這是對政策資訊宣傳的重審、完美執行的成功案例,這也成為了政府宣傳中的新一代黃金標準。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台灣設計研究院 該項目旨在借助設計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趣味,消除學生審美修養障礙,解決臺灣普遍缺乏美感修養問題。與此同時,這一項目還為設計業做出貢獻,幫助提升公眾審美,以實際行動解決審美問題。 評委表示,雖然這只是個小規模的地區型專案,卻具有帶來改變的驚人潛力!該專案使用全面的「共同創造,以人為本」的服務設計流程,打造了別具一格的學習環境和體驗,為參與者帶來巨大收穫。同時,也強烈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和參與式的開發流程。 資料及圖片提供」iF DESIGN ASIA  編輯」歐陽青昀

謙遜包容的理想實踐者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 Anne Lacaton & Jean-Philippe Vassal

Interior 331

普立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不僅是「全球建築領域的最高榮譽」,也是觀察當今重要議題的入口。2021年3月16日,法國建築師安妮.拉卡頓(Anne Lacaton)與讓-菲力浦.瓦薩爾(Jean-Philippe Vassal)榮獲2021年度普立茲克建築獎。 費雷角之家(法國費雷角,1998年)。攝影」拉卡頓-瓦薩爾建築事務所。 30年以來,拉卡頓與瓦薩爾堅信「建築並不僅僅是建築」,他們尊重原有的建築結構,透過增建及擴建的方式,並細心選用環保與經濟兼具的建材,設計理念重視居民福祉及空間使用的充裕感,致力打造可持續建築。 波爾多住宅(法國波爾多,1999年)。 秉持「永不拆毀」的戒律 瓦薩爾曾前往西非的尼日共和國(République du Niger)從事城市規劃,當時在法國波爾多蒙田大學攻讀城市規劃碩士學位的拉卡頓,經常赴往尼日探望瓦薩爾。尼日位在撒哈拉沙漠的南部區域,為現行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由於當地長期動亂,加上氣候環境惡劣,導致國家資源匱乏。不過,拉卡頓與瓦薩爾卻被當地的沙漠美景、人民慷慨樂觀的態度和充滿詩意的創造力深深吸引,他們也視此國家作為人生中第二個建築學校。 南特國立高等建築學院(法國南特,2009)。 拉卡頓與瓦薩爾在尼日首都尼阿美(Niamey)使用當地的灌木叢來建造一座草棚,展開兩人的第一個合作項目。由於建材具有耐熱耐旱特性,即使在竣工的兩年後,草棚任憑沙漠強風吹襲依然屹立不倒。他們受到尼日人生活態度和當地資源稀缺的啟發,立誓日後建築職涯裡,但凡能挽救的建築絕不拆毀,並且盡力延長其持續性,這也成為他們往後的設計戒律—永不拆毀。 53套低層公寓(法國聖納澤爾,2011年)。 透析現有資源 開啟新與舊的對話 縱觀拉卡頓與瓦薩爾作品,一如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里茲克所言「他們的目標就是透過自身工作,展現謙遜的力量,並且實現新與舊之間的對話,以此服務人類生活,拓寬建築疆界。」   大公園 G、H、I座大樓 530 套公寓(法國波爾多,2017年)。 拉卡頓與瓦薩爾悉知建築的空間和材料,深入探索原有事物的價值並且善加利用,以改造提升替代拆毀重建,賦予現有資源蛻變重生的機會。同時,他們也將自身的創作熱情和創新觀點注入設計裡,建構出兼具美感與務實的建築,其作品橫跨多元領域,包含:住宅、文化、教育和商業建築。 多功能劇場(法國裡爾,2013年)。 究竟拉卡頓與瓦薩爾是如何運用清晰的邏輯和堅毅的信念來實踐心中的理想?透過以下3項知名作品,讓我們一探兩位建築師以改造取代拆毀,富含細膩人文關懷以及謙遜包容的設計精神。 綠建築實踐 拉達匹住宅 Latapie House(法國弗盧瓦拉克,1993年)  拉達匹住宅改造期間的施工樣貌。 拉卡頓與瓦薩爾皆曾經研究過植物園的溫室,植物脆弱且優美的特質,在光照下的通透之美,不僅擄獲她們的目光,也讀進了兩人的內心。在拉達匹住宅(Latapie House)她們以綠建築思考,利用增設的冬季花園與陽台,在有限的預算裡擴大了居住空間體感,讓居民能夠親近自然同時達到住宅節能目的。 拉卡頓和瓦薩爾應用溫室技術,在房屋背面向東處設置可伸縮的透明聚碳酸酯板,以擴大居民的活動空間,同時達到節約及美觀的效果。透過部分改造建築外觀,使原本單調老舊的社會住宅,翻新為清新明亮的樣貌,為空間增添生氣盎然的氣息。 住宅周遭種植植物,除了有效美化居住環境,也能達到調節室內微氣候的效果。此外,在房屋背面向東處設置可伸縮的透明聚碳酸酯板,拓增住宅的公共空間並且令自然光線穿透入內,使氣流暢通怡人,輕巧地改善了居住品質,也提供居民健康舒適的生活空間。 體貼的人文關懷 普雷特大樓100套公寓 Transformation of 100 Units, Tour Bois le Prêtre(法國巴黎,2011年)  普雷特大樓100套公寓(法國巴黎,2011年) 在二戰結束後,住房需求大幅增加,法國政府在郊區興建大量的社會住宅,普雷特大樓即為其中之一。這座建築始建於1960年初期,是一棟擁有96套公寓的17層大樓,因年久失修,且建築設備急需升級,拉卡頓和瓦薩爾與弗雷德里克.德魯沃聯手為它進行改造。 在靠近陽台處裝設落地窗,不僅可以引入日光,一覽窗外美景;亦可讓室內空間與視覺向外延伸,營造寬敞明亮的居家生活。 在新計劃中,拆除了原有的混凝土外牆,並且裝設多處大片落地窗,讓建築輪廓向外延伸,換來明亮開闊的室內空間,使居住感受更加開放。此外,主張以改造取代全然拆除的作法,不但充分考量了住戶的生活難題,讓住戶無需憂心沉重經濟負擔,得以維持穩定生活,改造後普雷特大樓不僅煥然一新,不再沉舊,也展現了設計者細膩入微的思考與人文關懷。 更自由的空間運用 當代創作展場,東京宮二期 Site for Contemporary Creation, Phase 2, Palais de Tokyo(法國巴黎,2012年)  當代創作展場,東京宮二期(法國巴黎,2012年)。 巴黎東京宮原本是為了1942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所建造的博物館,竣工於1937年,2002年起,拉卡頓和瓦薩爾耗費10年時間修復建築內部空間。在新方案裡,博物館的室內面積增加20,000平方公尺,部分是新闢的地下空間。 兩位設計師打破展場模式既有的框架,牆面、鋼桁架及柱子展現建築原有的樣貌,讓空間的使用性更加寬敞自由;同時,明與暗的空間相接,增加了視覺上的豐富性,也增添光影交織的美感。 室內設計跳脫許多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常用的純淨白立方型態,反而以大量的未完成空間予以「留白」,增加展場日後使用的靈活性。此外,展場內部不規劃制式的動線引導,因此每個空間都可以提供藝術家、策展人與展覽主題盡情發揮,參觀者也能自由地穿梭在明暗交織的環境裡,沉浸於無限想像的藝術體驗。 地下空間。 除了上述作品,拉卡頓和瓦薩爾的知名作品還包括:費雷角之家(法國費雷角,1998年);CitéManifeste的14座社會住宅(法國米盧斯,2005年);波爾多科學技術大學(法國波爾多,2008年);53套低層公寓(法國聖納澤爾,2011年);多功能劇場(法國裡爾,2013年),烏爾克-饒勒斯大學的學生宿舍和社會住宅(法國巴黎,2013年);位於內珀特花園、包含59套公寓的社會住宅開發項目(法國米盧斯,2014至2015年);以及謝納堡住宅和辦公樓(瑞士日內瓦,2020年),作品展現了兩人對於生態環境變遷、社會困境以及經濟發展的關懷,用開放自由、務實與理想並存的特質實現了建築的民主精神,他們體貼考究、觀察入微、謙遜包容的設計思考不僅深獲肯定,同時對社會帶來影響與貢獻,也對年輕世代的建築師帶來深刻啟發。 設計師簡介 安妮.拉卡頓(Anne Lacaton) 法國建築師、教育家 讓-菲力浦.瓦薩爾(Jean-Philippe Vassal) 法國建築師、學者 安妮.拉卡頓與讓-菲力浦.瓦薩爾相識於法國波爾多國立高等建築與景觀學校,於1987年在巴黎共同成立拉卡頓和瓦薩爾建築事務所(Lacaton & Vassal),並獲得2016年里斯本建築三年展終身成就獎;憑藉法國波爾多大公園G、H、I座大樓530套公寓改造項目,榮獲2019年當代建築歐洲聯-密斯.凡.德羅獎。 兩人曾共同在義大利阿爾蓋羅的薩薩里大學、法國東京宮Pavilion Neuize OBC研究室、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擔任客座教授,亦聯名出版《自由空間》、《事件。使用自由》、《PLUS:大規模住房開發,一個絕佳案例》和《明天會更好》等作品。 圖片提供與版權」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攝影」Philippe Ruault   撰文」紀奕安

2020 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

Interior 328

2020 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APIDA)從今年 6 月開始徵件,在歷經 2 個多月的評選與討論後,於 12 月 23 日舉行線上頒獎典禮,公佈獲獎名單,表揚和鼓勵傑出的室內設計作品以及設計師。 由香港室內設計協會(HKIDA)主辦的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APIDA)今年邁入第 28 屆,創立終旨在表揚傑出的室內設計作品和設計師,同時希望提高業界的專業水準和操守,自舉辦以來就備受認可,是著名的室內設計大獎之一,獎項分為 12 個類別,每個類別會選出金、銀、銅和優秀獎。評審團集國內外的室內設計大師組成,今年的評選準則共有四項,分別是原創性、功能性、空間計劃性以及美觀性。 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會長何宗憲表示:「很榮幸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能再次提高亞太室內設計的專業水準,我們將繼續不懈地推動室內設計流行發展與趨勢。」   今年一共收到 700 多件的投稿作品,包括來自香港、中國、台灣、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美國等地區,最後選出 70 件得獎作品。其中台灣設計師在小型居住空間類別中表現亮眼,金獎由禾睿設計「軸引時光」、銀獎為掘覺空間設計「層疊」、優項獎由向度設計「頭。層/之間」拿下;水相設計的「凝結的時光展」、「湖泊下閱讀」分別獲得休閒及娛樂空間的金獎以及公共機構空間的銀獎;樹屋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的「野放」獲得小型工作空間的優秀獎;而學生作品的銀獎由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陳建勳、金子容的「佛學塔」,銅獎由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林正耀的「Shell Plaza」獲得。   2020 年因新冠疫情,世界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頒獎典禮的開頭,大會邀請今年的評審們拍攝了一段影片,希望大家能共度難關、也給予年輕設計師一些建議與鼓勵。影片的最後用梵谷名言勉勵大家"If I cease searching, then, woe is me, I am lost. That is how I look at it - keep going, keep going come what may."(如果我停止搜索,那麼,我將是不幸的,我迷失了,這就是我的看法—繼續前進,繼續前進,一切可能發生。)(完整得獎名單請參考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網站)   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 金獎名單 最佳香港作品大獎、購物空間金獎 K11 Musea/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 K11 MUSEA 坐落在前身為藍煙囪貨倉碼頭的舊址,設計重心在紀念其獨特歷史價值及文化交匯點的地位,並秉持孕育本地藝術及文化發展的宗旨。   用餐空間金獎 Nana's Green Tea Eias Okinawa Toyosaki/KAMITOPEN Co., Ltd. 品牌希望藉由抹茶向世界介紹新的日本的形式,因此空間以現代茶室風格取代日式,透過現代手法詮釋,使人能享受日本傳統的茶文化。   酒店空間金獎 金普頓大安酒店/如恩設計研究室 如何將一棟居居宅改建為酒店,是主要挑戰。酒店被概念化為一庇護所空間,希望成為城市的靜修處,提供旅客一個可以短暫撤退、可以沈思的內向空間。   設施及展覽空間金獎 阿那亞藝術中心/如恩設計研究室 阿那亞十分重視精神生活。因此,藝術中心不僅要成為居民的公共場所,又必須是展覽空間。建築外觀從附近海洋的季節性變化中汲取​​靈感,試圖顛覆藝術與公共空間的概念。   休閒及娛樂空間金獎 凝結的時光展/水相設計有限公司 跳脫年歲久遠的老藥櫃背景,沒有陳年藥材的古老氣味,人們可藉空間、飲食、SPA共塑當代五感文化,回頭體驗中醫內外養生的傾古之道。   居住空間金獎 謐境/雲行空間建築設計 導演、獨居、信仰、物欲極低、精神需求極高,多重身份與需求,讓空間創意劃分逐漸明朗,配合空間調性,看似微弱,實則是內心篤定的精神探求。   公共機構空間金獎 閱時光/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將閱讀中心與接待中心相融合,兼顧以「書」為核心的消費動線和以「購房」為核心的體驗動線,形成功能分區與相互導流。   樣板空間金獎 黑曜石嶼墅/尚諾柏納空間策劃聯合事務所 為突顯其無與倫比的體量,深度挖掘居住者的生活追求及品位所在,借黑曜石的質感展現空間的尺度和穩重,為居住者打造高端酒店、會所式度假湖居。 寂/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日光半斜,透過半透的樟子紙灑下,木材自然的清香,被光影催化,彌漫其中,仿佛所有潛在的懷舊、懷鄉、回歸自然的情緒,都得到了補償。   工作空間金獎 西鴿酒莊/成都相上文象建築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整個酒莊的設計大開大合,並以「可持續性」為導向,運用賀蘭山石形成內部景觀、可回收蟲蝕柚木製成門與天花板結構,回應著延綿起伏的賀蘭山形態。   小型居住空間金獎 軸引時光/禾睿設計 方、圓、光線組構成一個幾何的用餐場域,生活的軸線由此處展開,各個元素的結合產生了人與人之間輕鬆交流的愜意空間。   小型工作空金獎 MGY Base/teamSTAR MGY BASE 是服裝品牌的工作室,建築外觀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因應新冠疫情,使設計團隊深思辦公空間的意義是什麼?而這座工作室就是其中一種答案。   學生設計金獎 重建溝通—巴別塔/黃曉彬 - 廣州美術學院 在大型城市建築中引入城市公共空間,並將其作為建築的核心使用場景來營造,激勵和引導城市公共活動,希望能以空間治癒人心,減少隔閡增加溝通。 資料及圖片提供」香港室內設計協會 HKIDA  編輯」歐陽青昀